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老子》全篇讲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4600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04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讲坛《老子》全篇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百家讲坛《老子》全篇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百家讲坛《老子》全篇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百家讲坛《老子》全篇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百家讲坛《老子》全篇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老子》全篇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讲坛《老子》全篇讲稿(2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休一休 豆丁网豆丁网 收集整理提供收集整理提供 豆丁网 收集整理提供 老子其人其书老子其人其书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走近老子,走近这位中国的哲学之父,走进老子的智慧之门。老子与我们同在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一个小女孩笑一笑说:“不,老子是一本书,我爸爸的书桌上就有!”我呵呵笑了,老子不就是和我们三个现代孩子生活在一起嘛,而且三个

2、孩子的心目中有三个不同的老子。这是三个现代孩子心中的老子,那么我们其他的人群与老子有关系吗?有!老子真的就在我们生活中,只不过我们和老子的那种接触,有时候是零距离接触,老子的东西有的已经化到我们的血液中去了,正因为有时距离是零,所以我们反而觉察不出来了。不过大家总还是觉得老子离我们太遥远了。但其实老子又确实就在你、我、他中间,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间。难道不是吗?我们思考问题、做事、说话之间,往往就不知不觉地和老子有关系了,只不过大家习焉不察罢了。我们来举些例子。今天人人都知道一个理念叫“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很智慧,也很辩证。老子就是最讲究“有为”与“无为”的,而且他又特别提醒大家注意那容易

3、被忽略的“无为”的这一面。他有句名言:“无为而无不为。 ” (第 48章)这里面有许多哲理!又比如,你想做大事业,这句话大家一定是很熟悉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谁说的?老子!老子教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第 63 章)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第 64 章)一休一休 豆丁网豆丁网 收集整理提供收集整理提供 。 (第 41 章)谁说的?老子!你成功了,又熟悉一句话“功成(遂)身退” , (第 9 章)这也是老子说的。生活中有人受灾难,大家去安慰,人们常说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谁说的?这就出自老子第 5

4、8 章,他教你辩证地看待一切,把握机会进行转化。你发了财,就又常有一句提醒的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第 9 章)谁说的?老子说的!如果你发不了财,老子也有智慧的话开导你:“知足者富。 ”(第 33 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第 44 章)后来我们不就又有了“知足长乐”的理念了吗?再比如,罪犯、歹徒、贪官等落网了,大家就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谁说的呀?源出于老子!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第 73 章)我们早上去公园晨练,看到有的人喜欢打太极拳,动作软绵绵的,但是太极高手,一推手,可以把一个大汉掀翻在地。为什么?这其中就有老子说过的道理:“柔弱胜

5、刚强!” (第 36 章)这是一个杰出的智慧。你再看,有的人喜欢下围棋,有的人喜欢练书法,书法家和围棋高手经常说一句话,叫“知白守黑” ,这也是老子说的。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 ” (第28 章)什么叫知白守黑?写书法,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写书法的人就要这么看字。真正懂书法的人他眼睛一看,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所以叫你守住黑要知道白,这样就达到一种高级层次,即将整幅字的布白作为一个有机体来艺术处理了。我看下围棋的也是,要知白守黑,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立足一处,眼观全局,这是何等的境界!所以老子的智慧,融化在你我中间,融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行动当中、理念当中,大到有所为有所

6、不为,小到我们公园里打拳、下围棋都有老子的智慧存在。你看,还有“上善若水” (第 8 章) 、 “宠辱若惊” (第 13 章) 、 “和光同尘” (第4 章) 、 “出生入死” (第 50 章) 、 “长生久视” (第 59 章) 、 “大巧若拙” (第 45章) 、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 80 章)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 25 章)等等,这些话老子都说过,一直影响到今天。那么老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老子对现代人来说,确实是很奇怪的,为什么?一休一休 豆丁网豆丁网 收集整理提供收集整理提供 ,是一个“耳” 、一个“口” 、一个“壬”字构成的,多有

7、意思。 说文说:“聖,通也。从耳,呈声。 ”这是说,聖字是个形声字,就是指耳朵通顺;字的结构是从耳,表示意义与耳朵有关,呈为字的读音。不过甲骨文中写的,有的是一个人上面是一个大耳朵,那时候只要耳朵的听觉好、很敏锐就算是圣人了。甲骨文又有再添上一个“口”的,表示不仅听觉好,而且口才也好。这就有点圣人是无所不通的意思了,后来渐渐就引申指有最高道德的人,或者是精通某一方面事情的人了。中国的文化就这么深,也那么有意思,所以国学大师陈寅恪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中国人特别重视圣人,有道家的圣人,有儒家的圣人,有武圣、书圣、棋圣等等,如果我们有兴趣把“圣”字梳理出来,

