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试题库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5336881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试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试题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绪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 A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金匮要略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E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本草从新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3.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史著是 BA.伤寒杂病论 B.诸病源候论 C.难经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4.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者是 CA.扁鹊 B.华佗 C.陈无择 D.刘宗素 E.张从正 5.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的编撰者是 AA.王叔和 B.刘宗素 C.张从正 D.李杲 E.朱丹溪 6.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清热的

2、医家是 CA.张从正 B.李杲 C.刘宗素 D.朱震亨 E.王叔和 7.认为“内伤脾胃,百病内生”的医家是 D 7. 7.认为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医家是的医家是 D DA.李时珍 B.朱震亨 C.张从正 D.李杲 E.刘宗素 8.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医家是 BA.张仲井 B.张从正 C.王叔和 D.李杲 E.张井岳 9.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CA.李杲 B.张井岳 C.朱震亨 D.张从正 E.李时珍 10.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史著是 AA.针灸甲乙经 B.铜人腧穴针灸经 C.针灸资生经 D.针灸大全 E.针灸聚英 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为

3、D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C.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2.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 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A.叶天士 B.吴又可 C.吴鞠通 D.吴琨 E.汪昂 13.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提 出“瘟疫”病因为“异气所感”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吴琨 E.以上都是 14.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 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B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吴琨 E.以上都不是 15.中

4、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CA.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病因和病位的概括 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病机与病位的概括 E.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CDEA.内经 B.类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伤寒杂病论 2.金元四大家指的是 ABCEA.刘宗素 当为刘完素当为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李时珍 E.朱震亨 3.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 ADA.整体观念 B.恒动观念 C.辨证论治 D.辨证施护 E.着眼于病,立足于防治 4.中医护理学的任务有 ABCDEA.预防疾病,维护健康 B.既病防变,控制病情 C.病后调护,促进康复 D.积极养护,以防复发 E.适度

5、锻炼,养生防病 5.对温病学理论体系构筑贡献之大者,莫过于 ABDA.叶桂 B.薛雪 C.吴琨 D.吴瑭 E.汪昂 二、填空题1.黄帝内经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包括 和两大部分,共卷,篇。 (素问 灵枢 18 162) 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史著。书中载药 种。(神农本草经 365) 3.唐代孙思邈编撰的和,可称为我 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4.隋代巢元方编撰的,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 候学史著,对_种病候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进行了 详尽的论述。(诸病源候论 1729) 5.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二是。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6.中医的整体观念,

6、主要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7.伤寒杂病论经王叔和搜集整理成现今的与 。和和。(伤寒论 金匮要略) 8.晋代王叔和编撰的,是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脉 经) 9.中医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和两大块。(基 础 应用) 10.演绎是从到的思维方法。(一般 个别) 三、判断题:三、判断题: 1 1、辨证论治之、辨证论治之“证证”指的是症状。指的是症状。()() 2 2、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 境的统一性认识。境的统一性认识。 ( ) 4 4、人体是由许多组织器官组成的

7、,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是由许多组织器官组成的,是以五脏为中心的。 ( ) 5 5、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病论治。、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病论治。()() 6 6、同病异治是因为药不同。、同病异治是因为药不同。()() 7 7、异病同治是因为证相同。、异病同治是因为证相同。 ( ) 8 8、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实质上即是实质上即是“证同治同证同治同” 、 “证异治异证异治异” 。( ) 9 9、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 1010、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有

8、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 三、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 2.辨证施护 3.整体护理 4.恒动观念 5.司外揣内四、简答题: 1.试述黄帝内经的内容及意义。 2.试述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及意义。 3.试述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及意义。 4.简述中医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5.试述如何理解“天人相应”。六、论述题: 1.中医理论体系有何特点?第一章第一章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阴阳的可能性,后半夜为 C 1. 1.根据阴阳的可分性,后半夜为根据

9、阴阳的可分性,后半夜为 C C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阳中之太阳 2.自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属 C A.阴制约阳 B.阳制约阴 C.由阳转阴 D.由阴转阳 E.阴阳平衡 3.“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说明了阴阳的 CA.相互对立 B.相互依存 C.相互消长 D.相互转化 E.对立统一 4.“重阴必阳” 、 “重阳必阴”属于 DA.阴阳的对立 B.阴阳的消长 C.阴阳的互根 D.阴阳的转化 E.阴阳的相互制约 5.阴阳是指 E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6.下列属于母

10、子关系的是 B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土和火 7.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哪项功能属阴 DA.推动 B.兴奋C.亢进 D.滋润 E.温煦 8.下列哪项属于阴的症状 DA.声高气粗 B.多言躁动 C.舌苔黄腻 D.脉象细涩 E.脉象洪大 9.肺病使肾属于当为当为“肺病及肾肺病及肾” E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10.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A.心病及肝 B.肺病及肾 C.肾病及肝 D.肝病及脾 E.脾病及肾 1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B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子 E.子病及母 12.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五味入五脏

11、,多食酸则伤 B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3.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咸则伤 E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4.五液中属火的是 C A.泪 B.涎 C.汗 D.涕 E.唾 15.根据五行归类,五体中属木的是 BA.脉 B.筋 C.目 D.肉 E.泪 (二)多项选择题 1.人体脏腑分阴阳,属于阳者有 ACA.胃 B.心 C.大肠 D.肺 E.肾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BDEA.阴阳依存 B.阴阳对立 C.阴阳盛衰 D.阴阳消长 E.阴阳平衡 3.阴阳的消长是 ADA.绝对的 B.相对的 C.稳定的 D.无条件的 E.有条件的 4.中医学概括阴阳失调主要有 ABCD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转化 E.阴阳消长 5.下列各征象中属阳的有 ACDA.色泽鲜明 B.语言低微 C.呼吸有力 D.脉浮数 E.脉细数 二、填空题 1.人体部位阴阳属性:体表背部属,体表腹部属 。 (阳 阴) 2.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 (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在外 ” 。 (阳之守也 阴之使也) 4.五行中,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5.五行中,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及。 (相乘 相 侮) 6.根据阴阳基本内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