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工业园区规划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254124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工业园区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环境生态学工业园区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环境生态学工业园区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环境生态学工业园区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环境生态学工业园区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工业园区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工业园区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Yibin University 环境生态学课程设计环境生态学课程设计 题 目 临港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 系 别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 业 环境工程 学生姓名 兰海耀 学 号 130705011 年级 13 级 5 班 指导教师 程晓丹 职称 年 月 日 2 临港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临港生态工业园区规划 目录目录 一 规划背景3 二 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4 2.1 编制指导思想4 2.2 编制原则4 三 园区产业概况5 四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必要性分析5 五 临港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设计7 5.1 生态工业园建设目标7 5.2 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8 六 生态园区建设项目10 6.1

2、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1 6.2 信息中心建设11 6.3 园区垃圾循环处理12 6.4 园区建设项目指南13 6.5 园区的环境管理指南14 七 园区生态管理规划16 八 照片20 3 一一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宜宾市政府 2009 年创办,于 2013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关于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 (国办函 201313 号) ,国务院已批准宜宾市临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作为四川省对长江临港的唯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中共四川省

3、委、省政府关 于扩大宜宾地区对外开放,保护翠屏区优质耕地和宜宾历史文化名城,加快长江临港地区 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宜宾市城区东 2 公里的沙坪街道、 白沙街道境内,总体规划面积 26 平方公里,是国务院批准的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向东发 展重点区域。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个重点对外陆海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设成为西 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的窗口,开放型、科技型、 生态型新城区。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是四川宜宾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辐射滇黔,加 快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 区,打造新的经

4、济增长极,不仅能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而且将为 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范围为 193 平方公里(包括沿江工业园区和港 口群) ,其中,市本级开发建设范围为 99.2 平方公里(包括白沙湾街道办事处和沙坪镇行 政区域) ,距在建宗场五粮液国际机场 9 公里,近期重点开发建设范围为 25.9 平方公里(包 括白沙工业园和志城港作业区) 。其余规划范围 93.8 平方公里,分别由所在区、县实施开 发建设,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和开发主体。 经开区距宜宾市区 2 里,距宜宾火车站 4.5 公里,距宗场五粮液国际机场 15 里,北靠 渝昆

5、铁路,西邻渝贵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及宜泸渝高速公路东西向横贯全境,市区有宜南、 宜泸条城市干道与经开区相连,规划建设的成贵高铁轻轨工程也将从市中心直抵经开区, 经开区所在的宜宾翠屏区已形成“港口为主”直达上海港,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2009 年-2014 年划出翠屏区白沙街道与沙坪街道建设,实现“一个中心、二个港口、 三个新城、四大功能区”的发展重点,加快开发建设速度,新形成 6 平方公里的承载能力, 全面打造白沙与沙坪街道新城建设。 2014 年-2020 年划出翠屏区象鼻街道、宗场乡、思坡乡、金坪镇、凉姜乡等为第二和 第三新城区,打造 10 平方公里新城、产业发展区 4 平方公里、宜居生活

6、区 5 平方公里、旅 游渡假区 1 平方公里。 2009 年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共四川宜宾临 港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统称四川宜宾临港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分别为宜宾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内的 党务、经济、行政和社会事业等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对市委、市政府负责 。管委会 书记和主任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任,管委会精简机构,仅设立了 9 个职能部门。 据了解,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在全省范围内是唯一一个以“临港” 命名的经济开发 4 区,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资源优势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

7、。宜宾市将依托得天独 厚的长江岸线资源及强势发展的沿江综合优势,用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和全新的发展理念 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打造为西部最大、最有特色的临港经济开发区。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筹建一直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宜宾市委、市政府的高 度重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冬生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 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 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雄心壮志,树立赶超意识,开拓进取, 勇创一流,强力推进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 本规划以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为对象,以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为依托,以增

8、强区域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构作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核心,通过工业代谢分 析、清洁生产、工业园生态学分析,对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布局、产品发展方向、生态景观 和文化进行规划,提出了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总体框架,明确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建设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制定了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及保障措施, 全方位构筑了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宏伟蓝图。 二二 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编制指导思想编制指导思想 在园区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综合运用工业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和社会学、管理 学及系统工程学的方法去优化园区复合生态系统,尤其是工

9、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 善园区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高效、生态和谐、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国 际化的新型工业区 2.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自然和谐共存原则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 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 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 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2.生态效率原则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

10、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 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 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 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 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 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生命周期原则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 5 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 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

11、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 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4.区域发展原则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 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 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 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 实现“双赢” 。 6.软硬件并重原则软硬件

12、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 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 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 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三三 园区产业概况园区产业概况 临港开发区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开发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成为全区重要的发展平 台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正在逐步加强,支撑地位也日趋明显。 因此,开发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为: 瞄准全市最优、省内一流的开发区建设目标,成为全区开放开发的主要发展平台和经 济增长的主引擎; 基本

13、形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形象绿化、美化,产业结构科学合理、主导产业特 色明显的发展格局; 力争成为全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创新的先行者、经济发展的龙头、辐射带动的基 地和城市化推进的示范; 基本形成以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为主导产业,轻工、纺织、服饰为补充,资 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带动密集型产业相互协调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四四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必要性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解决工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 迫在眉睫。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 力两个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模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

14、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 的发展之路,沿用“三高”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这只能阻碍 我国进入真正的现代化的速度,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 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经济,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 而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生态工业园恰能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我国第三代工 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和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 建设生态工业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工业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中工业污染所占比例相当高,工业污染治理作为环境污染治理 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理应受到重视。因此,寻找新的工业园区生态规划方法、环境管理手 段和工具,运用工业生态学理论建设生态工业园,发展生态经济已成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 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各种可持续观念、绿色思想、循环经济、生态系统模拟与 仿真等成为解决的有效途径和主导思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思想的注入,使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绿色思想等环境保护观念和思想以生态工业园的实践形成成为现实。 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增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临港经济开发区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