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04750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7.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培训,主讲:袁忠玉,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严格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责任制,为了巩固多年来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取得的工作成果,2013年1月28日,省政府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对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主要内容,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三、地质灾害监测员监测及避险工作,县(市)、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或造成地质灾害隐患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

2、度等手段,组织群测群防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巡查、简易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警,实现临险、临灾条件下有效避险、避灾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1,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起源: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开创先河群众自发组织、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制定具体的预警方式 雏形:江西省 1998年全省范围开展宣传和培训。对已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区插上小彩旗,以示警告。 推进:1999年开展县(市)调查以来,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探索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运行模式。 试点:江西宜丰县 2000年以县(市)调查

3、区划成果为基础,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基本背景,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 标准:2001年制定发布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开展调查的县(市)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预警:2003年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为基础,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并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密切结合。 “十有县”建设:2009年以“十有县”建设为重点,推进县级群测群防工作落实。,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1、有组织:成立以分管县(市、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2、有经费:每年都有稳定的经费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有规划: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县(市

4、、区)政府批准实施。 4、有预案:对本县级辖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应急预案。 5、有制度:有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险)情速报、应急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 6、有宣传: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灾减灾日”,有针对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7、有预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并通过电视等传媒和通讯手段向有关人员传播。 8、有监测: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已落实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汛期都实施监测并完整记录。发放“两卡”。 9、有手段: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简易监测仪器,监测人员配

5、备了预警工具。 10、有警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隐患点设有警示标志、帖有宣传画,前兆发生时群众能得到预警信息。,“十有县”,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 “五到位”: 2010年以“五到位”建设为重点,推进乡级群测群防工作落实。,一是对辖区内居民建房的地质灾害简易评估到位; 二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到位; 三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到位; 四是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到位; 五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员落实到位。,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十项制度”:2013年各地要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的安排部署,在系统分析、总结2003年

6、以来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取得经验教训基础上,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制度、应急预案制度、监测员管理制度、“两卡”发放制度、巡查监测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宣传培训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经费补助制度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并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以县(市、区)为基本行政单元,以辖区内列入监测预警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监测点,按照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组民小组(自然村)四个层次分级落实责任,对每一个监测点逐一建立健全“十项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防灾减灾运行体系。群测群防网络是

7、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群测群防体系构成,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主体,负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组织实施工作,群测群防体系主要任务:(1)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住建、水利、铁路、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确定纳入监测巡查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编制监测巡查方案。,2,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2)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各部门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防灾责任制。(3)编

8、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隐患点(区)防灾预案,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组织日常应急演练,建立各项防灾制度。(4)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员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2,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5)通过实时监测和动态宏观巡查,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变形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兆时,进行临灾预报和预警。(6)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档案、隐患点监测原始资料档案及隐患区宏观巡查档案,并及时更新。(7)组织实施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紧急情况下的临灾避险工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2,(1)确定监测点(区) (2

9、)建立防灾责任制 (3)选定群众监测员 (4)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 (5)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 (6)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构建一个能良好运行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必须具备六个要素:,在哪干?,谁来干?,干什么? 怎么干,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群测群防体系应具备的要素,3,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当前的工作重点,4,深入贯彻2013年1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认真落实“十项制度”。,主要内容,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三、地质灾害监测员监测及避

10、险工作,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安排、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等有关工作。 州、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定期听取群测群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群测群防工作存在问题,推动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分级负责制度,1,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主体,负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组织实施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群测群防工作制度,制定临灾避险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做好日常应急演练,动态跟踪掌握灾害监测情况,组织做好分析研

11、判和预报预警工作,牵头做好监测员的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统一管理本地地质灾害监测员,组织做好本地灾害隐患的动态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收集上报隐患点监测记录和群测群防有关资料,组织做好紧急情况下的临灾避险工作。,分级负责制度,1,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地质灾害监测员:负责本村(自然村)地域内隐患区巡查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预警工作,认真做好监测数据记录汇总并及时上报;向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发放避灾明白卡,规定预警信号,配备预警器具,落实并熟悉临时避灾场所和撤离路线;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报告,并指挥村民做

12、好自救互救,危急情况下可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群众转移避灾。,分级负责制度,1,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1)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签订防灾责任书。 (3)总结及奖惩。对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有效预警并及时上报,成功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监测员,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强、不履行工作职责的监测员,应给予及时提醒或由村民重新推选;对玩忽职守、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其责任。,分级负责制度层层签订防灾责任书,1,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人为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企事业单位要主动接受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认真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13、责任。各类矿山企业要重点做好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全面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要求,对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负全责。,分级负责制度谁诱发,谁负责,1,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县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水利、交通运输、住建、气象等相关部门编制,主要内容包括: 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 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对象和范围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监测、防灾责任人。,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主要内容,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对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隐患点(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编制完

14、善地质灾害隐患点临灾避险应急预案,确定引发因素、灾害前兆、临时避灾场所、撤离路线等。崩塌、滑坡预案示例见下表:,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区)防灾预案的主要内容,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1)按照职能职责范围,聘请专业队伍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确定。 (2)对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报灾的点,由技术人员或专家组调查核实后确定。 (3)由日常巡查和其它工作中发现的有潜在变形迹象且对人员和财产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体,经专业技术人员核实后确定。,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1)居民点房前屋后

15、高陡边坡的坡肩及坡脚地带; (2)居民点邻近自然坡度大于25的斜坡及坡脚地带; (3)居民点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地带; (4)有居民点的江、河、水库侵蚀岸坡的坡肩地段; (5)受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潜在威胁的地带。 已经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由县级人民政府在当年的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中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当年新发现并确定的隐患点(区),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明确并纳入下年度的年度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确定,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列入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中的每一个监测点应编制单项应急预案,预案主要明确监测人员、报警信号、转移路线、安全避

16、灾场所等事项,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前兆或出现险情,要立即启动单项预案,即时报警,快速转移受威胁群众至安全地带。,应急预案制度,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已经实施工程治理、搬迁、土地整治和经监测反映已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撤销。,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撤销,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监测员管理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员的选定条件,3,以有地质灾害隐患的自然村为单位,采取公开推选的办法,每个村由村民推选2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群众公认的村民,经村(居)委会认可,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批同意后,担任地质灾害监测员,村民对监测员工作有监督权。 地质灾害监测员的选定条件: (1)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能较快掌握简易测量方法; (2)责任心强,关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长期生活在当地,对当地环境较为熟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