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_1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414575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_1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_1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_1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_1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_1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_1(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血管壁的解剖结构 1.内膜层内皮细胞、内皮下层、内弹力层 2.平滑肌(动脉为主) 3.外膜(营养血管、神经末梢),微血管的机能解剖 内膜层: 内皮细胞层: 组成:单层内皮细胞 特点: 1.此层最薄 2.覆盖血管壁内层,纵向排列,与血流平行 3.细胞间隙小,受刺激后间隙增大胶原暴露 4.静脉内皮细胞表面有绒毛有利于氧气吸收,内皮细胞机能: 内皮细胞表面呈强大负电荷,与血液负电荷相同,二者相互排斥 内皮细胞受损带正电荷的胶原暴露与血小板的负电荷相吸附血栓,微血管的机能解剖,内皮细胞机能: 正常内皮细胞含有前列环素(PGI2)合成酶,花生四烯酸PGI2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

2、,微血管的机能解剖,微血管的机能解剖 内皮细胞机能: 内皮细胞合成、释放ADP酶ADP分解抑制血小板凝集,微血管的机能解剖 内皮细胞机能: 内皮细胞储存抗凝血酶第因子(体内主要抗凝因子),微血管的机能解剖 内皮细胞机能: 内皮细胞能摄取分解血管收缩物质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微血管的机能解剖 内皮细胞机能: 内皮细胞含血管舒张因子,血管壁的解剖结构 内皮下层 紧贴内皮细胞层,纤维蛋白具 有强大正电荷强的血栓形成作用,血管壁的解剖结构 内弹力层: 位置:在内层与中层之间 组成:薄层弹力纤维形成的膜 特点:环形,膜上有小孔 作用:维持血管弹性,血管壁的解剖结构 中膜层: 组成:由2040层平滑肌纤维

3、组成 特点:其收缩与松弛受神经与体液的调节 作用:调节血管口径的大小,血管壁的解剖结构 外膜层: 组成:结缔组织,含有营养血管与丰富的 神经纤维,以供应肌层为主 主要功能:维持血管弹性。,重要原则 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保证其抗凝功能 避免过多的剥离血管外膜,显微镜下操作的特点,景深小,易出现模糊 动作范围小,不断调整位置 除学者需一定时间的手与眼肌训练,镜下操作训练,肘、腕与手的位置 手的训练:器械握持与操作 操作训练:血管游离、断端处理、缝合 眼肌的调节与训练,显微镜的一般特点,光亮度好,视野大 景深好,清晰度强 操作距离适中,易于调节 放大6-25倍(8-10倍比较常用) 操作距

4、离:20-30cm,显微外科器械,血管夹 血管靠拢器 显微镊子 显微剪刀 显微持针器 血管扩张器 平针头,显微外科器械,要求 体积小、纤细、轻巧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易于清洗 去磁,缝针与缝线,血管口径不同,缝线不同 3mm 以上用7-0缝线 1-3mm用9-0缝线 1mm左右血管用11-0缝线,显微外科缝合技术,一般原则 解剖要清楚:血管游离长度适中,分支结扎 血管应在正常部位吻合 选择口径相当、相似的血管吻合,显微外科缝合技术,一般原则 适当的血管张力 操作要稳、准、轻、巧 适当的边距与针距 适当的外膜处理,显微外科缝合技术,一般原则 进针、出针与打结要准确、适当 保持适当的内膜外翻 保持

5、血管分离、缝合过程中的湿润 防止血管的扭曲、受压,血管吻合训练,常见的血管吻合方式 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盘侧吻合 侧侧吻合 镶嵌吻合,血管吻合过程,以端端法为例 分离血管 放置血管夹 断端与外膜的处理 断端冲洗 缝合血管,血管吻合的方法,平行二定点法 缝合针数:4、6、8、10、124 73 6 5 8,12,三定点法,操作特点: 避免缝合对侧 血管旋转少 距离难掌握 1 23,等距四定点法,与平行二定点法相似34 51 27 86,连续缠绕缝合法,适用于大血管 漏血少 血管缝合后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不适合于小血管,口径不同的血管吻合方法,小血管剪成斜面 鱼口状,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危象的处理,上海

