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 1.5.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364969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 1.5.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 1.5.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 1.5.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 1.5.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 1.5.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 1.5.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14】(广东专用)2013版高中地理 1.5.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内容,三年31考 高考指数: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相互联系,2.两大功能 各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些新功能,如:,光合作用,平衡功能,物质和能量,3.三大表现,演化过程,【点睛】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联系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是各要素的中心环节。,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的形成,海陆位置,被、土壤,植,热量,变化,水分,高纬,低纬和,中纬度,2.地域分异规律,高度,【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

2、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且各地域分异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具有过渡性。,整体性,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赤道到两极,沿海向内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问题导引】 1.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具有怎样的统一演化过程? 2.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地理要素有怎样的影响? 3.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必须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如下:,【误区点拨台】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分析案例时不能截然分开。,【对点演练1】(2011广东文综)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

3、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从题干的叙述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做进一步的推断,明确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解析】选C。不同的地表形态是由不同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本题涉及到的地表形态和成因、分布及结论如下表所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现象分析 【问题导引】 1.南半球大陆上为什么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安第斯山脉东侧为什么形成温带荒漠带? 3.我国

4、西北干旱地区为什么会出现绿洲?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水分、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现象。主要有: 1.海陆分布:由于56S65S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故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2.地形: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形成荒漠带;美洲西部由于高山紧逼沿海,并与山脉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致使西部自然带也紧逼海岸,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3.水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山麓地带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会形成斑块状绿洲 4.洋流: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秘鲁沿海热带沙漠逼近赤道附近是

5、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此外,局地环流、岩石性质、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也影响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误区点拨台】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如此,使得地理环境的分布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对点演练2】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1)自然带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解题指南】

6、解答该题的关键必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依据图中序号的位置判断所属的自然带,从而判断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二是掌握影响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解析】(1)选D,(2)选A。第(1)题,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010之间,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却分布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主要是由于东南信风及地形(西北部为巴西高原,地势抬升多地形雨),加之巴西暖流的影响而形成,区别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带,故选D。第(2)题,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其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由于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导致的,故选A。,【变式备选】下面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回答(1)、(2)

7、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B.该山地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M地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2)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由M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可知,7月气温低且雨热不同期,故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M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少雨。第(2)题,图中的山地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的深入,非地带性沙漠是受地形影响形成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问题导引】 1.为什么说“一

8、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3.雪线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垂直地域分异,关键抓住以下五点:,1.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现象的出现 2.山麓自然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数量的要素,可图解如下,4.相同自然带海拔差异的影响因素 (1)纬度(不同山体):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5.雪线海拔的影响因素 雪线是指高山山顶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影响其海拔的因素有: (1)纬度(不同山体):纬度低,海拔高;纬度

9、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2011江苏地理)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关键点: (1)明确影响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因素:纬度和相对高度。 (2)学会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答案】A,垂直带谱示意图反映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

10、(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对于该类示意图的判读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基带 山体下部的起始带称为带谱的基带,基带反映了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也可以推断其纬度位置,如上图,南坡基带为季雨林带,可知此处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低;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可判断为高山气候。,2.看自然带谱的多少 明确影响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如上面例题中珠穆朗玛峰的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因

11、此带谱复杂。,3.看同一自然带的海拔 (1)山体所在纬度(不同山体)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不同坡向,因水热条件不同,不同坡向自然带的分布高度比较复杂,具体如下所示:,4.看雪线的高度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影响因素如下: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读图时要把握主导因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纬度低,又是阳坡,但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南坡的雪线低。,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引起该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2、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独特性 B.区域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图中陆地抬升,形成了山地,影响了该区域地带性分异。第2题,地壳的抬升使得一侧为迎风坡、另一侧为背风坡,背风地带由于降水减少,使得植被、土壤等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 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3、4题。,3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是( ) A甲图反映纬度地带分异 B乙图反映纬度地带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

13、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4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地区相似,则该地( )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解析】3选A,4选D。第3题,甲图体现了积温的变化状况,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反映的是降水的变化,在我国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D两项的分异无体现。第4题,题干中描述的地区积温最高,降水最丰富,结合选项应属于我国热带地区,可能是我国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自然植被可能是热带雨林。,【方法技巧】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

14、伸方向和更替方向。(1)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热量为基础,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2)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经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水分为基础,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3)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2012济宁模拟)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海拔(米)。读图回答5、6题。,5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6图中海拔2 1003 000米处为云杉林,其成因为( ) A位于向阳坡,热量充足 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多降雪,【解析】5选C,6选B。结合材料及纬度可判断该探险队考察的地形区为天山,其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中的云杉林位于天山的北坡,有来自于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抬升成云致雨,多地形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