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修改和配置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255305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修改和配置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修改和配置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修改和配置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修改和配置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修改和配置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修改和配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修改和配置(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新闻稿件的修改,主要内容,内容的修正 稿件结构的调整,内容的修正,事实的排除和订正 把守政治、思想、法律和政策关 修正逻辑、语法错误和修辞失当 改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数字的误用,事实的排除和订正,识别假新闻 防止广告新闻 核实以防止新闻中的细节、数据、背景材料、配发照片等环节的失实,识别假新闻,近年来的假新闻:参见新闻记者杂志的“年度评选” 识别假新闻的技巧 常识和经验(如江南时报的“拾金不昧”报道) 推理 求助于专家 与其他传媒对照 利用互联网追索新闻来源,防止广告新闻,参见南方都市报的广告新闻,核实以防止新闻中的细节、数据、背景材料、配发照片等环节的失实,参见:江南时报有关新闻从业

2、人员寿命的报道;南昌晚报重大政治事故被停刊,政治、思想、法律、政策,编辑的政治意识 以社会效益为最终目标 有关新闻活动的法律和法规 新闻政策(长期的政策、某个时期的宣传通知),编辑的政治意识,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熟悉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和政府在某个时期内的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发现和中央政策、法律法规有抵触的地方。 熟悉一些关于政治、政策、法律问题的”标准提法” 熟悉新闻工作中有关政治工作的传统和惯例(例如领导排名等),附:关于“人大”新闻报道的一些常见提法错误,人大没有“常委”(“人大常委”是“人大常委会委员”) 人大“专职委员”提法不妥(参见相关文章

3、) “人大代表”不等于“人民代表” 没有“人大主任”、只有“人大常委会主任” 人大没有“列席代表”,只有“列席人员”(人大代表只能选举产生) “询问”不同于“质询”(参见相关文章) “选举”、“补选”、“增选”、“另行选举”都有不同法律含义 “任免”、“决定任免”和“批准任免”等也有不同法律含义,附:关于党政领导排名,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法院、检察院是国家审判、检察机关,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组织。党政领导集体活动时,领导人的排序应该是: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正职政协主席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

4、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党委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府副职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政协副主席。,以社会效益为重删除或改写不宜刊载的内容,报道不能违反人道主义精神 对残暴、淫猥的事件不宜做过细的描写 对事件中某些受害者以及实足者的姓名应该加以隐匿。 防止“媒介审判”(“舆论审判”),报道不能违反人道主义精神,参见相关材料,关于“媒介审判”,媒介审判: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的结论。“媒介审判”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 “媒介审判”中的被报道对象常常是民愤很大,影响较广的“非自愿性公众人物”。 “媒介审判”常常和舆论监

5、督联系在一起并混淆,因此常常得到民意的支持。 “媒介审判”的结果常常是造成了对司法公正的干扰。,附:媒介审判的常用手法,对被报道对象进行定义:“灭绝人性”、“罪大恶极”、“罪不容诛”等等 对被报道者进行“提审”,让他自己说出自己“该死”,或让其亲人说出类似的话 大肆渲染被伤害者及其家属的状况,唤起民意的同情 采访民众,让民众说出“审判意见”,有关新闻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属于危害国家和社会方面的 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有关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煽动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主张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的 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 煽动群众抗拒、破坏国家法令的实施的 传播

6、谣言的 传播淫秽的 传播犯罪方法、教唆犯罪的 泄露国家机密的,有关侵犯公民权利的,诽谤故意捏造事实,羞辱他人的(参见传媒内参3) 侮辱故意用下流语言羞辱他人的 侵犯隐私权未经本人同意,公布私人生活方面的秘密,如公布他人的信件、日记等,新闻政策和某个时期的宣传纪律,在我国,由于所有的媒介在根本上都作为党的“喉舌”而存在,所以,除了新闻法规对报道加以制约以外,党和政府的宣传管理部门还常常以正式颁布、长期适用的新闻政策和不定期发布的宣传通知的形式对媒介的内容选择作出规定。 例如:关于改突发事件报道的通知、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等,附: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有关法制的错误,公安机关不是去“侦察”案件,

7、某报在一篇题为我市打掉一流氓犯罪团伙的稿件中说:“公安机关接到小区居民的报案后,立即派出公安人员对案件展开侦察。” 文中称公安人员展开“侦察”的说法是错误的。“侦察”与“侦查”,一个是军事用语,一个是法律用语,二者是有区别的。侦察是指军事上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而侦查则是指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法搜集、审查证据,认定犯罪事实和查明犯罪嫌疑人所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可见,公安人员只能去“侦查”案件,而不是“侦察”案件。,“罪犯”称呼要慎用,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歹徒的新闻中说:“两名罪犯目前已经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

8、院审判,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法官“大义灭亲”有违法律规定,某报在一篇题为亲情诚可贵 法律重如山的新闻报道中写到:某市法院的一名法官在审理一起案件当中,不为亲情所动,同其他干警一道,依法将嫂子家的房屋予以查封,后又将违法撕毁法院封条的嫂子送进拘留所。确实令人感动。 但是,按照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该法官作为案件当事人的亲属,必须主动申请回避,不应参予到这一案件当中去,否则,将影响案件的公正审判,如果这名法官真正做到了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的话,就不可能发生像文中所述的“大义灭亲”这一类的壮举。,人民法院不能判处“劳动教养”,某报在一篇题为“暴徒局长”被判两年劳教的消息中称:“罗江县法院日

