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95283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ppt课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医学ppt课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医学ppt课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医学ppt课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医学ppt课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ppt课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ppt课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基础护理教研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 说出医院感染概念、类型、主要因素、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措施。2. 阐述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无菌区域、隔离的概念。3. 概述热力消毒灭菌、光照消毒的主要方法和注意事项。,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医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医院内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的痛苦,还给家庭、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这些措施跟护理工作密切相关,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 医院内感染(noso

2、e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HAl),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内涵包括: 感染获得或发生是在医院内,不包括人院时即有的或已潜伏的感染;医院内感染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的感染,其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 。当三

3、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构成感染链,导致感染。,(一) 感染源 感染源即感染的来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已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 病原携带者也是另一主要的感染源。 2患者自身 患者的肠道上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道及口腔粘膜上寄居有人体正常菌群,或来自环境并定植在这些部位的微生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自身感染或成为播菌者。3动物感染源 4 环境储源,(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 2空气传播: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1)飞沫传播(2)飞沫核传播 (3)菌尘

4、传播 3. 注射、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5生物媒介传播,(三)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易感人群。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感染链的存在 医院布局不妥和隔离措施不健全 消毒灭菌不严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 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插入性(侵袭性)操作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等。,四、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 二级管理专科护士长 三级管理护理部主任,为医院内感染委员会副主任,(二)、健全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1、管理制度:清洁、消毒隔离、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2

5、、监测制度:灭菌、消毒效果等的监测 3、消毒质控标准-手的消毒及术前手的消毒、空气的消毒、物体表面的消毒、各种管道的消毒等,(三)、医院布局设施合理-有利于消毒隔离 (四)、人员控制-控制易感染源和易感人群 (五)、合理使用抗用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索,采用适当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不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六)、加强医院感染学的教育,第二节 清洁 消毒 灭菌一、概念 (一)清洁(cleaning) 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适用于地面、墙壁、家具等物体表面的处理和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二)消毒(disinfection) 是指用

6、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三)灭菌(sterilization)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过程。,二、消毒灭菌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heat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分干热法和湿热法。(1)燃烧灭菌法(burning sterilization):用于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 注意事项:须远离氧气、乙醇、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在燃烧过程中不能添加乙醇等燃料;,(2)干热灭

7、菌法(dryheat sterilization);利用特制的烤箱进行灭菌,其热力传播与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与介质的传导。(3)微波消毒灭菌:微波是频率高、波长短的电磁波。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极化,高速运动,改变方向,互相摩擦,使温度迅速升高,达到消毒灭菌作用。常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4)煮沸消毒法(boiilnf disinfection):经5一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将碳酸氢钠加入水中,配至成l一2的浓度时,沸点可达到105Oc,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污防锈作用。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1)方法:刷洗,浸没在水中,加热煮沸,消毒时间从水沸后算起,

8、如中途加入物品,则在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2)注意事项:必须刷洗干净,空腔导管须先在腔内灌水;玻璃类物品用纱布包裹,应从冷水或温水时放入;橡胶类物品用纱布包好,待水沸后放入,35分钟取出; 器械的轴节及容器的盖要打开,大小相同的碗、盆不能重叠,以保证物品各面与水接触。,(5)低温蒸汽消毒法:将蒸汽输入预先抽空的压力蒸汽灭菌锅内,井控制其温度在7380Oc,持续1015分钟进行消毒。主要用于不耐高热的物品,如内镜、塑料制品和麻醉面罩等的消毒。(6)压力蒸汽灭菌法(autoclave sterilization):利用高压及饱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菌。潜热是指当lglOO水蒸汽变成lgl00

9、OC的水时,,释放出2255J(539cal)的热能。主要用于各器械、敷料、搪瓷、橡胶、耐高温玻璃用品及溶液等的灭菌。,1)压力蒸汽灭菌器分类:两大类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当压力在102.97137.30kPa时,温度可达121一126Oc,1530分钟可达到灭菌目的。包括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配有抽气机,先将内部抽成真空,在压力105.95kPa时,温度达132Oc,510分钟即可灭菌。,2)、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 、灭菌包不宜过大,放置时各包之间留有空隙,以便于蒸汽流通、渗入包裹中央,排气时蒸汽 迅速排出,保持物品干燥; 、盛装物品的容器应

10、有孔; 、布类物品放在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 、被灭菌物品应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备用; 、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3)压力蒸汽灭苗效果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用150或200 的留点温度计。 化学监测法,此法比较简便,主要是通过化学指示剂的化学反应,灭菌后呈现的颜色变化来辨别是否达到灭菌要求。 生物监测法,是最可靠的监侧法,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胞作为指示剂,在56 温箱中培养48小时至一周,若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则表示灭菌合格。,2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主要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而导致细菌死亡。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较弱,对生长期细菌敏感,对芽胞敏感性差。

11、(1)日光曝晒法:有热、干燥和紫外线的作用,将物品放在直射日光下曝晒6小时。,(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ultraviolet radiation disinfection);多使用C波紫外线。1)杀菌机制: 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蛋白光解变性。 促使微生物的DNA失去转化能力; 降低菌体内氧化酶活性,使氧化能力丧失; 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2)方法: 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 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为2560cm,照射时间为2030分钟。 3)注意事项: 经常保持灯管清洁、无污垢,灯管表面至少每两周用无水乙醇棉球擦拭一次: 消毒物品时应定

12、时翻动物品,使其表面受到直接照射;,紫外线对眼睛及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炎或皮炎,照射时嘱患者离开照射房间或双眼戴墨镜,肢体用被单遮盖; 温度为20一40 ,相对湿度为40一60; 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关灯后需重新开启,应间歇34分钟; 为保证消毒效果,应定时检测灯管照射强度(一般每36个月测定一次),或建立使用时间登记卡,时间超过1 000小时,需更换灯管; 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监测灭菌效果。,(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主要依靠其强大的氧化作用杀菌使用灭菌灯时,关闭门窗,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时,人员须离开现场,消毒结束后2030分钟方可进入。3电离辐射灭菌法 应用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

13、能电子束(阴极射线) 进行辐射灭菌,此法又称“冷灭菌”,具有广谱灭菌作用。4、过滤除菌,第二节 清洁 消毒 灭菌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教学目标及要求: 叙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概述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主要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原理: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常用的方法:擦拭、浸泡、喷雾及熏蒸法。,理想化学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 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 性质稳定;作用时间长 易溶于

14、水;可在低温下使用; 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 无刺激性、腐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 五色、无味、无臭,而且使用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 毒性低,不易燃烧、爆炸,使用无危险性; 用法简便,价格低廉。,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4) 物品洗净擦干,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注满消毒液。(5)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消毒后的物品。,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2)擦拭法(3)喷雾法(4)熏蒸法,第

15、十二章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三节 无菌技术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基础护理教研室,1.说出无菌技术、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的概念。 2. 叙述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法,并在练习过程中培养慎独精神。,教学目标,第三节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一、概念无菌区 (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 (nonaseptic area)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无菌物品 (aseptic supply)指通过

16、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清洁、宽敞,0.5h前停止扬起灰尘的工作,减少人群流动、避免尘埃飞扬。2工作人员要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4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物品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列摆放;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5进行无菌操作时的具体要求:(1)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4)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