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专科建制、管理与运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407966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疼痛专科建制、管理与运营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疼痛专科建制、管理与运营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疼痛专科建制、管理与运营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疼痛专科建制、管理与运营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疼痛专科建制、管理与运营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疼痛专科建制、管理与运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疼痛专科建制、管理与运营(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疼痛科的建制与管理疼痛科的建制与管理运运营营策策划划书书目目 录录目 录1一、疼痛诊疗组织的命名与模式3二、疼痛科的建制4(一) 、人员组成 .4(二) 、房间安排 .41、无菌治疗室42、更衣室43、护士治疗室44、理疗室45、病 房.46、门 诊.5三、规章制度6(一)门 诊 61、方便病人就医62、树立形象63、门诊全日开放6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65、提高复诊(二次诊断符合率)66、提高治疗效果 .77、管好门诊病历78、排班制度7(二)住院病房 81、住院指征82、住院病历书写制度83、医嘱制度.104、查房制度.115、病例讨论制度.126、会诊制度.137、查对制度.148、签字

2、及报告制度.159、差错事故的预防和登记报告制度.1610、抢救工作制度1711、医师值班及交接班制度18四、疼痛科的设备.19(一) 、急救设备 19(二) 、监测设备 19(三) 、 治疗设备 .19(四) 、治疗器具 191、镇痛注射包.192、硬膜外腔置管包.193、硬膜外腔留管包.194、小针刀.195、针炙针.196、电针刺激器.197、牵引及固定设备.198、理疗设备.20五、疼痛科的质量控制.21(一)、提高诊断符合率 .21(二)、严格医疗文件书写与管理 .23(三)、严格诊疗常规 .23(四)、改善服务态度 .23(五)、建立质量控制小组 .23疼痛科的建制与管理疼痛科的建

3、制与管理一、疼痛诊疗组织的命名与模式一、疼痛诊疗组织的命名与模式疼痛作为普遍存在的病理生理现象长期以来未引起医疗部门及公众的重视,许多疼痛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给病人、家庭、社会及社会生产力均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等疼痛性疾病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疼痛科的模式是既有麻醉科医生,同时具有住院医生以上资格的骨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医生、理疗科医生等,即多学科疼痛中心。在疼痛临床业务的开展,是社会区域的需要。再加上成都群山环绕,风湿疼痛病人较多,据近调查,因疼痛而就医的病人,约占全部人群的六分之一。其中有些疼痛病人得不到正确的诊断,长期碾转在其

4、它科室诊治,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不得不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有些疼痛的诊断虽然明确,但由于治疗方法与观念的局限,病人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使许多演变成为慢性疼痛性疾病,增加了治疗的困难,也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据卫生部发布文件:在二级以上医院可建立疼痛科,增加疼痛诊疗为临床在二级以上医院可建立疼痛科,增加疼痛诊疗为临床一级诊疗科目。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的先进的治疗理念,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对疼痛性疾病治疗可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成熟的基础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疼痛学科临床较广泛的建立,使疼痛医学在诊断、治疗新方法和新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基础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核心技术,

5、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临床管理体系与考核制度。二、疼痛科的建制二、疼痛科的建制(一)(一) 、人员组成、人员组成:建立约 40 张床位的疼痛科,应由以下人员组成:科主任:科主任:1 1 人。人。可由从事相应专业临床医学背景的,经过阶段培训的主任或副主任医生担任,业务能力强,能解决疼痛临床上诊断、治疗的疑难问题;善于根据本专业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制订科室的科研课题和发展规划,不断开展新业务和新技术;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善于团结一班人,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2 2 人。人。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协助科主任分管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治