9、前以流氓伤害罪依法判处王中华劳动教养两年。” 由人民法院判处劳动教养显然是错误的。劳动教养是对具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进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对一个公民实行劳动教养,由地市一级人民政府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而不是由人民法院判处,劳动教养不是一种刑罚,也不等同于劳动改造,因而,人民法院无权作出劳动教养的判决。,死刑判决作出后,不是立即被处决,某报在一篇题为六名盗割通讯电线的罪犯被处决的消息中说: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天判处6名盗割国家通讯电线的罪犯死刑, 并执行枪决。” 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法律对死刑的执行有着严密的 法定程序。不可能也不允许一判死

10、刑就立即执行枪决。首先,一审作出死刑判决后,被告人如不服判决还有十天的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即使是二审被驳回上诉或终审判决,还 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判决进行核准,经核准该判决的人民法 院院长签发死刑执行命令后,才能交付执行。因而,上述稿件中比较 准确的表述可能是:“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天对六名盗割国家通讯电 线的罪犯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裁定和执行死刑的命令,并 对六名罪犯执行了枪决。”,不可刊登“少年杀手”姓名、住址,某杂志在一篇题为“少年杀手”制造惊天血案的稿件 中,披露了发生在四川某石油矿区的一起杀人案,作者明知犯罪嫌疑 人黄某年仅14周岁,属未成年人,仍将其真实姓名

11、、住所、就读学校 等情况在文中披露,这种做法不仅违反法律规定,更不利于对未成年 人进行帮助教育和保护。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 四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 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 人的资料。,“国营”企业不再有,某报在一篇题为商战硝烟又起的新闻中说:“面对外资超市 的不断涌入,我市的国营大中型商场”在该文中,仍在使用“国 营”二字,而且在全文中多次出现。 这种称谓是不妥当的。因为在第八届全 国人代会上,宪法第七条中的“国营经济”已被修改为“国有经 济”,“国营”与“国有”,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

12、关系非同小可。 报刊应该带头维护宪法的尊严。,“义务行医”也违法?,某报在一篇题为奉献者之歌的通讯中,报道了某地一名交警 无私奉献的事迹,文中提到,在成为交警前,他学过医,成为交警后, 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民治病。随 后,列举了几件他义务行医的例子。 但是,按照执业医师法的规 定,我国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公民要想行医,首先必须通过医师 资格考试,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还要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 主管部门申请注册,获得审批和许可后,方可行医。文中的交警仅仅学过医,就算他精通医术,但在没有取得执业医 师资格,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即使是义务行医,也属非法行医,这种 行

13、为不应在新闻报道中加以赞扬和肯定。,工商局无权处“罚金”,某报在一篇题为掺杂售假者遭到现场查处的报道中写道:“宜宾市翠屏工商分局根据有关规定,没收了文某假冒三五牌火锅底料19件,并处罚金500元。” “罚金”是一种刑罚,是人民法院强制犯罪人员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作为刑罚的“罚金”不等同于作为行政处罚手段的“罚款”。,“缓刑”不是“缓期执行”,某报在一篇题为贪官落马的新闻中说:“贪官阳久华因收受他人贿赂,最近,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两年执行。” 这里明显混淆了“缓刑”和“缓期执行”的概念。缓刑适用于判初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的对象则是被判处死刑,但

14、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二者的执行方式也是不同的。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放在社会上进行改造;而被宣判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则必须关押,强迫实行劳动改造。,检察机关不能逮捕犯罪嫌疑人,某报在一篇违章驾车又逃逸的报道中说:“王国华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当地检察机关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可见,人民检察院只是逮捕的批准机关,公安机关才是执行机关。,修正逻辑、语法和修辞失当,逻辑:对不对(概念、判断、推理) 语法:通不通 修辞:好不好,逻辑错误:概念误用、判断失误和推理失当,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力的美国有限电视公

15、司不断加大对亚洲和中国的报道力度。(属概念和种概念并列)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判断错误) 按照规定,教师晋升职称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但是按北大目前的状况,教学任务难以安排。(缺乏逻辑性),语法错误,“三个代表”理论,对于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错用虚词)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篮球女教练。(语序不当) 看到老教授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使我很受感动。(成分残缺)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歌声嘹亮。(搭配不当) 我国大约有30%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准绳。(结构杂糅),调整修辞,前路漫漫,我们期待着“蓦然回首”时,新

16、华社电视音像事业的一片“灯火阑珊” 该项目获得国家大奖的消息传来,等在办公室里的科学家们弹冠相庆。 莘莘学子们从公举东身上,再次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改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数字的误用,参见: “汉语常见的100个错别字” 出版物数字用法规定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若干案例,一篇错误百出的新闻稿 叶圣陶对一条头条新闻的改正 XX日报的清样错误改正报告,一篇错误百出的新闻稿,本报讯 (记者xx) 昨天晚上,沙区小龙坎报刊亭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偷窃,报亭内几十本杂志,神秘失踪。目前,警方正在调查此事。 据附近一位老住户讲,事发当晚,她听到楼脚发出一阵巨响,好像感觉玻璃被打烂了。后又听到有人悄悄说话,估计有人在偷东西。 老板娘张女士悲痛万分,发势要抓住这一群歹徒。“这些人早晚要受处罚。”张说。 第二天,民警在现场查看、取证、工作有条不紊。张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们相信你们一定会查过水落石出。这样我们也就放心了。”民警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民警说完转身离开,张向他招手说,“谢谢你,欢迎你下次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