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皮肤病课件_4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45208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6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性皮肤病课件_4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动物性皮肤病课件_4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动物性皮肤病课件_4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动物性皮肤病课件_4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动物性皮肤病课件_4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性皮肤病课件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性皮肤病课件_4(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疥 疮,(疥 疮),疥 疮,1、概述定义:疥疮是由疥虫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隋代诸病源侯论、疥疮“疥者有数种,有大疥、有马疥、有水疥、有干疥、有湿疥、多生于手足,乃至溢体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虫”外科启玄指出本病由疥虫引起,并在当时就已发现了疥虫。清石室秘录指出了本病具有传染性,书中说到“生疮疥不可在浴室内去、浴堂内去,浴必须以药汤在自家屋内洗之”,疥 疮,2、病因病机多因湿热内蕴,虫毒侵袭,郁于皮肤所致。西医:是由人型疥螨侵犯皮肤而引起。,疥 疮,疥螨可分为动物疥螨和人型疥螨。,疥 疮,3、临床表现3.1 发病部位:好发于皮肤皱折部(指缝、手腕、时窝、腋窝、脐围、腰部、下腹部及女性乳

2、房下)。成人头面及掌距部位不受侵犯,但儿童例外。,疥 疮,疥 疮,疥 疮,3.2 皮损形态:皮疹主要为丘疹、水疱、隧道及结节,初起为一针头大小的丘疹,淡红色或正常肤色,常疏散分布或密集成群,少有融合,细看有一隧道。结节发生于阴茎、大阴唇等部位,约豌豆大小,呈半球形,淡红色风团样,疥 疮,不典型疥疮,疥 疮,3.3 伴发症,自觉剧痒,尤以夜间,遇热为甚,影响睡眠,常因搔抓出现抓痕,血痂,湿疹样改变或引起继发感染,发生脓疱,毛囊炎,疖。,疥 疮,身体虚弱、感觉神经病变、麻风和艾滋病患者可发生结痂性疥疮(也称为挪威疥或角化型疥疮)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大量结痂脱屑有时呈红皮病样外观,痂中有大

3、量的疥螨,传染性极强,疥 疮,4、诊断:根据接触传染史及皮损特点,瘙痒特点不难诊断。5 、辨证施治:一般不需内服,疥 疮,6、外 治特效药是硫磺软膏一般外用10-20%硫磺软膏(婴幼儿用5%)方法:治疗前先用温水肥皂洗澡,然后搽药,自颈而下,先擦皮损,后及全身,每日1-2次(早、晚),连用3天,为一疗程。连用2疗程。擦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疗程结束后,应洗澡更衣,衣服应煮沸消毒,毛虫皮炎,毛虫皮炎是指毛虫的毒毛或毒刺刺伤皮肤后,其上毒液引起的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毛虫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毛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寄生于松树的松毛虫、寄生于桑树的桑毛虫、寄生于茶树的茶毛虫和寄生于树

4、林、草地的刺毛虫。毛虫身体表面都有几万至数百万根毒毛或刺毛,其中央为空心管道,内含激肽、脂酶及其他肽类物质的毒液,刺毛虫的毒液含有斑蟊素。当毒毛接触并刺伤皮肤时便释放出毒液,引起刺激性皮炎,皮肤接触被毒毛或毒液污染的物品时也可引起皮炎样改变。,毛虫皮炎,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夏秋季,干燥、大风季节可流行,桑树、松树激各种果树园毛虫较多,野外活动和树下乘凉的人群易患此病。表此案为接触毒毛数分钟至数小时后,首先在接触部位出现剧痒,继而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水肿性红斑、风团丘疹、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皮损中央有时可见一针尖大小、深红色或黑色点,皮损数目不等。晚间瘙痒更为严重,一般全身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低热

