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解剖图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415267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8.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解剖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消化解剖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消化解剖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消化解剖图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消化解剖图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解剖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解剖图ppt课件(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消 化 系统,消化系统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消化管第三节 消化腺第四节 腹 膜,第一节 概 述 (一)消化系的组成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二)消化系的基本功能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作为机体生理活动的能源和生长发育的原料,并将剩余的糟粕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2、三)胸部的标志线 前正中线 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胸骨线 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直线,在男性大致与通过乳头的乳头线相当。 胸骨旁线 在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腋前线 沿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腋后线 沿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腋中线 位于腋前线与腋后线中间的垂直线。 肩胛线 通过肩胛骨下角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 沿身体后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四)腹部的分区一般用两条横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划分成三部、九区。 上横线 为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的连线。下横线为通过两侧髂结节的连线。左、右垂直线为通过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向上的垂直线。上述两条横

3、线,将腹部分为上、中、下三部。两条垂直线与两条横线相交,将腹上部分为中间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将腹中部分为中间的脐区和左、右外侧区(腰区);将腹下部分为中间的腹下区和左、右髂区(腹股沟区)。,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 Mouth (一)口腔境界和分部前壁:为上、下唇,借口 裂通外界 境界 后界:经咽峡与咽相通 上壁:为腭 下壁:为口腔底 侧壁:为颊 分部:以上、下牙弓和牙龈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 固有口腔,(二)腭palatine腭构成口腔的顶,分隔鼻腔和口腔 硬腭:位于腭的前2/3,由上颌骨腭突、腭骨1腭的分部 水平板及表面覆盖粘膜构成 软腭:位于腭的后1/3,由肌肉和粘膜构成 腭帆:软腭后

4、部向下倾斜的部分 2软腭有关的结构 腭垂:软腭游离缘中部向下的突起 腭舌弓:软腭两侧连于舌根外侧的粘膜皱襞 腭咽弓:软腭两侧连于咽侧壁的粘膜皱襞 咽峡isthmus of the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部。,(三)牙tooth乳牙共20个,恒牙全部出齐共32个 1牙的功能: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嚼碎,辅助发育及语言等 牙冠: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其内腔称牙冠腔 牙的外形分部 牙颈:介于牙冠和牙根之间缩细的部分 牙根:嵌入上、下牙槽内的部分,其内腔称牙根管,与牙冠腔相通,管末端细有根尖孔,乳牙: 分乳中切牙、乳侧切牙

5、、乳尖牙、乳磨牙2牙的分类 切 牙:牙冠扁平,一个牙根 尖 牙:牙冠呈锥形,一个牙根 恒牙 前磨牙:牙冠呈圆形,一般一个牙根,上颌第一前磨牙可以两个牙根 磨牙:牙冠最大呈方形,上颌磨牙3个牙根,下颌磨牙两个牙根,牙本质:构成牙的大部分 牙釉质:在牙冠部的牙本质外面覆盖的部分 3牙组织 牙骨质:在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包绕的部分 牙 髓:位于牙腔内,由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共同组成,牙的形态、构造 牙齿嵌于牙槽中 共分三部冠根颈 牙质构成牙主体 根颈骨质包一层 釉质覆于牙冠上 瓷白光亮最坚硬 牙髓位于牙腔中 根尖小孔牙槽通 龋洞加深及牙髓 三叉神经传剧痛,牙周膜: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 4

6、牙周组织 牙槽骨:属于上、下颌骨的牙槽突 牙 龈:是覆盖在牙颈和牙槽突表面的口腔粘膜 5 牙式:右 上 颌 1 2 3 4 5 6 7 8恒牙:第 第 第 第 第 尖 侧 中 左 下 颌三 二 一 二 一 切 切磨 磨 磨 前 前 牙 牙 牙牙 牙 牙 磨 磨牙 牙 左 上 颌乳牙:右 下 颌 乳 乳 乳 第 第中 侧 尖 一 二切 切 牙 乳 乳牙 牙 磨 磨牙 牙,牙的萌出 生后六月始萌发 一岁左右已有八三岁以前要出齐 六到八岁换恒牙,(四)舌tongue舌的功能:感受味觉、协助咀嚼、搅拌食物、辅助发音 舌尖:舌的前端1舌的形态 舌体:占舌前2/3,在舌背以界沟与舌根为界 舌根:占舌后1/

7、3 舌乳头:丝状乳头:呈白色丝状,司一般感觉 菌状乳头:呈红色圆形,司味觉 上面 叶状乳头:在舌侧缘后部,呈叶状,司味觉 (舌背) 轮廓乳头:在界沟前,7-11个,司味觉 舌扁桃体:在舌根背面的小结节,由淋巴组织组成 2舌粘膜 舌系带:在舌底正中线上的粘膜皱襞 舌下阜:舌系带根部两侧小圆形隆起,是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大管的开口下面 舌下襞:舌下阜后外侧粘膜皱襞,深面有舌下腺(舌底) 及舌下腺小管开口此处伞 襞:舌系带两侧斜行的粘膜皱襞,内有舌静脉,3舌肌:舌肌为横纹肌,分舌固有肌和舌外肌 舌固有肌可使舌縮短、变窄或变薄 舌外肌有四对,以颏舌肌在临床上为重要,该肌起于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

