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404093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急诊科 龙玉琼,一 . 概 述,(一)定义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其中一处危及生命。,区别: 复合伤:人体遭受二种或二种以上致伤因素的损伤。多处伤:人体同一解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损伤。多部位伤:,(二)多发伤死亡的三个高峰,第一高峰:在伤后分秒之内,多由脑、脑干、高位脊髓、心、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撕裂所致,只有极少数可能被救活。 第二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之间,有人称之为抢救严重多发伤的“黄金时刻”,也是创伤救治的关键阶段。死亡多由于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及股骨骨折或严重多发伤

2、的大量出血。 第三高峰:在伤后数日或数周之内,多全身感染和脏器衰竭。,(三)多发伤的三个救治环节,1. 院 前 急 救2. 急 诊 科3. 病房,二、多发伤的临床特点,1生理紊乱严重,早期死亡率高: 伤势重,失血量 大,各损伤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并互相影响。 其病理生理变化如下: 损伤部位 主要病理变化 脏器损害 合并症 头部 高颅压 脑 脑疝 胸部 心 环功能不全 腹部 换气不足 肺 ARDS 骨盆 肝 肝功能不全 四肢 出血性休克 肾 肾功能不全,2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死亡快严重多发伤是一种陷于绝境的生理紊乱状态,来诊病人5070有严重休克,来诊后几分钟决定病人生与死。3严重低氧血症,发生

3、率高,达50。4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二)紧急情况下重点检查。检查时对明显的外伤和正常的部位,不需花费过多时间,但对可疑的创伤部位和复杂的合并伤则应特别重视。 (三)伤情稳定后系统检查,四、多发伤的救治及护理,提高对多发伤的认识。多发伤是一个临床综合症,应当把部位的损伤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伤情要从全局观点制定抢救措施,手术顺序及病房对各系统的监测及治疗。应建立一个专业创伤(急救)小组,负责多发伤抢救的全过程,以提高抢救质量。,(一)、按VIPCO的抢救程序,1VVentilation 通气 2. IInfusion 灌注3PPulsation 搏动4CControl bleeding 止血

4、 5OOperation 手术,(二)多发伤休克的治疗,判 断 是 否 休 克 一看-呼吸道是否通畅、面色、神志、伤口 二摸-脉搏、肢温、肢体有无异常活动 三测-尿量、血压(小于30ml/h,收缩压低于12kpa即90mmhg),1输液、输血。 2综合治疗 止痛:四肢骨折的外固定: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麻对四肢和胸壁伤止痛效果好。 药物镇痛 体位: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颅脑和胸部伤采取半卧位,心功能不好,可将下肢头部和躯干各抬高30度,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和改善呼吸。 安静、保暖,搬动时轻柔。适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应激能力,改善微循环。尽量不用升压药,尤其是在输液不足时,更是禁用。 3手术,(三

5、)手术后监测及处理,1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预防主要措施是“三早”: (1)早期使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防止输液输血过量。 (2)早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PaO2结果,有效纠正低氧血症; (3)早期鼓励伤员作深呼吸、咳嗽、叩背、排痰,尽早下床活动,以防止肺部合并症的发生。,2急性肾功能衰竭 注意做到“四早” (1)抗休克时早期注意利尿剂保护肾脏; (2)手术时尽量切除坏死组织 (3)早期密切观察血及尿内钾、钠、氯及尿素氮的变化。 (4)早期使用高营养疗法。,3右心室衰竭多发伤后如果发生肺功能障碍,呼吸衰竭,肺动脉压增高以及输液过量等均可引起中心静脉压(CVP)增高,呼吸衰竭,代偿性右心房压

6、力增高,诱发右心室衰竭,尤其是对老年伤员及心、肺功能不良者,急救时要注意监测和处理。,4急性肝功能衰竭预防措施为早期监测肝功能的变化;早期使用保肝药物,在静脉给予高营养外,应同时输入白蛋白及氨基酸。,5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总的预防原则是早期使用甲氰咪呱,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及大出血。胃肠内营养,胃肠外营养.,6感染多发伤一般伤势重,抵抗力差,抢救及手术后极易感染,必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在抢救的早期,即应静脉使用大剂量的广谱抗菌素。手术中及术后应注意预防各类各部位的导管感染。另外,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注意保暖,加强营养,积极纠正贫血,做好口腔护理及防褥护理,促进伤员康复。,(四)、急救护理措施(五)、 重视心理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五、总结讨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