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全套课件110p)_ 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94616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全套课件110p)_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中药学(全套课件110p)_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中药学(全套课件110p)_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中药学(全套课件110p)_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中药学(全套课件110p)_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全套课件110p)_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全套课件110p)_ ppt课件(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课件,1,中 药 学,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刘小平,医学课件,2,绪 言,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古代文献记载的药物已达3,000多种,经目前调查,则在12,8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但古今临床常用和研究比较深入的品种,约有500种。这些功用明确,疗效可靠的药物,是医药人员必须熟知的也是本书介绍的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掌握(120种)、熟悉、了解近300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

2、、应用等。,医学课件,3,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534种; 中药大辞典收载5,767种; 中华本草收载8,980种; 本草纲目收载1,892种; 本教材收载408种(不含附药46种)。,医学课件,4,绪 言,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是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药知识的日趋丰富,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渗透,中药学不断分化,专门研究中药品种、采制、制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支学科不断增多,如生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

3、制学、中药成分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医学课件,5,我国传统的药学叫做“本草”,一般认为,中药的来源以植物占多数,有以草为本的意思。这种称谓至迟出现在西汉时期,已沿习使用了两千多年。现代也亦有将中药学专著称为本草的。,医学课件,6,第一章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 一、原始社会药物知识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不断地进行采集和渔猎活动,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了解到若干植物和动物对人体的影响。自古相传的伏羲“尝味百药”和“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人类寻求食物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这一过程,充满

4、着艰辛与危险,并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医学课件,7,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二、奴隶社会药物知识的累积 早期的药物知识出现以后,经历了由零星、分散而逐渐集中和系统的积累过程。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文字的出现和使用,药物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到书面记载,其传播速度得以大大加快。 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除了作为饮料之外,酒还具有祛寒邪,通血脉,行药势,消毒和助溶等多方面的医疗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从繁体医(醫)字的汉字结构中,亦体现了酒对早期中医药的影响。在当时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中,又开始出现了“药”字。,医学课件,8,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药学专著的出现,是中药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各

5、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药学著作,又是中药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现将其分述如下:,医学课件,9,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一、秦汉时期 药学专著在古代称为本草,本草的出现不晚于西汉。根据现有史料记载,西汉时已有药学专著流行于世,而且达到了相当水平和规模。这一时期的本草已独立成为医生必修的学科,并与医经、方术成为鼎足之势。从典籍的零星资料中,可知汉代的药学书目至少有20种以上。,医学课件,10,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成书于东汉(不晚于公元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其“序例”部分,总结了中药三品分类原则,采造时月、真伪陈新、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要求及药物对

6、剂型的选择等多方面的内容,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有毒无毒之药性,以及养身延年与法邪治病的作用力标准,分为上、中、下三品。各药之下,着重介绍性、味、主治功效等内容。所记各药主治功效,如麻黄平喘、黄连治痢、茵陈退黄疽、苦楝驱蛔虫、半夏止呕等。,医学课件,11,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密集出现科学成果和科学人才的时期。现知此间的本草著作有近百种之多,其中有综合性的,也有炮制类的、专科用药类的、配伍忌宜类的、食物类的,以及单味药专论、采药、药图和药名音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者,有吴普本草、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炮炙论及药对诸

7、书。,医学课件,12,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作者陶弘景为南朝梁代的著名医药学家。该书辑成于公元500年左右,书中“序例”部分,不仅对神农本草经原文逐一注释、发挥,而且补充了许多医药发展史料的内容及药物采收、鉴别、加工、炮制、制剂、配伍、合理配方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医学课件,13,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炮炙论:作者为南朝刘宋时雷斅。该书介绍了近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总结了水飞、煨等多种炮制技术,其对辅料选用十分考究,主张淫羊霍用羊脂炙、厚朴用姜汁炙、茜草忌铁等内容,甚为合理。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标志着本草中一种新兴分支学科的出现。该书一直受到药业人员的尊崇

8、,并不断被增补充实,对中药的炮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医学课件,14,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三、隋唐时期 在唐王朝“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的基础上,根据原有文献及全国性的药物调查资料,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了由李勣、苏敬等23人编纂的新修本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书中载药844种(当代有的统计为851种),该书由国家颁行,代表了国家的药学水平,虽然没有完全符合现代药典的要求,但仍被学术界多数人视为古代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第一部冠以药典之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早出近900年。,医学课件,15,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四、宋、金元时期 宋初,利用了雕版印刷等先进技术和国家权力,进