8、止于舌中线两侧 两側颏舌肌同时收缩时,拉舌向后下方,即伸舌 一側收缩时,使舌伸向对侧。,舌的形态、构造 舌外粘膜舌内肌 V 形界沟分根体 舌面粘膜乳头多 各有功能要牢记 轮廓菌状主味觉 触觉刺激丝丝系,(五)唾液腺salivary gland 大唾液腺有三对,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形态:不规则三角形,分浅、深两部 1腮腺 位置:耳廓前下方,咬肌后缘,下颌后窝内 导管:从腮腺前部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过咬肌表面,穿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开口处称腮腺管乳头 形态:呈卵圆形2下颌下腺 位置:在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 导管:自腺体内侧面发出,经口腔底粘膜深面前行,

9、开口于舌下阜 形态:扁长圆形 3舌下腺 位置:在舌下襞深面 导管:大管与下颌下腺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约10条,开口于舌下襞,腮腺 耳廓前下有腮腺 腺管横过咬肌前 开口上颌颊粘膜 正对第二磨牙边,二、咽 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起于颅底,下方在第六颈椎下缘与食管相接,后壁与侧壁完整,前方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咽分三部:鼻咽、口咽和喉咽 。 (一) 咽腔位置:是咽腔的上部 ;上界:颅底;下界:软腭后缘与口咽分界1鼻咽咽扁桃体:是顶后壁粘膜下的淋巴组织,婴幼儿较发达。 咽鼓管咽口:在侧壁,距下鼻甲后1cm处,向外通中耳鼓室 。主要结构 咽鼓管圆枕: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

10、的隆起。 咽鼓管扁桃体:在咽鼓管咽口周围粘膜内的淋巴组织 。咽隐窝:是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位置:是咽腔的中部 上界:软腭后缘;下界:会厌上缘 2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位于舌根后部与会厌相连的粘膜皱襞 主要结构 舌会厌谷:在舌会厌正中襞两侧的凹陷 腭扁桃体: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咽淋巴环:由腭扁桃、舌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共同围成,有防御机能 位置:是咽腔的下部 上界:会厌上缘 ;下界:环状软骨下缘 3 喉咽 主要结构:梨状隐窝:位于喉的两侧和甲状软骨内面之间,粘膜下陷形成,是异物常嵌顿停留的部位。,(二) 咽肌咽缩肌:有咽上、中、下缩肌三

11、块,呈叠互状排列 。咽提肌:包括茎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及腭咽肌。,咽的分部与沟通 鼻咽口咽和喉咽 鼻口喉腔相通连咽鼓管口通中耳 六颈下缘续食管,三、食管esophagus 食管全长约25cm,为肌性管道,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下缘高度起于咽, 下端在第11胸椎左侧续于胃的贲门 颈部:上起环状软骨下缘高度,下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水平,长约5cm 食管的分部 胸部:上起胸骨颈静脉切迹水平,下至膈食管裂孔,长约18cm 腹部:由食管裂孔至贲门,长约12cm,第一个狭窄部:位于食管与咽交 接处,距中切牙5cm 食管的狭窄部 第二个狭窄部:位于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第三个狭窄部:为膈食管裂孔

12、处,距中切牙40cm,食管的狭窄及意义食管全长三处狭 异物肿瘤最好发 首在食管起始处 次于左支相交叉三过食管裂孔处 侧算距离到切牙 前俩十五二十五 最末四十才到达,四、胃stomach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起食管,下续十二指肠 (一) 胃的形态、分部两口:入口称贲门,接食管 出口称幽门,下续十二指肠。 1形态 两缘:右上缘称胃小弯,凹向上,最低点有一切迹,称角切迹 左下缘称胃大弯,起自贲门切迹,呈弧形凸向左下至第10肋软骨平面。两壁:前壁和后壁。 贲门部:位于贲门周围的部分。 2分部 胃 底:指贲门切迹以上的部分,亦称胃穹窿 。胃 体:位于胃底与幽门部之间的部分。幽门部:为角切迹与幽门之

13、间的部分 左侧管腔扩大,称幽门窦;右侧管腔狭窄,称幽门管。,二) 胃的位置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贲门和幽门位置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前壁右侧邻肝左叶,左侧邻膈和左肋弓,在剑突下贴腹前壁。后壁邻左肾、左肾上腺、胰、脾和横结肠等。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三) 胃壁的结构粘膜层:在胃小弯处有45条纵行皱襞 在幽门处,粘膜覆盖幽门括约肌形成环行皱襞,叫幽门瓣。 由内向外分4层 粘膜下层:肌层:为外纵、中环、内斜三层平滑肌 在幽门处,环层肌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 浆膜层:即脏腹膜。,五、小肠small intestine 小肠上起幽门,下续盲

14、肠和结肠,全长57cm,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 (一) 十二指肠duodenum 十二指肠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腔最大的一段 包绕胰头,呈“C”字形,长约25cm,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 1上部:长约5cm,起自幽门,向右后方至胆囊颈后下方转折向下移行为降部 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 上部近幽门处的一段肠管,壁薄内面光滑,环状襞少,称十二指肠球。2降部:长约78cm,在右肾内侧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转折向左续水平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下曲。 降部左侧贴胰头,其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肠纵襞。 纵襞下方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距中切牙约75cm 。大乳头稍上方,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是副胰管的开口。 3水平部:长约10cm,自右向左横过第三腰椎,至左侧续于升部 。肠系膜上动、静脉贴前面下行。 4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上升至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此肌是手术时确定空肠起点的标志。,(二) 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由肠系膜连于腹后壁,又称系膜小肠,其波动度较大 其区别如下:,六、大肠large intestine盲肠 升结肠阑尾 横结肠 结肠袋 分部 结肠 降结肠 ( 盲肠和结肠乙状结肠 的特 征 结肠带直肠 脂肪垂肛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