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肿瘤影像诊断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5225625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36.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脑肿瘤影像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颅脑肿瘤影像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颅脑肿瘤影像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颅脑肿瘤影像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颅脑肿瘤影像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脑肿瘤影像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肿瘤影像诊断(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脑肿瘤的影像诊断,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卢光明 季学满,脑胶质瘤,概 况,脑胶质瘤为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40%50%; 脑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室管膜肿瘤。,病理特征,脑胶质瘤可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构成,其中以星形胶质细细占多数; 若由两种细胞构成的肿瘤,则以其主要成分来命名;,各种不同形态的肿瘤细胞,从近乎正常的胶质细胞到高度异形细胞; 同一胶质瘤组织的各部分常出现不同的恶性程度,诊断时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病理学分级,低级别胶质瘤:级、级 高级别胶质瘤: 级、级,星形细胞肿瘤,星形细胞肿瘤的分类与分级,名 称 WHO分级星形细胞瘤 级间变性星形细

2、胞瘤 级 胶质母细胞瘤 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级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级,三类法: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变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四类法:星形细胞瘤级,级相当于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为胶质母细胞瘤。,根据对脑侵袭的范围和进行性恶变能力的分类,弥漫浸润性星形细胞肿瘤: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 囊变局限性星形性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病理,包括纤维型、原浆型、肥胖细胞型;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中央常发生囊变; 原浆型星形细胞瘤位置较表浅,可发生囊变

3、; 肥胖细胞型是纤维型或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向多形性星形细胞瘤发展时出现的瘤细胞形态。,临床表现,发生任何年龄,2040岁为发病高峰; 好发于额叶、顶叶、颞叶和桥脑; 主要症状为癫痫,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发生在大脑半球表现精神改变、感觉和运动障碍; 发生在小脑者表现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和颅高压症状。,CT表现,相对较均匀的低密度肿块,边缘较清楚; 瘤内无出血、坏死,部分可见钙化; 瘤周无水肿或仅有轻度水肿; 轻到中度的占位效应; 肿瘤一般无强化,少数为囊壁强化、壁结节强化或环状强化。,右额叶星形细胞瘤,左额叶星形细胞瘤,小脑星形细胞瘤,MRI表现,成人常见额叶、顶叶与颞叶;儿童见于幕下;

4、多数肿瘤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钙化在T2WI呈上黑色低信号影,但较难显示; 脑水肿及周围占位效应较轻; 肿瘤一般强化不明显或不强化。,右颞叶星形细胞瘤,小脑蚓部星形细胞瘤,小脑蚓部星形细胞瘤(7岁),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病 理,肿瘤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 肿瘤内常见囊变、出血; 多数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镜下多为恶性纤维型星形细胞,细胞分化差; 可沿细胞外间隙、室管膜和脑脊液种植转移。,临床表现,多见于3545岁的男性; 好发于发于额叶、颞叶、额顶叶及颞顶叶白质区;和桥脑; 主要症状为癫痫和局部神经元损伤症状; 肿瘤生长迅速,平均生存期年。,表现,肿瘤一般为

5、不均匀低密度肿块, 可发生囊性变,钙化少见,边缘欠清楚; 瘤周多有水肿,占位效应较明显; 肿块强化多较明显,呈环状或不完整的环状,亦可呈斑块状。,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MRI表现,肿瘤位于额叶、顶叶与颞叶,可横跨胼胝体向对侧扩散,边界不规则;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比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的T1与T2值更长; 瘤内可见坏死囊变与出血;,周围有明显脑水肿,占位效果明显; 肿瘤明显强化,而周围水肿区不强化。 可沿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的室管膜扩散;,右颞叶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胶质母细胞瘤,病理学特征,肿瘤的组成细胞有

