肝吸虫ppt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417667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吸虫ppt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肝吸虫ppt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肝吸虫ppt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肝吸虫ppt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肝吸虫ppt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吸虫ppt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吸虫ppt课件_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ntroduction to Trematoda,吸虫概论,1、掌握吸虫成虫的共同形态特点 2、掌握肝吸虫与肺吸虫的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要点、实验诊断方法。 3、熟悉肝吸虫和肺吸虫的致病机制、临床分型及临床症状、两种吸虫病的传播、流行与防治原则。,教学要求,一、分类,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trematoda):单殖目 Order Monogenea 复殖目 Order Digenea 盾殖目 Order Aspidogastrea 寄生人体吸虫属于复殖目故称为复殖吸虫,二. 成虫的形态特点,1.外部形态,(1)大多数复殖吸虫呈叶状和长舌状(血吸虫除外),虫体背腹扁平, 左右对称,不分节

2、。 (2)虫体的固着器官:口、腹吸盘。,体壁结构: 体被肌层 体表分布有体棘、感觉乳突、嵴、鳞片等结构,2.内部结构,(1)虫体无体腔 (2)不完整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3)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4)消化系统:口 咽 食管 肠(分2支 ,末端分别形成盲端),(5)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图2个腺体 梅氏腺 可分泌形成卵壳物质卵黄腺 可分泌形成卵黄细胞物质雄性生殖系统:图,多数具有卵盖 (血吸虫卵除外) 内含物:含毛蚴或1个卵细胞及数个卵黄细胞,二. 虫卵特点,1.需要1-2个中间宿主,是生物源性蠕虫第一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 2.幼虫期进行无性增殖,成虫期进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在寄生虫

3、的生活史发育过程中,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交替进行,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世代交替。,三. 生活史特点,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肝吸虫),一、形态,(一) 成虫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二) 虫卵形态特征,(一) 成虫形态特征:1. 外部形态:(1)形状:狭长、前窄后圆钝、葵花籽状;(2)大小:长10 25 mm,宽3 5mm;(3)颜色:活时淡红,固定后灰白;(4)口、腹吸盘位置及大小比例: 口吸盘:顶端,似漏斗,略大于腹吸盘腹吸盘:前1/5处腹面,2.内部结构:(1)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雌雄生殖系统前后排列。雄性生殖系统:1对睾丸呈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雌性

4、生殖系统:卵巢分叶状,子宫管状弯曲盘绕、内含虫卵(2)消化系统:(同概论)但2支肠管较直,(二) 虫卵形态特征:1.形状:前窄后圆钝2.大小:29m 17m,最小蠕虫卵3.颜色:淡黄色4.卵壳:较厚、卵盖、2个肩峰、小疣5.内容物:毛蚴,二、生活史,(一) 发育过程:,虫 卵,粪便,入水,豆螺,毛 蚴,胞 蚴,雷 蚴,尾 蚴,出螺入水,淡水鱼虾,囊 蚴,( 肝胆管) 成 虫,人食入,童虫,成虫,第一中间宿主(无性增殖),第二中间宿主,终宿主 (有性生殖),(二)生活史要点,1.宿主关系: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豆螺沼螺涵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终宿主:人保虫宿主:食肉动物如猫犬等,食草动物如兔

5、等 2.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肉而感染 3.寄生部位:小肝胆管内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三、致病,(一) 病变部位:肝的次级胆管 (二) 病因:虫体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致胆管管腔狭窄阻塞, 胆汁潴留。 (三) 所致疾病: 1.阻塞性黄疸2.胆管炎及胆管肝炎3.胆汁性肝硬化4.肝胆管结石5.原发性肝癌6.发育不良-侏儒症(严重感染儿童)临床表现: 常见体征: 肝肿大临床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但无特异性。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四、实验诊断,(一)病原检查: 1.检查阶段:虫卵 2.取材: 粪便十二指肠引流胆汁 3.方法:(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6、 检出率低(2)集卵法 如水洗离心沉淀法醛醚离心沉淀法十二指肠引流胆汁离心沉淀检查因虫卵小,多用集卵法 (二)免疫学诊断,五、流行及防治,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2.中间宿主: 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广泛存在 3.流行关键因素: 当地人群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的习惯 4.防治关键: 勿生食淡水鱼、虾勿用生鱼喂猫、狗等动物生、熟食菜板要分开,分布 世界范围: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以中国和日本最多见。中 国:除西北地区的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 西藏外,流行于22个省、自治区,以广东地区感染最严重。,(三)防治原则1.防止虫卵下水(加强粪便管理)2.忌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3.控制传染

7、源治疗药物: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肺吸虫),一、形 态,(一) 成虫:1. 外部形态:(1)形状:椭圆形,肥厚,背隆起,腹扁平,半粒黄豆状(2)大小:长7.5 12 mm,宽46mm(3)颜色:活时半透明肉红色,固定后灰白色(4)口、腹吸盘位置及大小比例 : 口吸盘:前端,腹面,与腹吸盘大小相仿腹吸盘:腹中横线稍前,2.内部结构: (1)生殖系统:雌雄同体,特征 “并列排列”雄性生殖系统:1对睾丸边缘分支、左右并列于虫体后1/3处雌性生殖系统:卵巢分叶,子宫管状弯曲盘绕内含虫卵,二者左右并列 (2)消化系统 同概论 但

8、2支肠管呈螺旋状弯曲,(二)虫卵,1.形状:椭圆形,左右不对称,最宽处多在近卵盖一端。 2.大小:801184860m。 3.颜色:金黄色。 4.卵壳:厚,不对称,卵盖大、明显并且倾斜。 5.内容物:1个卵细胞和十几个卵黄细胞。,二、生活史,(一) 发育过程:,虫 卵,粪便,入水,川卷螺,毛 蚴,胞 蚴,母子 雷蚴,尾 蚴,出螺入水,淡水蟹、 喇蛄,囊 蚴,( 肺) 成 虫,人食入,童虫,成虫,第一中间宿主(无性增殖),第二中间宿主,终宿主 (有性生殖),(二) 生活史要点,1.宿主关系: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 喇蛄终宿主:人保虫宿主:食肉动物如猫、犬、虎、豹、狼、狐等转续

9、宿主:野猪等 2.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淡水蟹、喇蛄而感染 3.寄生部位:肺异位寄生部位:皮下组织 肝 脑 脊髓等处成虫寿命:一般56年,三. 致病,1.主要致病阶段:成虫 2.病理变化:脓肿期: 组织损伤、出血、炎细胞浸润囊肿期: 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形成囊壁纤维疤痕期: 内容物排空或被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三、致病,临床分型:1.胸肺型肺吸虫病 似肺结核症状2.腹型肺吸虫病 3.脑型肺吸虫病 4.皮下型肺吸虫病 皮下多处结节5.肝型肺吸虫病,四、实验诊断,(一)病原检查: 1.检查阶段:虫卵或童虫 2.取材:粪便或痰液 3.方法:查虫卵: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集卵法 氢氧化钠消化法查童虫: 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 (二)免疫学诊断,五、流行及防治,2.流行关键因素: 当地人群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蟹、喇蛄的习惯 3.防治关键: 勿生食淡水蟹、喇蛄;生、熟食菜板要分开,1.分布:肺吸虫病分布于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4.防治原则:忌生食淡水蟹、蝲蛄、动物肉,不饮生水治疗患者药物:吡喹酮、硫双二氯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