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5336926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也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宁夏吴忠市郭家桥中心学校 王 霞内容摘要:遵循写作规律,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现状,让教学从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教学。从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使生活贴近学生。从强化文体教学到强化心理感知,真正体验有情的生活。从走进现实更走向真实,追求理想的生活。使作文教学更有效。正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指出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写作的规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来自生活 是毋庸置疑的。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脱离生活从文本到文本,由模仿开始到模仿结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状。如何

2、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人为本,使写作更自然,更科学,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就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一、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从立足文本形式,脱离学生实际的范文模写,到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内容上入手,给学生一定创作空间。古人学文,先养气,苏辙云: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如果养成了浩然之气,则“文不难而自至”了。养气就是生活实践。课堂尽可能给学生生活的多种形式,让生活引领课堂,不无裨益。1、

3、关注生活有助于创作开展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生活也是松散无章的。课堂关注的是生活中的焦点。关注学生切近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屠格涅夫说道:“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完全忠实于真实性,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研究,避免一切印象与虚伪。”可以设置一个敏感的话题,如理2解。结合口语交际的形式,在活跃的气氛中丰富了表达能力也使写作有了着眼点。而创作由此生发开来,写出学生对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感悟。而对于文体的学习可以由评改课中适当侧重来完成。淡化文体教学也符合大纲的要求,同时符合学生感性认知较灵敏的特点。

4、2、模拟生活有助激发灵感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可学生确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可以在写作课堂模拟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他们直观的震慑。小品,视频或课本剧,以及教师精心设计的意外“戏” 。作为写作的元素可以想象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平时温文尔雅的你在作文课上因学生做小动作大发雷霆,该生由顶撞了你出言不逊。学生或忿忿不平,或左右为难时,你抛出作文题目“脾气” 。此可谓不愤不启。学生写作自然手到擒来。若说也会产生千篇一律的情况,因为材料是同样的。模拟只作为点燃思维的烛。可让学生适当联想生活中的种种。题材宽了自然文章活了。3、评判生

5、活有助思维深化要从生活中有效地汲取活泼泼的写作材料,必须身人生活,心人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评判生活在先,挥毫扬墨在后。让作文课堂成为辩论课。让辩论成为写作的开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深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想得通透才写得应手。前人质胜于文,质在文先就是这个原故。二、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使生活贴近学生“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这是德国大文学家歌德的一句名言。作文课堂关注共性并不是真正关注学生。面向个体是选择的方向。作文的独特性是生命。独创性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展现。使生活更贴近学生。从群体中走出,以学

6、生自我为着眼点才是生活化的取向。1、个体带动群体具有互补性优秀作文各有各的优势,因材施教,优势互补,是作文之道。评讲作文不能只关注某一个训练文体,对于出格的学生大加责难,或无动于衷是不对的。写记叙文,他却抒情。写议论文又生出记叙。无伤大雅。应看他写出的文章有3无可取之处。2、个体分类指导具有层次性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同样的经历又有着不同的感受。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文指导应当从个性特征出发。面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写作方案。有人长于抒情,有人长于叙事,有人长于描摹。先扬长避短。使他们写作的特点更突出,更扎实。然后再有十八般兵器样样通的奢求。使写作教学层次分明,又渐趋一致。3、

7、个性张扬使写作有自主性苏轼云“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没有兴趣的写作只能是一条死胡同。兴趣在于个体创作热情的有效激发。有了个性在关注就有了个体的自觉。写作的老大难问题得以缓解。学生作文写出自我,教师指导肯定自我。这样自己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自己生活的把握就更确实,更细腻了。作文自然也写得更确实、细腻了。 三、强化文体到强化心理,体验有情的生活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是说写文章要开展想象,想得很远很远,静静地专心思考,就会联想到千年的人与事;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时,思路已扩展到万里以外了。想象力是写作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的源泉

8、。体验有情的生活,才有真情的文章。 情感使语言更真实,情趣使文体更自如,情操使文章更深刻。作文教学中捕捉学生心理世界的波动,关注学生的内心的微妙变化,以此为契机带动课堂教学。言为心声。心灵的教育是作文教学的根本。1、让写作课形成心理场语文教师应当是心理导师。让作文教学打一场心理战。把学生的所有情感调动起来参与到一种场景中,从中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转化。如一位名师给学生心理测试,拿出纸笔,写下至亲至爱的人姓名,逐一划去。每划一个意味着从他的生活中消逝。学生都泣不成声。此时让学生谈感受,去写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同平日。让写作课形成心理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感情悟。使生

9、活中的平常琐事又有了一种新的角度,使生4活中的平凡人丰富动人起来,使学生心底的爱潜流呼之欲出,再去作文就有了动人面目和动情语言。2、让体验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来,到写作的课堂。只是被动的感承受。从课堂到生活中实践才是主动的体验。让体验深入生活。使学生真正将心灵放飞,真正将心门打开,融入生活并改变生活,写作就不只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理性的生活了。学生往往 将某种感情挂在嘴上,缺乏真切的体验。未赋新辞强说愁,没有情感的体验何来情感的认知。只能闭门造车了。教师此时,让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带着任务去。观山则情满于山,览物则情动于物。写孝心不妨让学生为父母洗脚,或做一顿饭。从中感受父子亲情。从实践

10、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使生活中的情味自然行之笔端、汨汨而出了。四、走进现实更走向真实,追求理想的生活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反映,一个学生纵然能有出色的文采,但如果认识水平较差,其文章充其量也只能徒有一个华丽的外壳,缺乏神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认知水平。这当然不是朝夕之功。可学生心中有了理想对于生活的看法就有了主动的思索。用批判的眼光看生活,才能使作文有了意识。而不是简单的翻版。这是写作追求的境界。也是课堂生活化的本质所在。作文课堂不只是在进行写作交流的平台,更是学生情感交流、思想交流的平台。当写作能达到这样的作用时,写作本身就会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用理想审识现实,写作交流把美的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理性面对现实生活,学会思考,自觉自主地去想、去说、去写。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写作的规律。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是作文课堂教学的规律。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写出语句流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的好文章5浅谈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浅谈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作者作者 王王 发发 平平单位单位 郭郭 桥桥 中中 学学2007 年年 6 月月 20 日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