6、显著的异质性; 显著的组织坏死出现; 血管内皮增生和微血管改变。,大体上肿瘤多为不规则形,血供丰富无包膜; 多发生在小脑幕上,以坏死、出血为特点; 可通过白质纤维束、血管周围间隙、室管膜、蛛网膜,形成脑内和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广泛转移。,临床表现,为成人最常见的最恶性的星形细胞肿瘤; 多见于4065岁的中老年人 ; 好发于发于额叶、颞叶白质区; 发病急、病程短,早期即可出现颅高压症状; 术后平均生存率为8个月,5年的肿瘤复发率为100。,表现,肿瘤密度混杂,其中常见囊性变和坏死的低密度影,亦可见出血的高密度影; 肿瘤边缘模糊不清,可跨越中线呈蝶翼状; 瘤周水肿明显,部分病例水肿区内可有肿瘤组织浸

7、润,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呈花环状强化,环厚薄不均,且不规则,这种改变与肿瘤组织的坏死、液化、出血有关,而瘤组织内新生血管不具备血脑屏障功能,造影剂可以透过,故表现为花环状强化。,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MRI表现,成人额叶、颞叶、顶叶大面积长T1与长T2异常信号区; 半数瘤体中心呈囊变坏死,T1与T2值更长; 少数瘤灶内可见出血征象,主要为游离稀释的MHB,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高信号,周边为含铁血黄素低信号;,肿瘤周围重度脑水肿,以T2WI显示范围最大,呈明显长T2高信号; 占位效应十分明显,压迫脑室使中线移位; 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瘤内坏死囊变区不强化,周围脑水肿区亦不强化; 肿瘤可经

8、胼胝体向对侧扩散,也可经脑室或脑表面向远处种植转移。,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病 理,肿瘤边界清无包膜,常出现囊变; 有时囊变部分超过瘤体本身,瘤体形成壁结节; 镜下肿瘤细胞细长,细胞一端或两端发出毛发丝状突起;,临床表现,多见1020岁的青少年; 好发于小脑半球、蚓部、第四脑室;大脑半球少见; 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 5年生存率为85100。,表现,小脑肿瘤:囊肿型多见,常有较大的壁结节; 视交叉、下丘脑及脑干肿瘤:实性肿块型为主; 可有钙化,发生率约为10%; 病变边缘锐利清楚,瘤周水肿罕见; 壁结节或实性肿块呈轻至明显强化,延时扫描可见造影剂-

9、囊液界面。,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平 扫,增 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T1WI肿瘤囊变部分为低信号,实质部分为均匀或不均匀等信号,T2WI为较均匀高信号; 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 肿瘤实质部分及附壁结节轻中度强化,部分肿瘤不强化。,小脑蚓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小脑半球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病 理,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占胶质瘤的5%10% 多位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半数以上位于额叶,其次为顶叶与颞叶; 以膨胀性生长为主,无包膜,但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生长缓慢; 50%80%出现钙化,出血、囊变少见。,临床表现,多见于成人,好发于354

10、0岁; 常见首发症状为局灶性癫痫; 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则取决于病变部位; 晚期常出现颅内高压。,表现,混杂密度肿块,边缘清楚; 瘤内有钙化,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状,其中具有特征性的是弯曲条带状钙化; 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肿瘤轻中度强化; 不典型者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灶,类似脑梗死。,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钙化,MRI表现,MRI对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不如CT。 额、顶或颞叶可见长T1与长T2异常信号肿块,信号不均匀,可呈蜂窝状; 瘤体边界清楚,轮廓不规则,占位效应不明显,几乎无周围脑水肿或较轻; 钙化多呈无信号黑影;,肿瘤一般无强化或仅见轻度强化,恶变者(间变性少突胶质

11、细胞瘤)明显强化; 长期生长在一侧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可侵蚀颅骨内板。,左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急性出血和坏死囊变,平 扫,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明显强化,增 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左枕叶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左枕叶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钙化(同一病例),鉴别诊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位置常稍深在,肿瘤密度偏低,钙化量较少呈点状或斑片状,部分患者瘤周水肿较重。 节细胞胶质瘤:少见,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80%发生在30岁以下,发病部位较少突胶质瘤深。,脑膜瘤:肿瘤基底邻贴脑膜或颅骨板,与颅骨呈钝角,局部颅骨可有增生性,瘤内钙化多呈沙粒状,肿瘤强化明显。 脑血管

