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修订版六年级上简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5412722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4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修订版六年级上简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小学《科学》修订版六年级上简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小学《科学》修订版六年级上简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小学《科学》修订版六年级上简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小学《科学》修订版六年级上简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修订版六年级上简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修订版六年级上简析(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修订版六年级上简析,本册教材主要内容,1、工具和机械单元研究工具和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的作用和应用。2、形状与结构单元研究梁、拱形、框架等常见形状结构承受力的特点及其应用。3、能量单元以研究电生磁现象和电能为重点,认识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本册教材探究能力的发展,本册探究活动涉及了过程和方法的各个侧面,在综合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基础上要更加关注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如研究杠杆尺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2、调动学生思维更深入的参与,如对小电动机转动的原因、煤的成因作出假设性解释,

2、根据动植物身体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在科学事实基础上形成“能量”、“生物多样性”概念。,发展探究能力策略举要,1、要把探究活动的指导和放手恰当的结合起来。2、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以动手做促动脑想,调动学生思维更深入的参与。3、在认真收集、记录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注重分析数据把数据转化为证据的过程。4、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本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特点,1、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及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2、在更高层次上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3、获得美的感受,感受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

3、,地球家园的生物多样性之美。,各单元简要分析,一单元 工具与机械,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本单元作了哪些修改,单元的整体结构保持不变。加强了对杠杆的研究,如第3课内容和资料库内容。加强了对探究活动的指导。调整了难易程度,如把开放性的研究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改为有指导的研究自行车上的链条和齿轮的作用。,单元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引入本单元的研究。第二部分(27课)研究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第三部分(第8 课)通过研究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归纳和

4、提升对工具和机械的认识。,单元内容结构图(1),单元内容结构图 (2),1、使用工具,、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学生交流使用工具的经验。了解常用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选用工具1)拔出图钉、铁钉和螺丝钉。2)找升旗等三件事的最适用的工具。使用什么工具?怎么使用?用不同工具有什么不同?3、对于简单机械,我们有什么问题?对学生,认识工具,发现作用,产生兴趣和问题。对教师,了解学生初始想法。,2、杠杆的科学,杠杆是最常见最基本的简单机械。1、认识杠杆撬棍杠杆;三个点的名称;识别杠杆和非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一定省力吗?)1)做实验收集数据我们准备收集什么数据?怎样收集数据? “要多收集一些数据,才容易

5、看出规律来。”,2)分析数据将省力的情况、费力的情况、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进行统计分类;比较分析在什么条件下省力?什么条件下费力?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3)反思: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研究杠杆的角度是 “省不省力”。提示思考方法和步骤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杠杆工具的比较1)比较撬棍、夹子、开瓶器三个杠杆工具。比较杠杆上三点位置的不同;比较省力不省力; (用力方向,运动距离等)2)比较更多的杠杆工具并分类钉书机 ?筷 子 ?,2、小杆秤的研究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研究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提绳位置的研究注意有机利用资料库资料拓展知识。可以安排两节课教学。,4、轮

6、轴的秘密,1、轮轴有什么作用 实验研究用大螺丝刀比力气的游戏2、轮的大小 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学生可以发现:在轮轴的轮上用力,省力;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3、认识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轮的形状种种变化:轮、车把、一字形把手、摇把、门把手和扳手,5、定滑轮和动滑轮,、旗杆顶部的滑轮(定滑轮)模拟升旗,感受作用;实验操作研究作用。(用挂钩码的方法)“要改变钩码的数量,多做几次看看。”、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组装动滑轮;实验操作研究作用。(用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注意测量的误差:滑轮滑,被提升物较重。、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6、滑轮组,、观察起重机上的滑轮(滑轮组)(展示图片或影像资料)、研究滑轮组

7、的作用组装研究最简单的滑轮组:推测实验组装研究较复杂的滑轮组:推测实验滑轮组中滑轮越多越好吗?有趣的游戏:玩游戏解释注意摩擦力和动滑轮本身的重量对实验的影响。,7、斜面的作用,引入:山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斜面有什么作用沿斜面提升与直接提升比较在同一斜面上提升不同物体 、不同坡度的斜面 同一物体在不同斜面上提升斜面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拓展: 螺丝钉也是斜面吗?(斜面的变形螺旋),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与提升。 1、自行车上的链条和齿轮作用:传递动力,改变速度(改变力的大小)特点: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的大小成反比。特别提醒:注意安全! 2、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8、3、拓展:“归纳起来,机械有哪些作用?”机械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改变用力的大小,改变运动的快慢,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本单元作了哪些修改,整体面貌保持不变。课名有小的改动。科学概念结构和探究活动结构进一步完善。概念紧扣物体形状和结构与承受力大小关系。活动特点是制作探究,设计创造。,单元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 (17课)是探究不同形状结构所包含的力学道理:1、 “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探究条形材料抗弯能力与形状的关系。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