6、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范存义,血管危象的原因 1.血循环量不足 2.血肿压迫 3.位置异常 4.机械刺激 5.疼痛、寒冷刺激 6.药物刺激 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游离组织移植的成功率 我院显微外科平均为93 血管危象原因:大部分为血栓 有关文献报导,达8595,有14.725发生血管危象,80为血管栓塞 如何防止血栓形成,这是提高显微外科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之一,血栓形成的条件 1.血管壁结构的改变 2.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3.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凝固性的改变 血小板与胶元、纤维与缝线等成分接触释放反应ADP、5-HE与组胺促进血小板凝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Poiseulle公式 F=r4(P1-P2)/

7、l 1.F与血管半径4次方成正比 2.F与吻合口压力差成正比 3.F与血管长度成反比,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对策 1.使用口径大的血管 2.避免使用高压返流的受区血管 3.减少的长度 4.避免血管的扭曲、压迫,血 管 危 象 的 预 防,血管痉挛的预防 1.良好的麻醉 2.补足血容量 3.恒定的室温(25) 4.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5.避免缩血管药物应用 6.彻底清创冲洗炎性渗出物 7.保持血管操作时的湿润,抗凝药物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潘生丁、肝素等,抗凝药物作用机理 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 为20000-40000 作用: 1.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血小板三因子 2.增加红细胞与

8、白细胞的负电荷,抑制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壁的黏附与纤维蛋白结合 3.一定的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抗凝药物作用机理,低分子右旋糖酐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 5.减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 6.降低周围循环阻力,改善微循环,抗凝药物作用机理,低分子右旋糖酐 作用特点: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长 用法:低右500ml+丹参8ml,静滴,2次/日,6-7天停药,儿童减量,抗凝药物作用机理 肝素:强力的抗凝剂 1.为内皮细胞提供负电荷基质 2.为AT-提供活化复合物 3.为内皮细胞的修复提供必要的的条件 4.阻断血管痉挛的物质,显微外科术后抗凝药物应用,肝素 成分:是一种异原性粘液多糖 作

9、用:抑制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作用特点:抗凝迅速,维持时间短,无积蓄作用 剂量:1mgkg,成人每日在200mg以内,肌肉注射一次50mg,每46小时一次50mg或100mg放入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点滴,每分钟控制在1530滴之间,显微外科术后抗凝药物应用,阿斯匹林 作用:1.抑制二磷酸腺苷所引起的胶元和凝血酶的聚集2.抑制血小板凝集和使血小板内抗肝素因子(血小板第四因子)释出,改善微循环3.同时有退热与止痛作用 用法:肠溶型,成人每日150mg,分三次口服,显微外科术后抗凝药物应用,阿斯匹林 作用机制:用法:肠溶型,成人每日150mg,分三次口服,显微外科术后抗凝药物应用,潘生丁 机理: 1.

10、抑制二磷酸腺苷 2.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因子的释放 3.扩张血管,能使平滑肌松驰 4.潘生丁与阿斯匹林合用,有增强抗凝作用 用法:每日34次,每次25mg,口服,显微外科术后抗凝药物应用,复方丹参:扩血管药物 应用:210ml,放在低分子右旋糖酐中作静脉点滴,血管危象的治疗,术后血管危象常见原因 最早表现为血管痉挛 1.室温过低 2.血容量不足 3.手术创伤 4.麻醉不满意 5血管吻合口质量欠佳 6血管游离时损伤或血管变异有关,常用解除血管痉挛的方法 1.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2.提高室温 3.检查有无尿潴留 3.局部用温盐水纱布包裹 4.输血补充血容量 5.血管表面点滴2利多卡因或6.25硫酸