5、等全身症状。,毛虫皮炎,病程一般为1周,如反复接触毒毛或搔抓则使病程延长。若毒毛进入眼内或附着于眼睑因揉搓而进入眼内,则可引起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甚至失明;部分患者可累及关节和骨,多以单个手足小关节为主,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一般3-7天后逐渐消退少数可延长至数周或数月,反复发作者可形成关节畸形。,毛虫皮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好发季节、好发人群和临床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若用透明胶带反复粘取皮损处并放置于显微镜下查到毒毛即可确诊。合并关节表现者应与风湿、类风湿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炎进行鉴别。,毛虫皮炎,预防和治疗积极消灭成蛾及其幼虫并加强个人防护,野外作业应穿长袖衣裤并扎好裤腿和袖口,必

6、要时应戴帽子、口罩和风镜。接触毒毛或污染物后应立即用碱性溶液擦洗,或用透明胶带、胶布反复粘除皮损部位的毒毛,避免热水烫伤。局部可外用1%薄荷或酚炉甘石洗剂;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对松毛虫引起的关节炎可给予抗炎、镇痛治疗,隐翅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时由于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后引起的皮肤炎症。病因和发病机制隐赤虫属昆虫纲、鞘翅目、隐赤虫科,是一种蚁行小飞虫,种类很多,其中有致病作用的是毒隐翅虫。后者白天栖息于阴暗潮湿处,夜间在有灯光处活动。隐赤虫身体各断均有毒素,当其停留于皮肤上受压或被拍打、压碎时,即释放强酸性毒液灼伤皮肤,数小时后出现皮肤损害。,隐翅虫皮炎,临床表

7、现:好发于夏秋季,雨后闷热的天气尤多,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及脓疱,部分融合成片可出现糜烂结痂坏死侵犯眼睑时肿胀明显,隐翅虫皮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好发季节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若发现隐翅虫,即可确诊。本病需与接触行皮炎、急性湿疹、脓皮病等进行鉴别。,隐翅虫皮炎,预防和治疗应注意环境卫生,消灭居所周围的隐翅虫孳生地;避免直接在躯体上拍打虫体;接触部位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皮损无糜烂、渗出时可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水肿明显时可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液、0.1%雷佛奴尔溶液或5%碳酸氢钠溶

8、液湿敷;有继发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严重者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新鲜马齿苋捣烂每天1-2次外敷于患处也可较快见效。,虫咬伤和虫蛰伤,本组疾病多为蚊、蠓、蜂、蝎等引起。病 因蚊有刺吸型口器,雌蚊吸血时以血口起刺入皮肤同时分泌唾液,后者所含的抗凝物质防止血液凝固并可使局部皮肤过敏。蠓比蚊小,呈黑褐色,夏秋季最常见,成群飞舞于草丛、树林及农舍附近。最常蛰人的蜂类有蜜蜂、胡蜂、蚁蜂、细腰蜂和丸蜂等,蜂尾均有毒刺与体内的毒腺相通,蜂蛰人时毒刺刺入皮肤并将毒汁注入皮肤内,多数毒汁为酸性,主要成分为蚁酸、盐酸、正磷酸,而胡蜂毒汁呈碱性,含有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磷脂酶A、透明脂酸梅、神经毒素等物质。,

9、虫咬伤和虫蛰伤,蝎尾部最后一节是锐利的弯钩即刺蛰器,与腹部的毒腺相通,蛰人时将酸性毒液注入皮肤内,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溶血毒素、抗凝素等,可引起皮炎或全身中毒症状。,虫咬伤和虫蛰伤,临床表现:蚊、蠓咬伤表现因人而异可只出现针尖至针冒大小的红斑疹或瘀点,毫无自觉症状;也可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丘疹风团,自觉瘙痒;婴幼儿面部、手背或阴茎等处被咬后常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虫咬伤和虫蛰伤,蜂蛰伤:蛰伤后立即有刺痛和灼痒感很快局部出现红肿,中央有一瘀点,可出现水疱、大疱,眼周或口唇被刺伤后出现高度水肿。严重者除局部症状外还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等全身症状或抽搐、肺水肿、昏迷、休克甚