9、形”探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拓展到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人造物体扩展到生物体。, 5、“做框架”、6、 “建高塔”探究框架结构的特点,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 7、 “桥的形状和结构”探究桥梁多姿多彩的形状和结构。第二部分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制作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单元内容结构图(1),单元内容结构图(2),1、抵抗弯曲,引入:认识 “柱子”和“横梁” 。1、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材料种类,梁的长、宽、高(横梁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教师用书P70)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两个实验构成比较的结构:增加宽度,抗

10、弯曲能力随着增加;增加厚度,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怎样做好纸梁承重的对比实验?,第一个实验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第二个实验纸条要长宽相同,厚度不同。做不同厚度的纸条可以用05毫米左右厚的卡纸粘贴而成,纸条厚度就用粘在一起的张数表示。 两个实验都要控制架空的长度相同,放垫圈的位置相同(放在中间),弯曲的程度相同(纸条垫起相同的高度,每次实验以纸条弯曲接触到桌面为准)。重视第一次实测后的预测过程。,、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先观察,再试着说出理由,用实验来证明。上面的实验已为解决这个问题打下了认识的基础。把说和做结合起来。,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用图画纸、牛皮纸那样

11、厚的纸比较合适,容易折叠又比较容易保持住形状。 实验不变条件是纸的长、宽和厚薄;架空的距离;放垫圈的位置。改变的只是纸条的形状。研究的目的不是要判明哪一种形状抗弯曲能力最强,而是发现改变薄形材料的“”字形形状,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阅读和研讨资料,深化认识。P30,3、拱形的力量,1、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做一个纸拱,测试抵住拱足,测试。学生会发现什么?拱形受压的特点:产生向外的推力。怎样使纸拱承载更大的重量提示:寻找克服纸拱变形的方法图文资料:拱形受力特点。2、搭一个瓜皮拱使本课的活动更深入,概念更丰满。注意方法的指导,切口处可垫纸巾吸水。赵州桥的内容放在教师用书中,供教师机动处理用。,4、

12、找拱形,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找拱形”?、圆顶形、球形观察乒乓球受压实验分析举例、研究塑料瓶的形状(综合性开放性)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独立思考,同时也通过文字和记录表给予了方法的指导。、生物体中的拱形思考对生物本身的意义,5、做框架,、做简单框架制作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性特点,加固四边形框架方法,加斜杆分析斜杆作用、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可以怎样加斜杆?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 用较少的斜杆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解释某根斜杆的作用。测试承重。动手又动脑,操作与探究紧密结合。,6、建高塔,通过实验和制作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探究过程:推测探索(实验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引入:观察,提出问题

13、,进行猜想、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实验研究塑料瓶:最容易倒不容易倒最不容易倒三种情况。要使物体不容易倒,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为什么教材不制作框架式高塔?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可以更换吗?、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标准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7、桥的形状和结构,本课对物体形状和结构有总结和提高的作用。为下一课制作作了准备。引入部分,展示了前面几课学的三种结构的桥。1、各式各样的拱桥:比较和制作2、大跨度的钢索桥:观察、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代大桥综合应用了多种结构。3、拓展性活动:观察研究家乡的桥

14、。,8、用纸造一座桥,用报纸制作能承重的“桥”是一项真正的挑战性任务,学生为完成指定任务而设计和制作。制作与探究结合,是知识、能力的应用。 材料更好找,更适合课堂教学。教师用书P68有纸桥参考图,三单元 能 量,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本单元作了哪些修改,删去了水的内容“水的变化与热的传递”;“永不停步的旅行家” ;把原来“电和磁”“电磁铁的磁力”两课改为四课(14课)并增加了“5、神奇的小电动机” 。把原来1、2课调为6、7课。 能量概念从个别到一般,从身边到宏观的发展。安排

15、了一个23课时的充分展开、自主性较强的探究活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活动。,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单元内容结构图(1),单元内容结构图(2),1、电和磁,通过“重演”科学史上的通电导线使磁针偏转的实验,认识电可以生磁。 引入:奥斯特实验史实、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用小灯泡电

16、路 用短路的电路研讨:是电流产生了磁性吧?强调操作注意的事项2、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制作线圈 实验用这个装置检测废电池,本课电流产生磁性的活动从小灯泡电路开始,过渡到短路电路(都是直导线),再过渡到“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活动。为什么?使实验更具有探究性、趣味性,同时孕伏了电流大小、圈数多少对磁力的影响的思想。为什么要引导学生注意线圈和指南针组成的“电流检测器”?使用资料库中资料“电和磁见面了”,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感受科学的本质。,2、电磁铁,从线圈产生磁性和“磁化”引入,然后展开研究。 1、制作铁钉电磁铁教师准备材料和指导要注意些什么? 2、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自己设计方法研究。有南北极吗?学生发现:各组钉尖钉帽极性不同!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改变电池接法和线圈绕法都是改变了电流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