6、医师:主治医师:3 3 人。人。具有较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能独立解决疼痛临床的诊断、治疗问题和意外情况的判断、处理;能出色完成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住院医师:住院医师:3 3 人。人。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 2 年以上的相应临床专业经历。护士长:护士长:1 1 人。人。具备主管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分管病房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和物品管理与卫生、秩序、协助门诊等工作。 护护 士:士:5 5 人。人。护护 工:工:1 12 2 人。人。 (二)(二) 、房间安排、房间安排 1 1、无菌治疗室、无菌治疗室:1 间,2024,内设治疗台 23 张,治疗车 1 辆,急救柜 1 台,药品橱

7、1 台,治疗包橱 1 台,摆药桌 1 张,多功能监护仪 1 部,麻醉机(带呼吸器)1 部,吸引器 1 个。 2 2、更衣室、更衣室:45,与治疗室隔门相通,内设衣橱和鞋架。3 3、护士治疗室、护士治疗室:1012,内设药橱 2 台,摆药桌(或台)1 张。 4 4、理疗室、理疗室:1820,内设各种疼痛治疗设备。 5 5、病、病 房房:(1) 、普通病房:双人间、3 人间、4 人间。均按普通病房标准配备。 (2) 、有条件可设置部分优质病房:按宾馆标准间配备。 (3) 、医生办公室:大办公室 1 个,20,供进修、住院、主治医生办公、大查房和讲课用;主任办公室 1 间;有条件可设置高级医生办公室

8、 1 个,供副主任医师以上办公用。 (4) 、值班休息室:1 间;(5) 、仓库:1 间。6 6、门、门 诊诊:(1 1) 、诊室:、诊室:2 间,每间 1214,内设诊桌 2 张,阅片灯 2 个,检查台1 个。 (2 2) 、治疗室:、治疗室:无菌治疗室带更衣室或缓冲间 1 套,内部设备同病房治疗室。非无菌治疗室兼观察室:1416,内设观察和理疗床 14 张。 三、规章制度三、规章制度(一)门(一)门 诊诊 1 1、方便病人就医、方便病人就医: (1) 、门诊楼大厅应设有门诊各科室分布图。(2) 、信息栏或宣传栏内应有疼痛门诊的简介,包括诊治范围、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 (3) 、挂号室人员

9、必须熟悉疼痛门诊的业务范围,正确指导病人挂号就医。(4) 、疼痛门诊设在门诊二楼,靠近放射科,方便患者检查。2 2、树立形象、树立形象:门诊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着装整齐,清洁,穿戴工作服、帽。对病人态度和蔼,服务主动、热情、同到、语言礼貌,举止文明,一言一行真正体现病人如亲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3 3、门诊全日开放、门诊全日开放:医生、护士坚守工作岗位。 4 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接诊医师应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耐心、详细在询问病史,认真、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和分析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尽量明确诊断后采取有效治疗。如果在诊断和处理上有困难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协助

10、诊治。对疑难、复杂、科室间的“临界病人” ,应首先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经本科上级医师复查同意后方可邀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对非疼痛科业务范围而错挂疼痛门诊号而的就诊的病人,接诊医生应给以认真处理,应热情向病人讲明应到哪个科室找哪位专家诊治,并签字到挂号室退号。首诊医生要重视病史和体征,尽量节省病人的时间和费用;对必须进行特殊检查者,要逐项填写申请单,并告之病人特殊检查后再诊的时间。首诊后的治疗的病人,要向病人讲明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复查的时间。 5 5、提高复诊(二次诊断符合率)、提高复诊(二次诊断符合率):医生在接待二次来诊的病人时,要认真、仔细地复习首诊记录、特殊检查结

11、果,详细询问病人初诊后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和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提出确诊意见或首诊修正意见,制订更加有效的方案。在选择治疗药物及方法时,除考虑到对因、对症选药外,要注意问清病人过去用过的药物、治疗方法、效果和不良反应,如有无胃肠道刺激症状、过敏反应史等。6、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果,确保病人安全,确保病人安全: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治疗医生在治疗前要反复核对治疗单上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方法、用药、治疗部位。治疗医生要熟悉解剖,保证治疗准确到位。为确保病人安全,治疗前必须再次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和晕针史,检查急救药品和用具,治疗时,要为不断注意病人的表情、面色和不良反

