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03284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第10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宋元时期的思想 (2)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简仪;授时历;农 书 (3)文学艺术:风俗画;宋词;元曲考点1 宋朝理学的发展 考点2 宋元科技文化的辉煌,考纲要求,本讲考点,考点1 宋朝理学的发展1.内涵: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 天理 ”的高 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2.创立:“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 ”,天理的核心是 “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理学由此产生。 3.成熟朱熹的学说 (1)主张:理比气更根本;以本体论为基

2、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贡献:将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集为 “四书”,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3)影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 作为 官方正统 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 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4.理学的新发展心学的产生 (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 心即理也 ”,其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心学出现的影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误区警示 理学和心学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 的一个流派,与之并列的是程朱理学。,思维启

3、迪 学者郭廷以提出一种观点:宋代一反汉唐之道,遂由动态转 入静态,由开放转入封闭。这一观点反映在思想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什 么? 提示:理学的兴起。,图示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主题一 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 史料呈现 史料1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父子君臣,天下之 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史料2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史料3 言敬,无如圣人之言。易所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须是。直内,乃是主一之义但存此涵养,久之自然天理明。 河南程氏遗书,史料4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象山先生全集史料5

4、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读史指导 以上几则史料均引自理学家的著作,较直接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主张。 (1)史料1选自古代思想家著作,“河南程氏”指的是二程,体现了二程 对天理的主张。 (2)史料2选自朱熹的著作,其中表明了理学天理的内容。 (3)史料3叙述的是如何达到天理的途径,即通过人自身的修养锤炼来达 到。,(4)史料4,陆九渊因在象山书院讲学而被称为“象山先生”,所以该史料 体现了陆九渊心学的观点。 (5)史料5选自王阳明的著作,体现了王阳明的思想主张,表明了其具有 代表性的思想主张“致良知”。 史

5、料应用 (1)史料1、2、3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试概括其内容和实现的途径。 提示 核心概念:天理(或理)。内容:仁义礼智。途径:通过人自身的修 养锤炼来达到。 (2)史料4、5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提示 发明本心;致良知。 (3)综合以上史料,概括宋明理学在内容上的共同点。 提示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的儒 学发展的新形式;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主题二 程朱理学的影响与评价 史料呈现 史料1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史料2 “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 则;当人的私欲与

6、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宋明理学朱熹史料3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读史指导 (1)史料1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言论,体现了理学的价值体系,也体现 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史料2体现了理学家将限制人的私欲提高到天理的高度,提出了“存 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说明了理的具体标准。 (3)史料3中的“理”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说明了理学思想的消极 影响。,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说明理学的社会主张。 提示 强调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根据史料2、3,分析理学的消极影响。 提示 将人的正常欲望和天理对立起来,为封建

7、统治做辩护,毒害人们 的思想,泯灭人性。 (3)综合以上史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理学。 提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典例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 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解题关键 认识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答案 D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 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 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孔子

8、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完 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D,二、客观评价程朱理学 1.积极 (1)程朱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 (2)程朱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 想不懈追求。 (3)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程朱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推动促进作用。 2.消极 (1)尊卑等级观念。 (2)重男轻女的观念。 (3)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4)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5)重礼轻法的观念。,典例2 (2017河北衡水模

9、拟)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 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 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 ) A.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解题关键 结合当时历史环境进行分析。 答案 D 材料中程朱理学反对超出维持人的正当欲求和礼仪规范的 “人欲”,主张人应具有顺应“天理”的欲求和行为。可见“存天理, 灭人欲”突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对立统一,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 性思考,故选D。,D,1.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 有

10、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里戴震抨击 了 ( ) A.道家的无为而治 B.程朱理学的理欲观 C.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D.佛教徒的禁欲主义 答案 B 由材料可知,戴震抨击了程朱理学的禁欲思想,故B项正确。,B,2.(2017河南豫北联考)理学家张栻提出:“义利之辨大矣!岂特学者治己 之所当先,施之天下国家一也。王者所以建立邦本,垂裕无疆,以义故 也。”由此,张栻认为辨义利有利于 ( ) A.提升自我修养 B.解决实际问题 C.完善儒家理念 D.提高治学意境 答案 B 材料认为理学修养“治己修身”与“治国安邦”是统一的, “内圣”“外王”不可偏废,“治己修身”的最终目的是解决

11、国家和社会问题。故选B项。,B,3.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 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 ( ) 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 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 答案 B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就其 内容而言与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 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 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故本题选B项。,B,4.(2017江西南昌模拟)宋代

12、,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 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 C 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的内容和特点。宋代理学强调“理”是 万物本原,心学认为“心”是万物本原,故C正确。,C,5.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 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个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 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 (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理先气后 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格物致知 答案 A “无数个月亮”指的是世间万事万物,而“终归于一个月 亮”则是指最后都归到一

13、个“理”字上,朱熹用这一学说说明自己“天 理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A,考点2 宋元科技文化的辉煌1.科技成就 (1)11世纪中叶, 毕昇 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便捷,是印 刷业的一大革新;宋代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 海。 (2)元代郭守敬创制天文观测仪器简仪,编订 授时历 ,是我国 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 行早了三百年。 (3)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之一。,2.绘画:风俗画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3.宋词 (1)条件:商业发展,城市

14、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 式和标志。 (2)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4.元曲:散曲和元杂剧合称为元曲。特点是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人物是关汉卿、马致远。 知识拓展 宋代的山水画和风俗画 (1)重文轻武,理学的兴起,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2)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误区警示 元曲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包括 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 思维启迪 宋人邢昺上疏称:“

15、臣少时业儒,每见学徒不能具经疏,盖传 写不给。今(雕)版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材料中“儒者逢时之幸”指的是什么? 提示: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使儒家经书更为普及,儒者读书更加方 便。,主题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和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 下面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史料2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 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 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史料3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 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

16、水。” 读史指导 (1)史料1属于表格史料,解读时应注意表格中的时间、科技成果名称,并 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2)史料2援引外国史学家的评论,说明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其 中说明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中国科技是领先于西方的。 (3)史料3出自鲁迅对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的评论,通过对比的形式,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中外的不同影响。,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1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提示 依据史料1可知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为农业发展的需要服务,具 有重视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 (2)依据史料2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 提示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领先世界。 (3)依据史料3指出,科技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科技在当时的中国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很小,并不能推动中国社会 的转型,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