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课堂实 录(余映潮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221867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路难》课堂实 录(余映潮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行路难》课堂实 录(余映潮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行路难》课堂实 录(余映潮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行路难》课堂实 录(余映潮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行路难》课堂实 录(余映潮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路难》课堂实 录(余映潮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路难》课堂实 录(余映潮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路难行路难课堂实录(余映潮版)课堂实录(余映潮版) 教学时间:2009 年 4 月 17 日 教学地点:广西南宁二中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屏显 1)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 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 744 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 美好未来的心情。 (学生朗读) 师:皇帝把李白召到宫里去,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 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再读背景

2、材料。 (屏显 2)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学生朗读) 师: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在课题旁边。 “怀才不遇”是说,有才能但是无法施 展。 师:看我们的学习任务: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屏显 3) 学习活动(一)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师:吟读之前,拿起笔划出这样几个地方。 勾画两个字。 “玉盘珍羞”的“羞” 、 “直万钱”的“直” 。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 是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 再画两个字。 “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 。这两个字

3、的 含义很重要。 “济”,渡过。 “箸”,筷子。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 再画两个词。 “长风破浪”,原来的表达是“乘长风破万里”,比喻的是一种境界,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 “云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为一个“云”字,“云帆”这个词显得 特别高雅。 师:请大家齐读课文,我来听一听。 (学生齐读课文) 师:好。我觉得节奏有点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 食(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 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教师示范四 三节奏)停杯投箸/不能食,

4、拔剑四顾/心茫然。如果读成“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模仿学生 二二三节奏)就不行了,对不对?好,一起来读。 (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师:这次好听多了!聪明!我刚才听出来一个很好的地方,你们比较注意这首诗情感的抑扬。 有两句我们还能再体会一下。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抑好还是扬好呢?一定是抑。最后一句呢?一定是扬。来,再试。第二句要比较地抑,最后一句要很好地扬。 (学生第三次齐读课文) 师:好。最后一句我们再来学读一下,跟我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太好了,有些同学读得很有感受似的。 师:下面思考一个问题:感受诗中的美句。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开始思考,并且用笔写 下你的感

5、受里面的关键词。 (学生思考,批注) 师:好,我们试着来交流一下。刚才我看见大家很用心,现在来谈谈你所感受到的诗中美 句。请举手发言。 (学生举手) 师:谢谢你。 生 1:我觉得诗中美句是最后一句。 师:请你阐释。 生 1:前面已经说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后仍然要说 “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表明作者虽然遭受排挤,怀才不遇,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这 是一种人格美。 师: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奋发图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谢谢你。 (学生举手) 师:谢谢。 生 2:我觉得第四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很美。这里运用了吕尚和伊尹 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前

6、途的希望和信念,这种信念美我也觉得很美。 师:用典故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好,继续。 生 3:我觉得美句是倒数第二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它说出了作者当时怀 才不遇的心情,感叹内心的凄苦。 师:反复、反问,表达了一种悲怆的情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 好像在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的时候,突然又让我们眼前一亮。真美。 生 4:第三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里不仅有一种描写美,而且我认为, 黄河不可能任何时候都那么容易渡过,而太行山此刻也已经雪满。这里表现他有计划的时候, 大自然也仿佛在和他作对,这就表现了他在官场上的不

7、得志和内心的忧郁。 师:前途无路可走,这里好像是实写,好像是写自然状况,实际是虚写,是用比喻来表现作者 现实心情的迷惘。这里是写心情、写感觉的,它和“行路难,行路难”这个句子密切地照应。师:好,我们把发言再集中到课文里最美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 面来。 (学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这个句子为什么美?我们来体会一下。 (屏显 4) 乘风破浪,沧海扬帆。 意境开阔,壮思飞扬。 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师: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 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这样评价,说它是 “千古雄句,激荡人

