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时想到的”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5265395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时想到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时想到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时想到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时想到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时想到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时想到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时想到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社会科学网:谨向贵刊推荐辛立洲教授的文章: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想到的抢救被社会边缘化的一项我国原创学术贡献他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黄帝内经的“治神养身-自治未病”思想,到钱学森的以“性命双修”为核心内容的“第四医学”,是地道的中国原创性学术贡献。但是,这份极为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目前正受到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对抗医学对它的肢解性冲击;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庸医泛滥对它的冲击侵蚀。两者合谋残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应有之义。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黄顺基 2011-12-92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想到的 抢救被社会边缘化的

2、一项我国原创学术贡献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辛立洲内容摘要上个世纪 80 年代钱学森先生首创提出第四医学,其核心内容是性命双修。我们在重读读黄帝内经过程中发现,钱学森主张的第四医学与黄帝内经的“治神-养身,自治未病 ”这一古典思想精髓完全一致,都是纯正的中国原创性学术贡献。但是,两者至今都还被放在“冷板凳”上,被社会边缘化。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中国式的“学术边缘化” ,无疑是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方针的自我摧残。我国社会特别是那些相关部门如卫生部、 “治未病委员会”等,是否应该高度关注?主题词 黄帝内经精髓 性命双修 第四医学 自“治未病”“治神养身-自治未病 ”思想,是黄帝内

3、经精髓之一。由于人类自我认识的历史曲折,伴随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对抗医学对黄帝内经的肢解性冲击,“性命双修-自治未病 ”思想也被我们长时间地忽视了。但是,由于 20 世纪后半叶发生从单纯生物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趋向的推动,到 90 年代在公共卫生社会管理范围兴起健康管理思潮,人类寻求健康保证的探索渐渐回归自身生命本源。在中国,再次引发了对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华古典生命科学的反顾,出现了以“治未病”为旗号的正式组织,也使我们想起钱学森先生上个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以“性命双修”为核心内容的“第四医学” 。一一 准确理解准确理解“治未病治未病”的含义的含义1 “治未病”本义许多学者把黄

4、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如下论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广谓之为内经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主张。 3必须准确理解这段话。它不仅讲了“治未病”这个预防方针,还阐述了执行这个方针的方法论原则:既要能“顺适”阴阳共轭关联,也要学会“反顺为逆内格”法。 “格”在此处,有两个含义:一是剖析探究其真,二是知其真而从内根上除其不正。 (古代圣人用这种办法自我保健) ,因此古圣养生重视“内格” ,即向自身内根处寻找并清除病根,不等病发而事前除掉病因。 “反顺为逆” :这是从阴阳的基本含义角度讲顺与逆。阴,一般

5、指静、固定、冷、内、收敛、玄深、黑、水、女、被动、逆、北方、死等等属性或具有这种属性的事物;而阳则相反指动、变化、热、外、伸张、浅明、白、火、主动、顺、南方、生等等属性或具有这种属性的事物。人向外索取求生则为顺,向内反思自省则为逆。这种把向外索取求生转为向内反思自省的方法,谓之反顺为逆。这是古圣为防范“生存”本能激情无尽而伤耗自己生命的负作用,所创造并传承至今从生命源头上养生的良策。概曰:“治未病”要顺、逆两种方法兼用。 代表性做法,在内经中用“治神-养身”表述;道家则说成“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儒家则遵循行为“外五行(指人行为仁-礼-信-义-智生克关联规律) ”规律养护“内五行

6、” (指心-脾-肺-肾-肝之间生克关联规律)通畅的“儒家八目”表述;禅门则用“自性自皈依”表述。三家相通不悖,通用的词汇是性命双修。这正是钱学森第四医学的核心内容。素问宝命全形论曾论述其整体实践方针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之知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意思是:像金、木、水、火、土生克侮循环关联一样,已经公布于天下的诊治方法一样,有治神、养身、知药物、会砭石、懂脉诊五种互补关联的方法体系。显然,这个方法体系中,只有 “顺逆”兼

7、用的治神、养身办法,因可以适用而属于“治未病”预防医学范围。明确指出:养身,就要顺适阴阳共轭关联规律;治神,主要用“反顺为逆内格”法。但是,治神、养身,都要从生命源头做起。二二 “治神养身治神养身”要从人生命源头做起要从人生命源头做起(一一) 人生命源头人生命源头41 人生命源头:包括人生命活动全过程所涉人的精神、生理功能,和必然面对的天地自然、社会环境中各方多层面诸因素,以及过程中若干特别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提高生命质量,除了关注各方多层面诸因素外,还要把握好生命过程中特别是关键环节的决策正确。2 内经生命源头考察的两大发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别列脏腑,端络经脉,会通

8、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内外之应,皆有表里。 ”意思是:上古圣人,从人生命源头上全面考察并明确了如下情况:人的形体结构;分辨出体内各脏腑功能;梳理分别出络脉与经脉,融会贯通地弄清了十二经脉之间六对表里对应关系、它们的循行路线、各自精气流注出入的腧穴部位及其名称;还梳理清了肌肉之间隙和关节关联的缘起、皮部浮络的分属及其顺逆走向;又考察清楚了四季变化对人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人体内部机能与外部环境之间表里对应关联。其最重要的发现,第一,从人生命源头综合看,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概

