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儿童神经心理发育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404580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力残疾儿童神经心理发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智力残疾儿童神经心理发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智力残疾儿童神经心理发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智力残疾儿童神经心理发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智力残疾儿童神经心理发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力残疾儿童神经心理发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力残疾儿童神经心理发育ppt课件(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力残疾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1,故事1:狼孩,狼孩卡玛拉由于从出生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8年,深深打上狼性的烙印,后来虽回到了人类社会,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的智商相当于3岁儿童的水平,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不足10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如果一个孩子10岁时开始与兽生活在一起,很难相信他最终会变成“兽孩”,故事2:日本人横井庄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逃至深山,穴居28年之久,1972年被发现,当时有人断言,他再也不能过人类的生活了。但事实是只经过了81天,他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了人类的生活,并在当年就结了婚,1 脑的 发育,2 感知觉、运动、语言的 发育,3 心理活动的 发

2、展,内容一:脑的发育,一、大脑的发育 1.形态学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表面的一层称大脑皮质,皮质表面有许多深浅不等的沟、裂,将大脑皮质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岛叶深藏在内部),2.组织学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在胎儿第5个月开始增殖分化,到出生时神经细胞数目是100140亿个,已与成人相同出生后脑重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突起的增多、加长及髓鞘化,脑细胞的数目增长不显著,功能逐渐分化完成3岁时分层大体完成8岁基本接近于成人,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出生后2-3个月,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先后开始髓鞘化 5个月-4岁期间,锥体系神经纤维逐渐完成髓鞘化 到6岁左右,儿童大脑半球神经传导

3、通路完成髓鞘化,儿童对刺激的反应日益迅速、准确,条件反射形成比较稳定,神经鞘的作用 屏障作用 传导速度增快 髓鞘的发育与运动功能进展平衡,3.脑发育成熟的顺序 O-T-P-F(枕叶-颞叶-顶叶-额叶),4.脑的反射活动 足趾反射,满6月时消失 抓握反射,出生2-3月时消失 惊跳反射,出生4个月时消失 游泳反射,出生6个月时消失反射在临床上有诊断价值,内容二: 感知、运动、语言的发育,(一)感知 1.视感知发育 作用在儿童与环境的联系中提供着重要的信息,占儿童所接受信息的70%,视知觉发展进程,2.听知觉的发育,3.嗅觉和味觉,4.皮肤感觉的发育 1) 痛觉新生儿已存在痛觉,但不敏感,2个月才逐

4、渐改善 2) 温觉新生儿期已比较敏感,对冷刺激比热刺激更明显 3) 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的触觉即高度敏感,尤其在口唇、手掌、脚掌、前额、眼等部位,触之既有反应,2-3岁时能辨别物体属性,如软硬、冷热、粗糙等5-6岁时能区别同体积而不同重量的两个物体,(二)运动,1.运动发育的规律 从泛化到集中3-4个月婴儿看到玩具会手足乱动但拿不到5个月以后就能准确抓住,从上到下抬头、抬胸、坐、站、走 从近到远抬肩、伸臂、双手握物、手指取物 先正后反先会抓东西才能放下东西先会向前走,再会向后退,2.运动发育的程序,大运动的发育 抬头2个月直立位及腹卧位时能抬头,翻身3个月可从仰卧位变为腹卧位 坐6

5、-7个月能独坐 爬8-9个月可爬行 站10-11个月能独站 走12个月-15个月独走或协助行走; 15个月走好,双足跳:2岁 跑:2岁 上下楼梯:3岁,精细运动的发育 3个月:手舞足蹈 4个月:伸臂取物 5个月:定向取物 7-8个月:玩具在两手间传递、对敲 9-10个月:拇、食指对指取物 2-3岁:正确握笔、绘画、穿袜子 4-5岁:系扣子、系鞋带和使用剪刀,手的发育顺序:尺侧手掌抓握-全掌抓握-桡掌抓握-桡指抓握-拇、食指对指捏物,3.动作发展水平的心理意义,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 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认知的发展 有利于积极情绪的发展 与个性发展密