12、畸形:CT可显示为高密度,但钙化相对少见且范围较小,常无占位效应。,室管膜瘤,病 理,起源于室管膜上皮细胞,幕下占60%70%,多数来自第四脑室;幕上占30%40%,常位于脑室周围或脑实质内; 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的分叶状肿块或结节状; 坏死、囊性及出血常见,50%的瘤内有钙化; 肿瘤细胞脱落可随脑脊液向他处转移种植。,临床表现,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50%发生在5岁以下; 位于第四脑室内肿瘤,产生颅内高压症状早; 累及小脑蚓部或半球,出现平衡障碍、走路不稳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压迫脑干或颅神经,可出现颅神经障碍; 幕上肿瘤颅高压出现晚,病程可长达45年。,表现,肿瘤呈菜花状的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常

13、有囊性变; 位于第四脑室时,在瘤周可见残存的脑室; 幕上肿瘤常发生在脑室周围,多位于顶枕叶; 钙化多见于小脑幕下肿瘤,少见于幕上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强化; 可发生阻塞性脑积水,阻塞平面以上脑室系统扩张。,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室管膜瘤,MR表现,脑室内或以脑室为中心的占位性病变; 肿瘤在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脑室内的肿瘤边缘光滑,周围水肿轻微; 常见大片样囊变、出血和钙化;,大多数病变强化明显,少数轻微强化; 可沿脑脊液途径种植转移; 局限性阻塞性脑积水。,第四脑室室管膜瘤,间变性室管膜瘤(平扫),间变性室管膜瘤,室管膜瘤,鉴别诊断: 需与胶质母细胞瘤

14、、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这些肿瘤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为明显的花环状强化,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重。,脉络丛乳头状瘤,病 理,起源于脉络丛上皮细胞,肿瘤呈红色分叶状或菜化状,可见囊变、钙化和出血; 可经脑脊液种植转移,在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广泛分布; 另一特点是脑积水,与肿瘤本身产生过多的脑脊液有关。,临床表现,小儿及青少年多见,70%以上发生在侧脑室,10%发生在第三脑室;可引起非对称性脑积水; 成人好发于第四脑室,表现为四脑室肿瘤引起的脑积水症状和体征。,表现,位于脑室内,有时似悬浮于脑脊液中, 肿瘤边缘清楚,光滑或有分叶; 肿瘤位于第四脑室时,瘤周围可见环形或弧状低密度影,为残

15、存的第四脑室;,平扫多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密度多均匀,偶见低密度坏死区; 25病灶内有钙化,呈点状或较大团块状; 肿瘤多为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 常伴有脑室系统明显扩大。,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MRI表现,一般位于脑室内形成充盈缺损,常呈分叶状或菜花状; T11WI以等信号为主,内有因钙化或出血所致的低信号和高信号; T21WI肿瘤呈等或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 可因堵塞大部分或整个脑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因肿瘤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在发生阻塞前或阻塞的远端脑室系统内发生脑积水是其比较特征性的表现; 肿瘤明显强化,强化后肿瘤的分叶状或菜花状形态更明显。,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

16、(平扫),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右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平扫),右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病 理,起源于后髓帆外颗粒层的残余胚细胞,好发于小脑蚓部; 肿瘤血管丰富而呈紫红或灰红色,肿瘤界限比较清楚,质地较脆; 可见坏死,钙化、囊变少见; 可沿脑脊液途径种植转移。,临床表现,主要发生于小儿,儿童第二位常见肿瘤; 头痛、呕吐、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复视和视力减退; 体检可发现视乳头水肿、眼球震颤、轮替运动障碍、斜颈和外展神经麻痹; 病情发展较快,一般为半年至1年; 肿瘤对放疗敏感。,CT表现,颅后窝中线区圆形或类圆形的高密度肿块; 边缘较清楚,周围环绕有低密度水肿带; 10%15%可见斑点状钙化,有较小的囊变坏死区,大片出血者少见;,肿瘤均匀一致的中等至明显强化; 第四脑室前移可呈弧线形变扁,伴幕上脑室明显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