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5272481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黑龙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黑龙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黑龙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年高中试题 - 1 - 大庆实验中学大庆实验中学 2018-2019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高二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考试范围: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303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2017 年 8 月 21 日,美国迎来千载难逢的日全食现象。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该次日全 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 日全食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有( ) A.

2、一级 B. 两级 C. 三级 D. 四级 2. 日常肉眼能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 A. 光球、黑子 B. 日冕、太阳风 C. 色球、耀斑 D. 色球、太阳风 3. 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所产生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 A. 大庆夜空出现绚丽极光 B. 全球降水异常增加 C. 北方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 D. 流星现象异常增多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日食现象中涉及的天体有太阳和地球,涉及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和行星系统,共两级,故 B 项正确。 【2 题详解】 2018-2019 学年高中试题 - 2 - 平时我

3、们日常肉眼能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为光球层,其对应的太阳活动为 黑子,故 A 项正确。 【3 题详解】 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为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为耀斑,耀斑爆发会干扰无线电 短波通信,故 C 项正确;极光与太阳风有关,故 A 项错误;降水异常和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 无关,故 B、D 项错误。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2018 年 5 月 28 日深夜 1 时 50 分,吉林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附近发生 5.7 级地震,震源深 度 13

4、 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此次吉林松原市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5.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 12 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 说的“黄金 12 秒” ,在这 12 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 12 秒” 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4. A 5. A 【解析】 【4 题详解】 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材料可知,地震的震源深度 13 千米,说明此次吉林松原市地 震的

5、震源位于地壳,故 A 项正确。 【5 题详解】 考查地震波的特点。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后先出现上下颠簸后 出现左右摇晃,故推断“黄金 12 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A 项正确。 【点睛】地震波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 性波即为地震波。 2018-2019 学年高中试题 - 3 - 特点 分类 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 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较慢固体 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 6.6.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题。 下图中能示意立冬这天南京

6、(约 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立冬的时间大约是 11 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是一年 中的冬半年,昼短夜长,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故 A、B 项错误;再根据正午太阳高 度角计算公式,计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约是 34.5,故 C 项正确。 7.7.2017 年 7 月 7 日当地时间下午 1 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53 33N,10E)举行。会议召开时,汉堡正实行夏时制(时间拔快 1 小时)。峰会开始时,天 津观众观看峰会网络直播的时间为( ) A. 7 月 7 日 20 时 B. 7 月

7、 7 日 19 时 C. 7 月 6 日 21 时 D. 7 月 6 日 18 时 【答案】B 2018-2019 学年高中试题 - 4 - 【解析】 汉堡实行夏时制,汉堡处于东一区,会议召开时东一区的区时为 7 日 12 时,天津使用的为 东八区的区时,两地相差 7 小时,故峰会开始时,天津观众观看时间应为 7 日 12 时7 小时 =7 日 19 时,据此选 B。 8.8.下图表示某时段大庆阴天和晴天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 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的气温曲线是 A B. 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低,这是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 C. 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低,这是由

8、于大气逆辐射强 D. 霜冻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这是由于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幅度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曲线变化特征,可知 A 曲线为晴天时的气温日变化,B 曲线为阴雨天气时的气 温日变化;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低,这是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夜晚阴天,气温比 晴天时高,这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强,故 C 项符合题意;霜冻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这是由于 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幅度大。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 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

9、面 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 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 而具有保温作用。 正压大气是一种假设的大气状态,在这种大气中,等压面和等温面在所有高度上都重合。斜 2018-2019 学年高中试题 - 5 - 压大气更接近实际情况,指等压面和等温面出现交角的情况。下图是北半球 1 月某地近地面 垂直方向的斜压大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图中 M 地正东方向吹(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0. 根据 M 地附近的大气状态判断,M 地可能( ) A.

10、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 B. 受亚洲低压控制 C. 是位于华北平原的某城市 D. 位于台风中心 【答案】9. B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 【9 题详解】 根据等压面弯曲的情况判断,M 地为低压中心,东面气流向中心汇聚,受向右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形成东南风。故选 A。 【10 题详解】 北半球 1 月份,M 地形成低压中心,不可能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A 错;华北平原某城市, 形成热岛效应,可能形成低压中心,B 对。地中海沿岸此时气温下降,形成高压区,C 错。1 月份北半球几乎不存在台风中心,D 错。故选 B。 【考点定位】风向的判定、北半球冬季低压中心分布 11.11.如下图所示,关于气压

11、中心 E 和锋面 F 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18-2019 学年高中试题 - 6 - A. E 是北半球气旋,F 是冷锋 B. E 是北半球气旋,F 是暖锋 C. E 是南半球气旋,F 是暖锋 D. E 是南半球气旋,F 是冷锋 【答案】A 【解析】 图中气流向可偏,呈逆时针方向,说明位于北半球。锋面只和气旋结合,E 是北半球气旋, F 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A 对,B、C、D 错。 12.12.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 , 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 A. 山间低地 B. 山谷地带 C. 山麓冲积扇 D. 盆地中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示区域位于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12、,在山麓冲积扇上有高山冰雪融水补 给,为生产生活提供用水,故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上,C 项正确。 13.13.下图是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 ,其中位于南半球亚热带的是( ) A. B. C. D. 【答案】A 2018-2019 学年高中试题 - 7 -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带谱,学生要掌握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规律。 【详解】南半球自然带北面高,南坡低,确定 BC 是南半球;亚热带基带自然带为常绿林,B 基带为落叶林,应该是温带,B 错误;C 基带为常绿林,C 对,选择 C。 【点睛】看基带确定热量带,根据南北坡的高低确定南北半球。 14.14.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往往能

13、够运用于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 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这种景观差异及产生的基础是( )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热量 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D.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水分 【答案】A 【解析】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反映的是纬度变 化,它描述的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热量,纬度不同,热量 不同,A 对。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随着经度变化,自然带更替的,B、C、D 错。 15.15.下图中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为( )

14、 A.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 B. 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 C. 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 D. 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 【答案】D 【解析】 2018-2019 学年高中试题 - 8 - 【详解】据图中关联图可知,氟氯烃会导致臭氧层减少;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过 多会导致酸雨的出现;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会引起全球变暖;植被破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会引起土地的荒漠化现象,故 D 项正确。 16.16.据说,一位领导到怒江了解情况时,曾感叹道:“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 灾难!”怒江地区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且愈演愈烈的根本

15、原因是( ) A. 人口增长迅速 B. 植被破坏严重 C. 水土流失严重 D. 陡坡耕作严重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性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往往是区域问题的关键性原因, 分析时,从区域整体性出发,依据环境因子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即可。 【详解】怒江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多,对资源及粮食需求增多,但怒江地区山高谷深, 山地多耕地少,于是人们破坏植被且进行陡坡开荒,怒江地区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缺 乏植被保护的地区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会导致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愈演愈烈, 综上所述,人口增多是根本原因,选 A。 【点睛】山区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

16、壤肥力下降,雨季时还会诱发滑坡、泥石流 等一系列地质灾害。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国最可能的是( ) A. 中国 B. 德国 C. 日本 D. 尼日利亚 18. 在图中四个国家,目前最可能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方向是( ) A. 由到 B. 由到 C. 由到 D. 由到 【答案】17. D 18. C 【解析】 2018-2019 学年高中试题 - 9 - 【17 题详解】 据图可知,根据人口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可知国最可能是发展中国家,D 项正确;德国和 日本为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故 B、C 项错误;我国人口接近“三低” ,故 A 项错误。 【18 题详解】 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 迁移,故图中四个国家,目前最可能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方向是由到,C 项正确。 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