6、切相关 制约着儿童的同伴交往,3.动作发展水平的心理意义,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婴幼儿应用已有动作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没有动作,心理就无从发展 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通过动作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儿童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 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是儿童的活动范围扩大 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交往由依赖转向主动,(三)语言的发育,语言发育的基础是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的完善 语言发育的过程发音、理解、表达,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语言特点及训练,1.出生

7、-1岁 从发音到模仿成人咿呀学语 从听到声音有反应到听懂成人说的词 8个月叫名字有反应 12个月会叫爸爸妈妈 训练:根据日常生活所需的与婴儿交谈,2. 1-1.5岁-理解阶段特点:先理解,后学说词+动作来表达意思 指导:多讲形象生动的语言,用具体事物或形象,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3. 1.5-3岁 特点:词汇量增加:2岁100个词;3岁200-500个词会说简单句,逐渐会说复合句会用代词:2岁会说“我”、“你”2.5会说“他” 指导:培养积极的言语和言语表达能力在多交谈的基础上,多提问题扩大视野,扩充词汇量,4. 4岁 特点所较多的形容词和副词,喜欢提问 指导注意内容语言的发展,在游戏中提高语言

8、表达能力,5. 6岁 特点说话流利,语法正确注意培养简单的书面语言能力,(四)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觉、运动、语言 发展特点,1.感知觉发展特点 (1)视觉 智力残疾儿童视觉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落后于普通儿童,智力残疾程度越严重,落后现象越明显 视觉范围狭窄,对颜色的分辨能力差,视觉能力低于正常儿童,(2)听觉 听觉明显迟钝,表现为听觉感受性较差,常常给人“听而不闻”的感觉 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差,尤其是语音的辨别能力,表现为不分相似音,难于区分四声调,(3)触觉 触觉不敏感 部分智力残疾儿童即使受伤也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皮肤感受性较低 不分冷和热,对暴晒、严寒没有特别的感觉 手指对事物表面触摸的感觉能力较

9、差,(4)嗅觉和味觉 嗅觉、味觉的感受性、分辨能力较普通儿童差 轻度智力残疾表现较好,只是对味道的轻重,如咸、淡等区分能力不高;对气味的分辨能力较差 部分程度较重的智力残疾儿童,完全丧失嗅觉、味觉,(5)知觉发展特点 知觉速度慢,知觉容量小,知觉分化不够,知觉联系少; 缺少知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运动发展特点 发展顺序与正常儿童相同,但发展速度慢 具体表现在: (1)大肌肉运动方面 动作迟缓,反应比正常儿童迟钝 可能出现头的平衡失调 坐、立、爬、走、拉、蹲、跳、跑等全身性大动作比同龄儿童差 手的握力不足,(2)精细运动方面 手指精细动作差,手眼协调能力差导致动作笨拙、粗鲁、不协调 动作发展晚

10、、发展速度慢,发展程度低 不同障碍程度动作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有差异,轻度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运动方面有轻微落后,长大后才能与正常儿童区分开 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尚有一定的运动发展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运动达到生活自理 重度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发展很差,给生活、学习、交往带来很大的困难 极重度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觉、运动方面活动能力极小,甚至有的完丧失了运动能力,3.智力残疾儿童的语言与言语发展特点 (1)言语发生晚且吐字不清 与普通儿童相比,言语发生时间晚 由于对语音的区分能力差和在言语器官上可能存在某些缺陷,较难通过模仿他人发音来联系语言 部分发音器官有缺陷的儿童不能通过自动调节口腔内肌肉使发音准确,因此发

11、音不准,吐字不清,(2)言语表达能力差 发音说话时间与智力残疾程度有密切关系 由于听觉分化及对言语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即使听到人们的连续谈话,也只能区分出为数不多的但因和词 言语能力发展的不足,导致他们的表达能力薄弱,(3)词汇贫乏、言语表达简单 言语能力发展迟缓,言语表达能力差,同时由于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薄弱,导致6-7岁的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只能学会几百个词左右,且不能准确运用 而同龄的普通儿童词汇量可达2500-3000,并有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内容三: 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一、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 02岁的儿童以感觉运动为主36岁以符号运动为主712岁儿童则具有稳定的概念,(一)注意的发展 注

