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烛之武退秦师(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264198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烛之武退秦师(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件烛之武退秦师(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件烛之武退秦师(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件烛之武退秦师(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件烛之武退秦师(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烛之武退秦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烛之武退秦师(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制作人:曲允超,春秋时期形式图,介绍背景:,知识和能力目标,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参照注释,动口动脑,形象模拟法,,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作品简介:,教学内容:,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 生勾画通假字。 2、 学生自读课文,读清节奏,句读。 3、 对照注释,结合上 下文疏通文意, 4、 针对疑难,四人一组,分组讨论。,质疑探究:,1、 小组内质疑,组内自行解答。 2、 组长质疑,学生或教师解答。 3、 教师质疑,学生解答。,把握说辞艺术:,设计以上题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原文再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

2、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晋 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 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7)。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8),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行李之往 来(10),共其乏困(11),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2)。许君焦瑕(13),朝济而夕设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3、?既东封郑 (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阙秦,将焉取之(1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8),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说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与,不知(21);以乱易整(22),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注释:,注释: (1)以:因为。其:指郑国。元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流亡经过郑国时,郑文公未以礼相待。 (2)贰:两属,同时亲附对立的双方。 (3)军:驻扎。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4)南:郑国的汜水南面,在今河 南中牟南。 (5)佚之狐:郑国大夫。 (6)烛之武:郑国大夫。 (

4、7)缒 (zhui):用绳子吊着重物。这里指把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出:指出郑国 都城。 (8)鄙:边邑。这里指把远地作为边邑。 (9)东道主:东方路上 的主人,因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后世用这个同作“主人”的代称。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员。 (11)共:同“供”,供给。乏困:指资财粮食等物品 不足。 (12)尝:曾经,赐:恩惠。晋君,指晋惠公。 (13)焦:晋国邑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瑕:晋国邑名,在今河南灵宝东。 (14)济:渡河。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设版:指建筑防御工事。 (15)封郑:以郑国为疆界。 (16)肆:放肆。这里的意思是极力扩张。 (17)焉:从哪里。 (18)杞

5、(qi)子、逢(peng)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大夫。戍:驻守。 (19)微: 要不是。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20)因人:依靠他人。敝:伤害。 (21)所与:指友好国家,盟国。知:同“智”。 (22)乱:分裂。易:代替。整:团结一致。,主要人物介绍,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

6、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说辞的几层意思?,&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呢?大家讨论,请给题目中的烛之武和退秦师之间加上一个合适的“字”,表明你的观点。 可加的字如: 智(退):利用矛盾,施攻心术,动之以利,晓之以理。 勇(退):烛之武关键时刻深明大义,不计得失,舍小存大,顾全大局,挺身而出,夜缒而出,知难而上

7、,义无反顾。 巧(退):既有运筹帷幄、了然于胸之计谋,又有巧舍如簧、字字千均之言辞。,备注:,备注:同学们,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借刀杀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说服秦伯撤走了围郑的秦军,派兵保卫郑国.,说板书设计,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有易于学生学习。而我的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论证过程,让学生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离 间) 秦 晋说郑,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 题一: 背诵课文 题二:分析郑伯、佚之狐、烛之武 等人形象。 课外研究学习指导 问题解答,总结全文:,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波澜起伏的情节,伏笔和照应等技巧的运用,繁简得当的 详略处理,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等人形象。,尾声,尾声,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