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85653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运算(Operation) 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 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 1 1、 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 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 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 ,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

2、的结 果。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 的条件之一。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 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 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 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 2、 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可以继续用上 面倒水过 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 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

3、逆性(reversibili 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 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 3、 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 了是内化了是内化 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所谓守恒性(conser 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 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装在大杯中的 100 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 100 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 4 小块

4、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自然界能量守 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 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守恒性与可逆性是内在联系着的,是同一 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可逆性是指过程的转 变方向可以为正或为逆,而守恒性 表示过程中量的关系不变。儿童思维如果具备可逆性(或守恒性),则差不多 可以说他们的思维也具备守恒性(或可逆性)。否则两者都不具备。 4 4、 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前面介绍过,智力是有结构基础的,即图式。儿童的智力发展到运算水平,即 动作已具备内化、可逆性和守恒性特征时,智力结构演变成运算图式。运算图 式或者说运算不是孤

5、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有组织的运算系统之中。一个 单独的内化动作并非运算而只是一种简单的直觉表象。而事实上动作不是单独 ,孤立的,而是互相协调的,有结构的。例如一般地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 采取动作,这时需要动作与目的有机配合,而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形成动作结 构。在介绍图式时,已说过运算图式是一种逻辑结构,这不仅因为运算的生物 学生理基础目前尚不清楚而由人们推测而来,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结构的观点 是符合逻辑学和认识论原理的,因为是一种逻辑结构。故心理运算又是有逻辑 结构的动作。 以运算为标志,儿童智力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前运算时期和运算时期;继之又 可将前者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后者区分

6、为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2阶段。 二、 儿童智力发展阶段 如上所述,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 15 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对 于发展 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点:(1 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它们经历不变的 、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 。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皮亚杰在具 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事 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 大差别。(2 2)

7、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 特点。特点。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3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 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每阶段的结构形 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 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一)(一)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感

8、知运动阶段(出生22 岁左右)岁左右) 自出生至 2 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 期,婴 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 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 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 格式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分为六个分阶段。从 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诸如吸吮、哭叫、视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机 体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到此阶段结束时,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有 组织的活动。下面简介六个分阶段。 1 1、 第一分阶段(反射练

9、习期,出生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 一月)一月) 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 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 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 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 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 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 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 吮母新乳头的口腔运动。由于吸吮橡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 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橡皮奶 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从中

10、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智力增长:他愿吸 省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2 2、 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 11月)月)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 来,形 成一些新的习惯。例如婴儿偶然有了一个新动作,便一再重复。如吸吮 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行为 的重复和模式化表明动作正在同化作用中,并开始形成动作的结构,反射运动 在向智慧行动过渡。由于行为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由当前直接感性刺激来决 定,所以还不能算作智慧行动。但是婴儿在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中,顺应作3用也已

11、发生,表现为动作不完全是简单的反射动作。 3 3、 第三分阶段(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第三分阶段(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 4 月月99 月)月) 从 41 月开始,婴儿在视觉与 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儿童经常用手触 摸、摆弄周围的物体,这样一来,婴儿的活动便不再限于主体本身,而开始涉 及对物体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这样 就通过动作与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 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 的动作。例如一个多彩的响铃,响铃摇动发出声响引起婴儿目光寻找或追踪。 这样的活动重复数次后,

12、婴儿就会主动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脚去踢挂在摇蓝上的 响铃。显然可以看出,婴儿已从偶然地无目的摇动玩具过渡到了有目的地反复 摇动玩具,智慧动作开始萌芽。但这一阶段目的与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 确。 4 4、 第四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第四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911、1212) 这一时期又称图式之间协调期。婴儿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 。一些 动作格式(图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做手段使用。如 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玩 具的布。这表明儿童在作出这些动作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玩具)的意向。随着 这类动作的增多,儿童

13、运用各动作格式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并能运用不同的 动作格式来对付遇到的新事物,就象以后能运用概念来了解事物一样,婴儿用 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表现出对新的环境的适应。儿童的行 动开始符合智慧活动的要求。不过这阶段婴儿只会运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动作 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 5 5、 第五分阶段(感知动作智慧时期,第五分阶段(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1218 月)月) 这一时期的婴儿,皮亚杰发现,能以一种试验的方式发现新方法达到目的。当 儿童偶 然地发现某一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他将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 试图在重复中作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

14、调节来解决 新问题。例如婴儿想得到放在床上枕头上的一个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却够不着 ,想求助爸爸妈妈可又不在身边,他继续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头,拉 枕头过程中带动了玩具,于是婴儿通过偶然地抓拉枕头得到了玩具。以后婴儿 再看见放在枕头上的玩具,就会熟练地先拉枕头再取玩具。这是智慧动作的一 大进步。但儿童不是自己想出这样的办法,他的发现是来源于偶然的动作中。 6 6、 第六分阶段(智慧综合时期,第六分阶段(智慧综合时期,18241824 月)月) 这个时期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还能开始“想出“新方 法, 即在头脑中有“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例如把儿童玩的链条放在火柴 盒

15、内,如果盒子打开不大,链条能看得见却无法用手拿出,儿童于是便会把盒 子翻来覆去看,或用手指伸进缝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进去,这时他便会停止 动作,眼睛看着盒子,嘴巴一张一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动作之后突然他用手拉 开盒子口取得了链条。在这个动作中,儿童的一张一合的动作表明儿童在头脑 里用内化了的动作模仿火柴盒被拉开的情形,只是他的表象能力还差,必须借 助外部的动作来表示。这个拉开火柴盒的动作是儿童“想出来的“。当然儿童此 前看过父母类似的动作,而正是这种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 的问题,标志着儿童智力已从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智慧的成长突出地表现在三方面,

16、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智慧的成长突出地表现在三方面,4(1 1)逐渐形成物体永久性(不是守恒)的意识,)逐渐形成物体永久性(不是守恒)的意识,这与婴儿语言及记忆的发展有 关,物体永久性具体表现现在:当一个物体(如爸爸妈妈、玩具)在他面前时 ,婴儿知道不这个人或物,而当这个物体不在眼前时,他能认识到此物尽管当 前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但仍然是存在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但婴儿相信 他们还会出现,被大人藏起的玩具还在什么地方,翻开毡子,打开抽屉,还应 可找到。这标志着稳定性客体的认知格式已经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儿童形 成母亲永久性的意识较早,并与母婴依恋有关。(2 2)在稳定性客体永久性认知格式建立的同时,儿童的空间一时间组织也达到)在稳定性客体永久性认知格式建立的同时,儿童的空间一时间组织也达到 一定水平。一定水平。因为儿童在寻找物体时,他必须在空间上定位来找到它。又由于这 种定位总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发生的,故儿童又同时建构了时间的连续性。(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