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2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380151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_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节的简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端午节的由来,一,纪念屈原说。 二,纪念曹娥说。 三,迎涛神说。 四,恶日说。 五,龙的节日说。 六,吴越名族图腾祭说。,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

2、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源于吴越民族图腾祭,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纪念屈原说更早。,端午节的习俗,1,食粽子 2,赛龙舟 3,悬挂艾草 4,悬挂钟馗像,端午卫生节,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

3、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一) 操 作 方 法,端午节的诗词,(一) 操 作 方 法,(一) 操 作 方 法,端午节的谚语,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

4、月粽,寒衣不入栊, 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端午节的发展,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9年5月,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表。 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 据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