8、不就是一部很厚重的文化史了吗?老子姓李,老子一生下来,他父母可能发现这个孩子怎么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啊,你看,这孩子耳朵特别大。古人又喜欢从一个孩子的特征来取名,于是这个孩子就叫做“李耳” ,他就是老子了。老子又叫老聃,聃是什么意思?聃就是耳朵大的意思,也有人说是耳朵没有耳轮。有趣的是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果真成了圣人,这就难怪以后的画家、雕塑家都把老子的大耳朵突出出来了。有人肯定要问了,孔子姓“孔”才叫孔子,孟子姓“孟”才叫孟子,那么他姓“李”应该叫“李子”啊,为什么要叫“老子”?这一问,问得好。这又引出一个生动的传说,是老子文化中的又一个元素。中国的民间文化真是积淀丰厚,传说老子生下来的时候,他家里

9、人都吓了一跳,这孩子不仅有大耳朵,而且还有白胡须、白眉毛,于是人们就称他为老子了。一休一休 豆丁网豆丁网 收集整理提供收集整理提供 史记正义引的有关材料,其中有一条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迺割左腋而生。 ”老子的妈妈怀孕竟然长达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这样的孩子怎么个生法?她来到一棵李树下,割开左腋,生下了老子。你看,他生出来已经有八十一年的孕育了,这就大约为什么会有白胡须,白眉毛了!人家自然也就称他为“老子”了!不过,学者还有文雅的说法, 史记正义就另有一说:老子是个号, “老”是“考”的意思, “子”就是“孳”的意思,也就是“考教众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物,善化济物无遗也”

10、。他是圣人,研究了许多的道理,善于育化别人,济物又没有遗留,神圣地孳生出万物,因此就叫他老子了。不过,老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还真是个难题。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就碰到这个难题。他花了 18 年的心血,写下了 52 万 6 千 5 百多个字的史记 ,但是在为老子这位道家圣人作评传时,很可惜,只写了 450 多个字。这是没有办法,因为材料太少,司马迁又很严谨。他怎么写的?他一开头写了 27 个字: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是介绍了老子的籍贯、姓氏、职务。老子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这个苦县厉乡的曲仁里在哪里呢?有人说在今天的河南鹿邑县城东,在那里还有许多有关

11、老子的遗迹。不过,学者也有认为老子的故乡在安徽的涡阳地区的。老子的工作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这是什么职务?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老子就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是收藏图书、保管图书的这样一个官员。不过我想,老子还不仅是一个图书馆的馆长,他这个地方应该不仅有图书,而且有文物和档案,以及其他的东西,这就可能兼有像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馆这样的情况。我想,老子就是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管理的这么一个馆长。这样比拟后,如果我们再往深里思考的话,就发现一个秘密,为什么他写下的五千多个字就成了中国的一大经典、世界上的一大智慧?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学问?为什么他的思想这么深刻?这从他的职业,从他的

12、工作岗位,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其中的秘密。大家想想看,他做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兼做档案馆、博物馆的馆长,那么他有了特别丰富的知识与智慧的源泉。第一,他看到的东西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看一休一休 豆丁网豆丁网 收集整理提供收集整理提供 27 个字的后面,又极其简单地用 161 个字记叙了孔子向老子学习的事,用 67 个字写了老子出关的事,再后来就说的是“或曰” 、 “或曰”的了。这也就是说,自己吃不准了,只能记下有的这样说,又有的那样说了。司马迁在此文中提到几个有关人物:一是老莱子,为楚国人,与孔子同时;二是“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有一位“太史儋” ,曾见过秦献公;三是战国魏国将军李宗的父亲。然而这些

13、人到底是否即是老子,也只是“或曰” 、 “世莫知其然否” 。这就是说:世上没有人知道那些说法是对,还是不对。再比如有人说,老子活了 160 多岁,有人说活了 200 多岁,等等,也不可考证了,大约老子是一位特别长寿的人。后世争论颇多。比如有的认为,当时李姓还没有形成,老姓却已经有了;或又有说老子字伯阳,谥号聃。有的学者认为,老子即太史儋,或说即老莱子。有的认为有两个老子,比如春秋时一个是老子李耳,战国时一个“老子”是太史儋。如此等等,各有所见,因此从司马迁的史记一直到现代,关于老子其人以及老子其书的见解很多。关于老子其人的时代,近现代学者也还有不同看法:一说老子是春秋末年的人,比孔子早些。一说老子是战国中前期人,应该比孟子早,比墨子晚。一说老子是战国末期人,比庄子晚。我觉得从当今的出土材料来看,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人似乎最合理一些。一休一休 豆丁网豆丁网 收集整理提供收集整理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