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浙江高考(b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5355577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浙江高考(b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届浙江高考(b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届浙江高考(b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届浙江高考(b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届浙江高考(b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浙江高考(b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浙江高考(b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浙江选考专用),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1.中国农业经历了“ 刀耕火种 ”的原始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农 业发达地区已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 现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东汉,因耦犁 (二牛抬杠)回转不便,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唐代出现了 结构更为完备的 曲辕犁 ,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 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 小农户 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 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考点清单,二、古代中

2、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图说历史 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耦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发展到西 汉后期即逐渐被二牛一人的方法取代。图中两头牛牵引一犁在耕地,掌 犁人可以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还可以通过牵引牛鼻穿环来控制耕牛。,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 种机。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 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 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 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

3、点:以 小农户个体经营 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5)落后性:有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 的社会心理状态。 知识拓展 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有 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

4、国的丝织业,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1.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邢窑 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2.唐宋以来,各地的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 3.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主要产品,这条对 外贸易的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在历代的发展 1.商业的发展概况,2.“市”的发展,3.商业都会的发展,知识归纳 用“一、二、三、四”掌握古代农业、

5、古代手工业、资 本主义萌芽的相关知识,一、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1)商周时代实行 井田制 。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 均田制 。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三、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发展联系紧密。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等形成和发展。 3.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 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4.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 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

6、,徽商和晋商出现。 7.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四、“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1. 商鞅变法 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表现: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武帝 推行打 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 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 由民的平等地位。这种情形直到宋代才开始转变。 3.影响 (1)积极方面: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地主阶 级的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 经济因素 和生产方,式的萌

7、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五、“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 易的政策称为 “ 海禁 ”。 2.表现 (1)明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 “ 朝贡 ”贸易 体制,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阻。 (2)明代以及清代的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这种“开 放”实质上具有 官方垄断 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3.影响:扼杀了 对外贸易 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 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一、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1.形成的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

8、广;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确立。 2.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a.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改进:铁犁牛耕的普及等。 b.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 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扶持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 a.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b.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 临破产的危险。 3.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4.影响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9、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 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漫长的主要原因。,二、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规律 1.从城市功能上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 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 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城镇。 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 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三、对“

10、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 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古代中国统治者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上都采取向农,业倾斜的措施,保证了国家税收,有利于社会稳定。 2.“抑商”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到过积极 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开始体现。“重农 抑商”政策虽然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但是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极 大地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因此,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陷于停滞的困境,从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3.在思想方面,

11、“重农抑商”政策也有着深刻的根源,儒家思想占据统治 地位,其重视道德伦理、轻视科学技术,严重束缚着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重农抑商”政策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对于 商业和手工业的限制又阻碍了中国经济技术的革新,从根本上限制了中 国经济的发展。,主题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史料1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 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 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史料2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 用犁耕,由是

12、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史料研习,史料呈现,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史料解读史料1体现了小农经济经营形态的特点。解读史料时注意从整体 上把握,了解其基本结构。由“所食”“所衣”“所用”可以得出小农 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由“男耕女织”得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耕 织结合的特点。史料2体现了政府官员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干预。 处画线部分从官员引导、改进技术等方面描述了官员对农业的重视,即 “重农”思想。处画线部分体现了政府在天灾时减赋赈灾。 论从史出 根据以上史料总结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答案提示

13、有利因素:政府重视,官员的动员、引导;不利因素:自身具有 脆弱性,受自然条件制约。,主题二 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史料1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史料呈现,史料3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 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 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史料2 北宋东京城,史料解读史料1反映了唐朝按时开市、闭市,政府对商业活动有着严格的控 制和管理。史料2体现了宋朝贸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经济 职能逐渐增强。史料3反映了明朝商业活

14、动繁荣,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 的商帮。 论从史出 1.据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分析唐、宋、明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信息,思考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提示 1.特点,唐朝: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宋朝: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交换媒介出现“交 子”;城市娱乐场所瓦肆出现。 明代:出现了地域性商帮;江南地区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影响: 中国古代商业处于“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同时受政府商业政策的制 约,发展缓慢。它始终未突破农耕文

15、明的限制,延迟了中国向近代工业 文明转变的步伐。 3.因素:国家政局;政府政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条件;等。,主题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史料1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 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明王在晋海防纂要卷七 史料2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 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 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今禁南洋,有害而无利,但能使沿海居 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史料呈现,史料解读史料1反映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维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 然经济

16、,该政策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史料2体现了“海禁”政策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 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论从史出 根据上述史料,分析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答案提示 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直接原因:由于政治上的因素明朝政府和清政府对东南沿海人民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后果 积极: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国防安全。 消极: a.它严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使中国生产力发展受阻,落后于世界潮流。 c.导致了我国在清朝末年屡次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迫签订了许多丧 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