11、镁 6.节段性液压扩张,常用解除血管痉挛的方法 以上方法应用后多数血管痉挛可以解除 顽固性痉挛: 1.检查血管吻合口有无狭窄 2.缝合的张力是否过大 3.血管有没有受压,血管早期栓塞的处理 征象:反复采用解除血管痉挛的措施后,移植组织血循环暂时好转,又突然苍白有初步血栓形成的可能 处理:早期一般在吻合处发生,一经证实,则需取出栓子或切除有血栓的一段血管,再重新吻合,血管危象的分类,血管危象可分为静脉回流受阻 及动脉供血不足,动脉供血不足(痉挛),时间:术后1-3天 处理:1.提高室温2.止痛3.肌注罂素碱60mg2030分钟缓解,若无效,应怀疑为栓塞,手术探查:血管表面应用罂素碱顽固性痉挛:外

12、膜剥离、对抗牵引或液压扩张,供血不足(血栓),原因:1.血管清创不彻底2.血管吻合质量差3.血管张力大4.血肿压迫5.局部感染6.持续性痉挛,动脉供血不足(血栓),探查 1.良好麻醉 2.拆除缝线,检查吻合口 3.栓塞段血管作外膜剥离,上下3mm,清创血管 4.取出栓子,冲洗血管腔 5.仔细吻合血管,或血管移植,供血不足(血栓),动脉以白栓为主,静脉以红栓为主 吻合口附近:白栓混合栓 吻合口以远:红栓混合栓 白栓:血小板沉积纤维蛋白粘附特点:粘附力强,易向近端延伸,大段血管缺损,尽早探查,供血不足(血栓),红栓:核心为白栓,外为红细胞粘附,近端与管壁粘附牢,远端红栓与血管脱离,栓尾长 取栓子:

13、两把镊子交替取栓子 肝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高质量吻合血管(血管移植),血管栓塞发生的时间 时间:血栓形成均在术后310小时 预后:若时间超过48小时,则血栓形成范围广泛,累及整条动脉或静脉或二者均有广泛的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发生的预后 重新血管吻合恢复血循环,但亦有部分病例仍有形成血栓的倾向 超过48小时 缺血时间延长组织肿胀严重 移植组织的成活率,血管栓塞后的处理,提高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和成活率 伊洛前列素或西卡前列素(cicaprost)作选择性动脉灌注或全身静脉点滴 已酮可可碱能显著地增加缺血组织微循环血流、减少白细胞粘附 别嘌呤醇能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过氧化物歧化酶能清除已形成的氧自由基

14、,血管栓塞后的处理,已酮可可碱能显著地增加缺血组织微循环血流量、减少白细胞粘附,血管栓塞后的处理,别嘌呤醇能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过氧化物歧化酶能清除已形成的氧自由基,血管栓塞后的处理,选择性动脉插管 局部灌注溶栓溶液链激酶,肝素,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断指再植静脉血栓,术后3天内静脉栓塞,无感染探查 术后3天以上发生血栓指端侧方切开放血,并全身肝素化保持断指血运,促进建立侧枝循环(肝素50mg +9ml生理盐水缓慢静注,每日四次,指端滴血3-5滴/分钟,10ml/h) 因感染造成的栓塞,探查无效,显微外科术后处理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全身情况的观察 1. 血容量不足 2

15、.急性肾功能衰竭 3.脂肪栓塞 4.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5.血浆蛋白过低 6.感染 7.其它脏器的损害。,全身情况的处理,血容量不足:密切观察血压、脉博,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13KPa以上,如下降应及时输血,全身情况的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 原因: 1.长时间的低血压 2.肢体组织的严重损伤和长时间缺血致大量代谢产物聚积 3.清创不彻底造成严重感染,全身情况的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止的方法: 1.清创要彻底 2.及时补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状态 3. 预防性深筋膜切开改善肢体微循环 4.利尿剂、甘露醇 5.碱化尿液,全身情况的处理 脂肪栓塞症状与体征 1.胸前、腋下、颈部皮肤及结膜下淤血点 2.呼吸道症状甚至呼吸功能衰竭 3.神志不清,谵妄、昏迷 4.少尿,肾缺血甚至肾功能衰竭 5.血液、尿液有游离脂肪滴 6.血浆酯酶增高(超过1毫克) 7.胸部摄片见下雪状阴影 8.脑电图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