9、行了药材来源和品种的全面考证,本草文献的广泛汇集和整理,相继刊行了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及本草图经等大型官修本草。本草图经由苏颂辑成,内容广泛,图文合一,尤其在辨识药物方面成绩卓著。所附的900多幅药图,是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是宋代本草文献的精华,至今仍是本草考证的重要依据。,医学课件,16,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王朝的一大举措。1076年,在京城开封创办了由国家专卖成药和饮片的“熟药所”,其后发展为出售药物的“惠民局”和修合药物的“和剂局”。这些机构的出现,促进了药材检验、处方优选、成药生产及药政管理,因而成为我国药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苏沈良方所记“秋石”的制备,采用

10、了以皂苷从人尿中提取性激素的技术,堪称制药化学的创举。其他书中关于“猪胆合为牛黄”,升华法制取龙脑及樟脑,发酵生产红曲及蒸馏法的利用等,均反映出当时制药技术的领先水平。,医学课件,17,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五、明朝时期 1552年至1578年,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通考800余种文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广泛地实地考察、采访和亲自实践,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历时近30载,三易其稿,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一不朽的巨著,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方11, 000多首,附图1,109幅,前4卷对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总结和发挥,创见颇多。各论按自然属性分药为16部60

11、类。各药项下,又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及附方诸项,逐一介绍,析族区类,纲振目张。,医学课件,18,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文献整理、品种考辨、药性理论、功效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卷帙之大,内容之广,体例之新,见地之高,无不光前裕后,本草学因此进入了以本草纲目为核心的时期。该书在语言文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亦有突出贡献,被国外学者誉为“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医学课件,19,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六、清朝时期 在清代的200多年里,未能产生一部大型的综合性本草,可是此间的本草数量则是空前的,达400种之多。这些本草虽然内容单薄、质量平平

12、者不少,但其主流是由博返约的,更加富有临床实用的特征,尤其是功效内容的分立,增强了本草的学术性,成为药学的核心及新的增长点。,医学课件,20,18世纪著名的本草学家赵学敏,博览群书,广泛收集,注重实践,辑成本草纲目抬遗10卷,载药921种,本草纲目未提及者达716种之多。其卷首“正误”中,纠正和补充本草纲目不详及错误内容34条,十分可贵。其所增品种,有金钱草、鸦胆子、胖大海及金鸡纳等大量疗效可靠的民间药和外来药,丰富了本草的内容。书中还保存了十余种现已失散的草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因此,该书在鉴定药材、研究草药单方的经验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医学课件,21,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13、七、民国时期 中药学大型辞典的编纂,是民国时期中药学的一大拓展。其中最主要者,当推在1935年出版由陈存仁主编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其收录条目4,300条,各条下列原名、命名、古籍别名、外国名称、基原、产地、形态、种类、采取、制法、性质、效能、成分、主治、张仲景之发明、历代记述考证、辨伪、近人学说、配合应用、集验方、用量、施用忌宜及参考资料等23项,资料繁博,查阅方便,虽错讹之处甚多,但仍不失为现代第一部最重要的大型中药辞书。,医学课件,22,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在当代,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因此,中药学在这半个

14、世纪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空前成就。 从1954年起,在国家卫生部的建议和安排下,各地积极进行了本草文献的整理、辑复、校刊、考证工作,并陆续出版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残卷)等逾百种本草专著,对中药学的全面继承和发掘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医学课件,23,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迄今面世的中药新著,数量巨大,门类齐全,几千种各具特色的中药著作,将各门分支学科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到崭新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标准的法典,系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卫生部(2000年版后由国家药品监督局)颁布施行。药典收载功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

15、用药物和制剂,并规定了质量标准,制备要求,检验方法等,作为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药品的科技水平。迄今,药典已颁布了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 2000年版和2005年版。,医学课件,24,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随着药品管理法、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定(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等一系列法规的实施,中药及其产品的规范化管理已经起步。尽管中药的基础研究有待加强

16、,产业规模需要拓展,产品技术含量亟待提高。,医学课件,25,但由于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已逐步被现代疾病取代,临床医疗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及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化学药品的不足之处,已很难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因此,国际天然药品市场不断扩大,中医药正逐步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中药的现代化面临良好的历史机遇。进入21世纪后,中药学一定会更迅速地发展,中药市场一定会更加繁荣和规范,中药一定会实现现代化,并真正走向世界,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为全世界做出新贡献。,医学课件,26,第二章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都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历代医药人员对此高度重视。如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药之)阴干、暴于,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认为药物的品种(真伪)产地(土地所出)、采集、贮存(陈新)与其加工炮制(阴干、暴干及生熟)一样重要。现代研究认为,以上环节与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至今仍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