9、曰:阴阳共轭互根,平衡发展,是生命源头上各方多层面诸因素之间的最一般规律。故引导人们通过“治神养身”调控各方多层诸因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后天生活和发展中关键环节如优生时空点选择、后天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决策的阴阳平衡。第二,唯此,才能育养出更多的“阴阳和平之君子” 。因为“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 ”所以“其状委委然,随随然,喁喁然,愉愉然,暶暶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 ”其行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是最善于“守中”即把握阴阳平衡的真君子。他们,应成为社会和谐的中流砥柱,承担国家栋梁大任。 (灵枢通天 ) 内

10、经这种从“治未病”的角度,引导更多人自觉“治神-养身” ,建构育养“阴阳和平之君子”的社会氛围, “开万世之太平”基业的思想精髓,在当下浮躁喧嚣包括它的“原创国”中国在内的世界里,至今仍把它被闲置在“冷板凳”上!何时有个“了”啊?!(二)(二) 两大方面着手两大方面着手51 “内格内格”治神治神01,恬淡虚无:人生仁睿理念和态度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意思是说:古代圣人喜欢“不作为”即不争而安,喜欢欲望清淡的安静状态,随心专意于幽明空妙境界的追求,所以可寿比天地。这是古圣“治未病”的要领:首先要有正

11、确的人生理念。所谓正确的人生理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仁睿的生死观念,做到仁生睿死。仁生,如儒家所主张“不欲勿施,己立立人” ;睿死,综佛道儒所说,可概曰:“当下清净无心” ,时时任生命自组织。自组织的一般含义是:没有外部干扰,系统内部各要素自发趋向有序的本能,例如物理系统的同频共振现象、人生命体的自发“生存-认知”共鸣现象。人生理念特别是人生正念如仁睿理念,是“治神”第一关键,也是“养身”的基础和前提,万万不可轻视。02,精神内守:敛神守身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

12、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这里所说精神内守,在实际操作中,关键是要时时注意敛神守身,不离本位如神不离“心-脑” 、魂不离肝、魄不离肺、意不离脾、志不离肾。不论哪一家、哪一派,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做到心身合一,唯心身合一,才是正修、真修、真性命双修。我们建议称它“内经心法”。实践中,实现精神内守的方法很多如荀子的“虚壹而静” 、道佛家的內观、禅修等敛神内守方法。03,神守天息,复入本元:操作要领素问刺法论进一步揭示“刺法真旨” 说:“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惟?)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

13、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这段话,讲解了敛神内守的操作要领。其中所谓根、精、真、至真,都是指人生命中精微实在及其本能活跃力。人类对这种精微实在及其本能活跃力的认识,因为 DNA 双螺旋结构链(我们称它“父6母人为链” )的发现,现代比内经时代大大深入。但是,由于至今人类对自身精神活动的许多细节仍处于茫然之中,我们已有科学知识仍然(或许永远)不能全方位揭示人生命奥秘,因此即使我们十分努力地想把根、精、真、至真这些词解释得能让孩童、文盲一看或听就明白无疑,而事实上仍无法完全消除下面将这段话翻译成现代白话过程中我们个人的猜想、领悟、体验成分。谅解为盼!我们体悟,这

14、段话是内经对“治神养身” 、 “性命双修”操作要领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通俗阐释。现代意思是:治神养身这条性命双修大道,成功的关键在于坚定持守不移;修持的核心内容,是滋补人神(可以理解为生命外张力) ,强固生命元精即生命本初精微实在的本能活力。因为只有元精强固不涣散,魂魄志意诸神护守本位(如魂的本位在肝、魄的本位在肺、意的本位在脾、志的本位在肾、神的本位在“心-脑” ) ,才能保全各脏腑元精不失不散不耗。如果人的诸神不能守护本位,就不可能透彻感悟明白元精之妙。感悟元精之妙,在于能进入幽明空定之境,而进入幽明空定之境的关键,在于人神能守护自然呼吸(即借用后天鼻息,在使其绵-长-内-微的过程,渐渐化入先

15、天脐息胎息甚至元初无息状态)而无惧无疑无动。如此回复生命本初状态,叫做人天合一,回归大道。2 “顺适顺适”养身养身01 “顺适”阴阳顺逆、社情民意、当下方便灵枢师传从不同角度考察归纳:“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论阴阳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问所便。 ”意思是:无论是管理民众社会还是管理自身,或者管理此或彼事,或是管理大或小事,或是管理国或家,都必须遵一个原则:顺。所谓顺,第一,不单单指顺应阴阳变化,还包括顺应社情民意,例如国俗、家讳、官礼和病人方便。第二,也不

16、仅仅是顺应,还包括适度调节,是在顺应中相机适度调节。总之,有三个方面含义:在天地层面,顺适天地阴阳变化之势;在人体生物学层面,顺适人生命体生物气血升、降、出、入之规律;在社会生活层面,顺适人们社会生活的志趣、习俗礼节和当下方便。 内经分述如下:02 顺适生命形成的源头条件:天地四时之自然规律素问宝命全形论从人生命来源角度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7成。 ”进一步指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天地为之父母。 ”总之,天地阴阳之气、四时循环之法,是人生命的源头性条件。灵枢口问指出人生病的三个一般原因:“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起居。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即一不顺应天地阴阳风雨寒暑的节气变化;二不节制阴阳和情绪的失序涨落;三不能保持饮食起居遵四时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