12、应,治疗后要根据病情、治疗方法、治疗中的反应观察 1030 分钟,确定证明病人无不良反应后再让其离去。7 7、管好门诊病历、管好门诊病历:门诊病历一般是病人随身带走的各科通用小病历,有条件可建立疼痛门诊专科病历。所有病历均要认真书写。专科病历要按部位分类并编号,如头号面部痛为 HXXXX,颈上肢痛为 SXXXX,腰下肢痛为 LXXXX。专科病历要分类保存在文件橱内,其编号要记在小病历的一角,病人复诊时,可按编号较容易地找出专科病历。专科病历是跟踪随访病人,开展临床研究的重要手段。 8 8、排班制度、排班制度:门诊除住院、主治及进修医生的普通门诊外,有条件要每天保证有专家门诊。看普通门诊的医生可

13、每 3 个月轮换 1 次,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每周看 2 个半天的专家门诊。 (二)住院病房(二)住院病房1 1、住院指征、住院指征(1) 、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治疗性诊断和病情变化观察者。(2) 、病情复杂、身体情况差、门诊治疗危险性大者。 (3) 、治疗难度大、操作复杂者。 (4) 、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在门诊又难以实施者。 (5) 、具有教学、科研价值的病例。 2 2、住院病历书写制度、住院病历书写制度(1) 、新入院病人必须在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急诊立即刻检查填写。入院不足 4 小时死亡或自动出院者,可不写住院病历,但应写首次病程记录。(2) 、住院病历由住院医师、

14、进修医师、研究生书写。主治或副主任医师应于 48 小时内审查修正并签名。 (3) 、住院病历应严格按照卫生厅医疗文件书写规范来完成。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居住地直(含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庭史、个人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其他特殊检查、小结、初步诊断、处理意见等。疼痛科的病历要特别突出与疼痛有关的、骨科的、神经科的内容。(4) 、首次病程记录:包括住院病历摘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处理计划等。 (5) 、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凡施行特殊处理时要记录施行方法、过程和时间。病程

15、记录应每天记录一次,危重病人、病情骤然变化的病人、治疗后反应期的病人、重要的治疗方案变更,应随时记录。内容有病情变化的具体时间、表现,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记录处理措施及其反应等。如溶盘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后的一周内应随时观察并记录下肢感觉、肌力、疼痛及大小便的情况,若疼痛加重,应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有无其他症状伴随出现,分析其疼痛加重的的原因究竟是化学刺激引起的炎性反应还是椎间盘溶解膨胀椎间隙的压力增高,据此采取口服或肌注镇痛药或侧隐窝注射消炎镇痛液或腰椎牵引;若出现感觉、肌力减退、大小便失禁,应分析是胶原酶误入蛛网膜下腔还是未溶解的椎间盘脱落、嵌顿,据此采用神经营养治疗或急症手术。病程记录

16、应由主管医师完成,主治或副主任医师应有计划地进行检查,提出同意或修改意见并签名。 (6) 、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或会诊讨论,主管医师应详细记录,会诊意见由会诊医师填写会诊记录单。 (7) 、交班记录:凡移交病人均需由交班医师将交班小结写在病程记录内。(8) 、转诊记录:凡决定转科、转院的病人,主管医师必须书写详细的转诊 记录,上级医师审查签名。 (9) 、出院小结:决定病人出院后,应在当日完成出院小结。内容包括病历摘要、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治疗经过及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方案、随诊计划。 (10) 、死亡记录:病人死亡后,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在当天完成死亡记录。其内容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包括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凡做病理解剖的病人,应有详细的病理解剖记录及病理诊断。死亡病例讨论也应做详细记录。死亡记录应由上级医师审查签字。 (11) 、各种检查报告单应按顺序整齐粘贴并注明检查项目名称。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证明书亦应附在病历后面。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