10、至死亡。蛰伤后7-14天可发生血清病样迟发超敏反应,出现发热、荨麻疹、关节痛等表现,毒蜂蛰伤后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损害等。,虫咬伤和虫蛰伤,预防和治疗应注意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必要时喷洒杀虫剂;外出时皮肤可外用驱蚊药,野外林区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工作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蚊虫咬伤可外用1%薄荷或酚炉甘石洗剂、樟脑搽剂,瘙痒明显时口服抗组胺药。蜂蛰伤后应首先检查有无毒刺残留在体内若有则用镊子拔出,再用吸引器将毒汁吸出随后局部外用10%氨水或5%-10%碳酸氢钠溶液湿敷,胡蜂蛰伤后应用弱酸性溶液外敷,在酌情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过敏性休克者积极抗休克治疗。,虱 病,虱病是指由头虱、体虱和阴虱

11、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虱是体外寄生虫,能引起皮肤病的主要是人虱,具有刺吸型吸口器,以吸血为食。根据寄生部位的特异性可分为头虱、体虱和阴虱。虱喜夜间或人静时吸血,在吸血的同时释放唾液中的毒汁,其毒汁和排泄物均可引起皮肤炎症。虱叮咬还可传播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等传染病虱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虱 病,临床表现头虱:多累及儿童,偶有成人受累。寄生在头部,在毛根之间的头皮上可见成虫,发干上能见到针尖大小的虱卵,少数累及眉毛,睫毛。虱叮咬的皮肤可出现丘疹、瘀点,自觉瘙痒,常因剧烈搔抓而出现渗出、血痂或继发感染甚至形成疖或脓肿,局部淋巴结肿大。,虱 病,体虱:体虱寄生于人体的贴身内衣

12、上尤其裤裆、衣缝、被褥缝及皱褶处。皮肤被叮咬后出现红斑、丘疹或风团,中央有一小出血点,常因搔抓而发生抓痕血痂、皮肤苔藓化、色素沉着或继发感染。,虱 病,阴虱:寄生于阴毛,偶见于腋毛或眉毛。可通过行接触传播。皮损为表皮剥蚀、抓痕、血痂或毛囊炎,部分患者外阴散在分布直径约0.5cm左右的兰青色瘀斑,内裤上可见到污褐色血迹自觉剧烈瘙痒。,虱 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可考虑本病,如找到成虫或虫卵即可确诊。本病应与疥疮、湿疹、脂溢性皮炎、瘙痒症等进行鉴别。,虱 病,预防和治疗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勤洗澡,不与虱病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男性头虱患者最好将头发剪调并全部焚烧;女性应用50%百部

13、酊、1%升汞酊、25%的苯甲酸苄脂乳膏外用于头皮、头发并用毛巾包扎,每晚1次,连用3天,第4天用肥皂水洗头,并用篦子去除死亡的成虫或虫卵。体虱患者应将污染衣物、寝具煮沸杀虫。阴虱患者可剔除阴毛外用50%百部酊或25%的苯甲酸苄脂乳膏,夫妻应同时治疗。,刺胞皮炎,刺胞皮炎是指由水母、海葵等水生生物刺伤皮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其中最多见的是水母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水母呈伞状,伞底吸口周围有须状触手,每一触手上布满刺胞。水母在海面浮游,当触及人体时,从刺胞中伸出刺丝,即刻刺入皮肤并注入毒汁引起皮肤及全身反应。都市中的主要成分是类蛋白、多肽及多种毒酶类此外还有5-羟色胺、组胺、致痛剂及强麻醉剂等,可引起中毒和变态反应。,刺胞皮炎,临床表现:多累及从事水产养殖、捕捞、水产加工及海中游泳者。皮肤一旦被刺,数分钟内即感刺痒、麻木或灼热感,继而出现红斑、风团,重者出现瘀点和瘀斑,甚至水疱,多呈点状条索状和地图状分布,刺胞皮炎,皮损持续1-2周后方可消退。若全身大面积被刺伤则可发生恶心、肌痛甚至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海蜇皮炎),刺胞皮炎,预防和治疗接触水母后应立即用海水冲洗;局部可用明矾湿敷或炉甘石洗剂,同时内服抗组胺药;发生严重全身症状者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