8、心” 。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 请做记录: (屏显 5) 课中微型讲座(一) 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行路难因警句而格外让人喜爱,是一首情韵飞扬的诗歌。 师:下面我们来再感受一首诗,请大家读出这首诗中你们熟悉的警句。 (屏显 6)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生齐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9、花。 师:这样的句子,可以超越作品、超越时代,它还将继续超越下去,给我们以教益。让我们 再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 师:这个学习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理解诗中的难句。 (屏显 7) 学习活动(二)说读理解诗中的难句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理解诗中的难句。 师: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涉及到了几个难句,这里我提出两个难句需要大家来阐释,这两个 难句弄懂了,这首诗也就懂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第一个层面,要阐释它的含义;第二个层面,要阐释它 的作用。好,开始思考。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 师:

10、同学之间,两两交流。 (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好了,全班交流,自由发言。 (学生举手) 师:请你来,谢谢。 生 5:我想说第三句,它有两层意思。作者想渡过黄河,但黄河结冰不能通过;他想登上太 行山,但因为雪满他不能登山。这两句给我的深层感受是,作者有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负,但 是因为社会上、官场上的阻扰,不能让作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师:嗯,很好。谢谢你的演讲。 师:而且你有一个很有个性的地方,用手势助说话。阐释得很好,我就不接着你的话继续 阐释了。 生 6:我选第四句。作者引用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有识人才的人发掘他,让他有一番作为。 师:第二句

11、说得特别好,希望有人给他机会,使他得到重用,让他实现自己从政的理想。这 两位同学的发言基本上把这两个句子解释清楚了。我再来阐释一下。第三句是用喻,就是用 比喻。连续用喻,来描绘自己现实的困境,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第四句是用典,就是用典 故来表达自己的希望、憧憬、梦想,同样也是写心情。 好,我们再来学一种知识。 看屏幕。 (屏显 8) 课中微型讲座(二)用典,以传情达意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行路难:一首因用典而情意深长的诗。 师:比如说“卧薪尝胆”,它既是词语又是故事。我们也常在口语中用到它

12、,这就是典故。 我们在运用成语的时候,很多都是典故。 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 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 、 “我要当官”,而是用典故来说话。 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 (屏显 9)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这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学生齐读) 师:你看,从表面上看,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希 望委以重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齐读。 (屏显 10)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

13、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 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我拔出剑来,四处看着,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 上太行,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 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将挂起高高的船 帆渡过茫茫大海。 (学生齐读) 师:两个难句都是婉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两个句子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读懂了。 再来看另外一首诗,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 (屏显 1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

14、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学生齐声朗读) 师: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 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师:“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这就是 话不直说。 师:警句是哪两句?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师: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被人们广泛运 用,它的寓意是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更加美好的事物在前面呢。用典和警句都是诗歌里高层次 的表达技法,我们在读古诗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下。 师:最后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各自读,大声读。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书。 师:一起来背,不能背的就读。

15、要求:读出四三的节奏,读出抑扬的表达要求,最后一句要按 照老师教你们的来读。 学生齐声背读。 师: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儿。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屏显 12) 教学结语 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 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这两句话表现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在学习上,要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二是告诉我 们,人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 余映潮老师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他又说,“在教学艺术上 我们要孜孜探求这样的境界: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 ”他还说:“学生活动充分,课堂 积累丰富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

16、 ”余老师执教的这首行路难,正是这些教学设 计理念的集中体现。 这节课,能够在如下方面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巧妙的切入 余老师重点运用了“选点精析法”切入文本教学。这种方法要求师生集中目力,努力对 文本中的某一个点如课文的精美处、深厚处、丰满处、奇妙处、疑难处进行足够的咀 嚼品味,进而读通读透全文。本课以 “感受诗中的美句”和“理解诗中的难句”为切入点来 组织教学,通过吟读、联读、译读、背读、吟诵等多种形式朗读,又辅以教师独具创意的两个 微型讲座,自然巧妙地引领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来回穿梭,反复地品读美句和难句。整个课堂教 学思路简约而不失精致,简化而不失精彩,显得极具组合之美、层次之美、层进之美。 二、精致的对话 语文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对话教学,对话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主要的作用是营造一种 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灵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余老师对学生的发 言总是迅速判断,及时点评,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或补充到位,或提升精准,或优化巧妙。这一来 一去的对话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