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28720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绪论 1.教育心理学: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 规律的一门学科 2.目标目标:学习和运用心理学中与教育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最终宗旨最终宗旨:寻找最佳的教育途径,达到教育目标 3.教育心理学代表性观点:心理教育学观点赫尔巴特;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梅伊曼实验教育运动(苏联) ;学习为中心观点桑代克(人本性-学习心理-疲劳与个 体差异) 4.教育的本质两个前提:1 坚持科学的系统观;2 从人类社会与人的特点出发。人的根本 的社会特性(能力与品德) 5.教育的特点与定义: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系统以传递经验、造就

2、人才为主要 内容; 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 6.教育系统的基本组成(三要素):教、学、教材。 【教育作为一种经验的传递系统,是通 过教室与学生的交往活动而实现的;教育系统的三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系统中各有独特 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制约,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 7.研究对象: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 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第二,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 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第三,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结合教育过

3、程来探 讨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学与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方面;第四,教育心理 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而不仅仅是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 8.教育心理学性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一门独立学科。 【早期:心理学在教育 领域中的应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关键在学习和教学】 9.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总论阐述学科性质、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 心理发展与教育阐述学生的认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教学 学习的基本理论介绍学习的一般概念和有关

4、学习的主要理论 各领域的学习过程阐述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 影响学习的因素阐述人格因素、动机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教学与管理阐述如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 10.教师发展三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11.教育心理学作用:【理论作用】首先,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 (早教 分班 教学形式等)其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教改) 此外,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

5、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实践作用】掌握了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正确组织教学工作,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帮助教师准确地指导和评价教学(轮读)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离座)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差班)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12. 专家型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大量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特点:1.专家型教师拥有专业知识;2.专家型教师的工作是高效率的;3.专家型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洞察力。 】13.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

6、【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1903 发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 ,19131914 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同时存在。 【2发展时期(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研究领域广泛,不同理论之间分歧明显,行为主义独占鳌头 50 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加大,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3 成熟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 】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 完善时期 80 年代后】第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

7、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第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第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从而使学生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第四,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14.研究趋势:1 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 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 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 研究社会环境影响 5 研究实际情境影响 6 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 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 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15.教育心理学研究设

8、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6.研究步骤:科研选题,形成研究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自我报告、直接观察、测验、他人评测),提出假设,选择研究方法(描述性-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性-自然、实验室)17.(一)描述性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记录教育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来揭示研究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调查法: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

9、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问卷调查另一种方式是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18.(二)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性研究方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自然试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教育心理学中目前大量进行的是自然实验。1、自然实验法,是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2、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定实验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19.教学实验:改变一些条件以观察这种改变带来

10、的效果。前提:控制组、实验组被试必须同质、即随机分配被试。特点:研究者进行主动操纵,改变某些条件。控制组:条件没有改变的组;被试组:条件改变了的组。20.研究的有效性:被试组随机平等;无关变量的有效控制;保持测量过程一致;研究结果源于实验;研究设计者正确理解结果;能肯定结果不是由机遇产生;结果是否适合其他类似的情境;实验是否重复2、学生心理 1.发展:指个体一生中如何成长、适应和改变的。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模型:【连续发展模型】 发展被视为是由遗传程序所设定的,并受制于成熟的过程。发展变化是感知、运动、认

11、知技能与操作上的平稳的、连续的量的增加。该理论认为认知能力是逐渐获得的是一点一点地增长的,每一个新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前面的发展之上的。连续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思维在一种年龄或发展水平上并没有根本区别。【发展的阶段模型】主要观点:认知发展以一种分离的、阶段性的模式发生。一、每个发展阶段都伴随着一套性质完全不同的认知结构,它影响我们处理外部世界的方式;二、行为是按照一种单向的、不变的顺序展开的;发展总是向前的,不会后退;三、后面的阶段建立在前面的阶段基础之上。四、在前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具有质的差异。【分化-层次模型】发展被视为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阶段性的,而是对早先简单、弥散、整体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分

12、化,并且建立起更高水平上的整合与层级组织。【汇聚模型】汇聚模型假设人类的行为或潜在行为在发展的开始非常宽广且具有很大的可变性,随着发展的展开,其范围与形式逐渐受到限制,并形成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早期学习就符合这样的发展模型。【人本主义模型】个体是自身发展的主动建构者。人本主义模型并不将发展中的个体视为“年龄与阶段的俘虏” ,而是将个体看成是一个从一出生开始就逐渐指向并控制信息加工过程、指向并组织自身活动可能性、反思自身思维的有机体。3.心理发展理论【动力】内外因相互作用(遗传和环境)【个体心理发展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建构论、社会文化历史论4.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知识观】知识既不

13、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个体 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发展观】发展:建构过程,思维过程发生质思维过程发生质 的变化。发展先于学习发展先于学习:在学习之前,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 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是儿童操作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而获得的,同化,才能进入儿 童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发展。数理逻辑经验是儿童经过内在活动所获得的概念,而非来 自物体表面的知识。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平衡作用。皮亚杰关于学习的原理:(一)发展先于学习,学习从属于发展(二)学习受制于心理运 演、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学习是

14、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受刺阶段年龄特征感觉运动阶段岁1.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技能的发展。 2.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活动(思维) 3.主要成就:客体永存和表象思维。前运算阶段岁1.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 2.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泛灵论。 3.思维不合逻辑;不可逆性;集中化;注重状态。具体运算阶段/612 岁1.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以解决问题 2.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 3.能理解守恒的道理。形式运算阶段/12 岁以上1.能作抽象思维,能认识到二级关系。 2.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 3.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维问题激后的反应。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

15、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 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 (三)教育以认知结构为基础,认知需要为动力。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儿童的认知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应尽一切努力按照 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组织教学。不只是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 注思维的过程。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 化的思维训练。承认发展的个体差异。 5.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建立一个将符号学、神经语言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统 一起来的稳定的理论框架,目的是研究与解释人类心理的功能与发展.。 理论框架:活动理论 、调节论、调控与最近发展区理论、内

16、在话语和个人话语 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社 会文化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社会交互作用对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 【心理发展观】知识知识 是在儿童是在儿童“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内的共同建构内的共同建构:(1)心理发展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和社会 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 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 机能。 (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内化的结果。 【最近发展区】儿童发展存在着两种 水平:1.现有的发展水平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儿童在某一特殊阶段的智力发展,它标志着儿童一些官能的 成熟;2.潜在的发展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实 际发展水平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