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82474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讲课稿讲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试讲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 课 烛之武退秦师 ,下面我的试讲开始。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熟读并翻译了全文,也总 结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那么,这节课呢,让我们再次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 感受烛之武的语言艺术和退敌智慧!好,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这篇课文再大声 朗读一遍。 (板书题目板书题目) 读完一遍了吧?停下来。同学们都知道谋略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计谋就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明朝的刘伯温就说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打开中国的谋略宝库,其能人志士不可谓不多也,比如双腿残废的孙膑、

2、轻摇羽扇的孔明、运筹于帷幄的张良。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烛之武是如何运用离间计,在秦晋联盟的危急关头,而使弱小的郑国得以保全的。在没讨论之前请同学们先找出来课文中哪段着重写了烛之武退敌的智慧。 这位同学说的对。第三段,没错,就是这段。第三段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 点。常言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所以,请同学们认真研读第三段后, 小组内讨论烛之武到底是怎样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百万秦师的?好,开始。刚刚老师旁听了几个小组的讨论,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那么,现在,老 师就请每组出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注意表述的时候 要分层,要做到条理清晰。哪一组先来?好,第二

3、组。很棒,你们组分析得很全面。第三组,很好, 说得有条理。第一组,说得有道理。第四组,有自己的见解。刚才四个小组的代表都做了精彩的发言,老师认为第二组同学说的最好, 第三组次之,其它两组也说得不错。下面老师也把自己分析的结果说给你们,供你们参考。我认为烛之武是就地理位置、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诸角度,从四个层面进行“利害”关系的劝说的。 第一,“亡郑”于秦无利可图。(板书板书)“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秦在西,郑在东,中间隔着晋国,秦要跨越晋国,把郑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 图,作为自己的边邑,这是很难办到的。“亡郑”之后,郑国的土地不为秦所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从而提醒秦国

4、不可“亡郑以 陪邻”。 第二,“舍郑”于秦可得实惠。(板书板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就是放弃郑、不灭郑。这是烛之武 从正面向秦穆公提出的建议。郑国在秦国的东方,以此可作为“东道主”,那 么秦国使者往来,遇到资粮不足,郑国便可尽地主之谊,给予供给,让秦有利 可图,得到实惠,这有什么不好呢? 第三,晋君不可信。(板书板书)20 年前,晋公子夷吾流亡时期,秦穆公接夷 吾入秦,然后帮助他返回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惠公,所以说,“君尝为晋君赐 矣”。当时,夷吾曾把晋的焦、瑕二邑许给秦国,作为酬谢。但他早上渡过黄 河回国,晚上就设版筑城,修建工事,与秦国对抗。晋

5、君如此忘德背信,如若 与之共事,决不可能共享其成,利益均分。 第四,损秦利晋不可为。(板书板书)晋君欲壑难填,已经在东边向郑国开拓 土地,又要恣意向西边开拓,“若不阙秦”到那里取利呢?从而提醒秦君不要做 “损秦以利晋”的蠢事。烛之武就是从这四个层面劝说秦伯的。同学们,老师说的明白吗?其实烛之 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虽然心里处处是为自己的国家郑国着想的,但口口声声 说的是为秦的利益着想,这也正是他能说服秦伯的重要原因。正所谓,天下之 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我们回过头来看,整段说辞,分析利害,步步 深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同学们,让我们再听一遍这段的音频朗读,再一次 领悟那精彩的说辞。好,最后

6、给同学们留一道作业。 记得有一个哲人说过:“口者,心之门户, 智谋皆从之出。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劝说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生活 的艺术。假如你有一个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你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劝 说他。今天放学路上,他邀请你一起去打游戏,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你将如何 劝说他呢?请同学们课下写一段劝说词,下节课我们展读。好,下课!我的试讲结束,谢谢评委老师。板书板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亡郑秦无利二、舍郑秦得惠三、晋君不可信四、损秦不可为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

7、全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利用矛盾,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2初步了解左传在写作上特点。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对文章第三段层次结构的把握。难点: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学习方法:研讨点拨法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学习过程:1 1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熟读并翻译了全文,也总结了课文中的文言 现象。那么,这节课呢,让我们再次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感受烛之武的语言 艺术和退敌智慧! 同学们都知道谋略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计谋就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明朝的刘伯温就说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打开中国的谋略宝库,其能人志士不可谓不多也,比如双腿残废的孙膑、轻摇羽扇的孔明、运

8、筹于帷幄的张良。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烛之武是如何运用离间计,在秦晋联盟的危急关头,而使弱小的郑国得以保全的。二问题设置现在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哪段着重写了烛之武退敌的智 慧。明确:第三段,没错,第三段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三、探究展示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认真研读第三段后,小组内讨论烛之武到底是怎样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百万秦师的?2、代表发言:请每组出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注 意表述的时候要分层,要做到条理清晰。3、教师点评:刚才四个小组的代表都做了精彩的发言,老师认为第二组同 学说的最好,第三组次之,其它两组也说得很有道理。4、教师明

9、确:下面老师也把自己分析的结果说给你们,供你们参考。我认为烛之武是就地理位置、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诸角度,从四个层面进行“利害”关系的劝说的。 第一,“亡郑”于秦无利可图。(板书板书)“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秦在西,郑在东,中间隔着晋国,秦要跨越晋国,把郑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 图,作为自己的边邑,这是很难办到的。“亡郑”之后,郑国的土地不为秦所 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从而提醒秦国不可“亡郑以 陪邻”。 第二,“舍郑”于秦可得实惠。(板书板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就是放弃郑、不灭郑。这是烛之武 从正面向秦穆公提出的建议。郑

10、国在秦国的东方,以此可作为“东道主”,那 么秦国使者往来,遇到资粮不足,郑国便可尽地主之谊,给予供给,让秦有利 可图,得到实惠,这有什么不好呢? 第三,晋君不可信。(板书板书)20 年前,晋公子夷吾流亡时期,秦穆公接夷 吾入秦,然后帮助他返回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惠公,所以说,“君尝为晋君赐 矣”。当时,夷吾曾把晋的焦、瑕二邑许给秦国,作为酬谢。但他早上渡过黄 河回国,晚上就设版筑城,修建工事,与秦国对抗。晋君如此忘德背信,如若 与之共事,决不可能共享其成,利益均分。 第四,损秦利晋不可为。(板书板书)晋君欲壑难填,已经在东边向郑国开拓 土地,又要恣意向西边开拓,“若不阙秦”到那里取利呢?从而提醒

11、秦君不要做 “损秦以利晋”的蠢事。4、课堂小结 烛之武就是从这四个层面劝说秦伯的。同学们,老师说的 明白吗?其实烛之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虽然心里处处是为自己的国家郑国着想 的,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的利益着想,这也正是他能说服秦伯的重要原因。 正所谓,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我们回过头来看,整段说辞, 分析利害,步步深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记得有一个哲人说过:“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劝说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假如 你有一个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你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劝说他。今天放 学路上,他邀请你一起去打游戏,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你将如何劝说他呢?请 同学们课下写一段劝说词,下节课我们展读。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亡郑秦无利二、舍郑秦得惠三、晋君不可信四、损秦不可为垂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