12、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当人的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事物时,这就是注意。 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始,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不同年龄的注意特点 6个月的婴儿听到铃声转头找声源,这是注意的开始 1岁时注意时间延长,伸手去换感兴趣的东西 帮助孩子延长注意时间,(二)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特点 凭兴趣记忆 记忆内容限于经常接触的熟悉的事物 记忆带有情绪色彩 理解记忆远比机械性记忆好 记忆的精确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三)思维的发展 感知动作思维23岁的儿童边画边想 具体形象思维学龄前儿童在绘画时就可以事先想好事物形象,然后再根据表象去绘制 抽象逻辑思维学龄儿童表现出的思维

13、方式是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的特点 经历着从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学龄儿童三种思维相互联系,(四)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人对己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 儿童想象的特点 3岁以前的儿童仅有想象的萌芽,学龄前儿童想象开始丰富,内容变的具体、完整、系统,但想象主题易变,具有夸大性;想象与现实分不清 培养想象的方法:续讲故事、补图画、提问、听音乐等提高表达想象的技巧,(五)意志的发展,意志是指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期的目的和任务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的三个基本特征 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前提) 意志行动体现在克服困难之中(核心) 意志

14、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作为基础的(基础),意志的发展过程12岁有意志的萌芽:按自己的目的坚持取远处的玩具23岁的儿童在成人的语言指导下能调节自己的行动,会控制自己3岁以后,儿童的各种好的意志品质开始发展,如自觉性,意志品质的培养通过让儿童完全理解行动的目的,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根据学龄前期意志活动发展迅速的特点,及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坚持性和自制力意志品质的培养包括克服困难完全作业、劳动为儿童的意志品质锻炼提供机会与条件,(六)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情绪-是指那些与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如喝、饿特点: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属于外界表现,不稳定

15、,具有情景性和冲动性,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如安全感、集体感、道德感和责任感特点: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新生儿期消极情绪较高46个月的婴儿开始能区分生人与熟人,并依恋母亲 1岁左右“怕生”达高峰,逐渐出现与社会性需要相关系的情感 幼儿情感表现的特点是冲动、易变、外露 学龄前的儿童情感表现为可以逐渐控制自己的情绪,拒理力争成转移情绪,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 成人应给予儿童情感并注意他们的情绪反应 培养学龄前期儿童情感的稳定性 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避免嫉妒、虚荣、恐惧等不良的情感 根据儿童情感的易冲动性,注意用幽默的语言来化解达到情感转移,二、智力残疾儿

16、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可发展性 智力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同于正常儿童,但发展可能性的基本方面是相同的 智力低下使他们的发展顶点降低,但他们都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和适当的外界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内部的潜在能力,具体表现在 个体差异现象表现的非常普遍 多种缺陷和发展并存 身、心发展脱节 发展的现实性 发展是有限度的 发展的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三、智力残疾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感知觉感知觉缓慢 ,范围狭窄,感知信息容量小 视觉敏锐性下降,听觉分辨能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灵敏 智障儿童的知觉恒常性也不及正常儿童,苏联维列索茨卡娅的实验:用一些画有儿童非常熟悉的苹果、桌子、猫、铅笔等的图片,然后用速示器考查成人、普通学校一年级学生、辅助学校(智力障碍儿童学校)一年级学生在22微秒、44微秒时的正确反应时,结果如下:,2.注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维持时间短 注意广度狭窄、分配能力差 有以下特点 :活动过多。不能安静片刻,到处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考虑后果注意短暂。注意力难以集中,随境转移,任何外界刺激都能使其分心冲动任性,不计后果。意向控制失调,自我克制能力极差,情绪不稳,容易冲动学习困难,协调和精细动作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