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单基因遗传病 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06266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0.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单基因遗传病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9章单基因遗传病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9章单基因遗传病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9章单基因遗传病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9章单基因遗传病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单基因遗传病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单基因遗传病 ppt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第九章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病,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九章 单基因遗传和单基因遗传病,第一节 单基因遗传的基本定律,第二节 单基因遗传病,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一节 单基因遗传的基本定律,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分离定律,奥国人,天主教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1 杂交试验,子二代个体数 高茎 矮茎 787 277,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分离定律,2 理论假设和解释 (1)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后来被称

2、为基因。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分别用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表示。 (2)在生物的体细胞内,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殖细胞中只含有单个基因或单个基因 (4)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经杂交同存于一个细胞时,为显性性状。,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分离定律,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分离定律,3 测交:子一代和隐形亲本杂交的方法。分离定律的内容,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 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杂 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 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 子,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 后代。,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分离定律,

3、4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自由组合定律,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P,F1,F2,个体数,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自由组合定律,2对自由组合现象 的解释,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自由组合定律,黄圆 9/16黄皱 3/16绿圆3/16绿皱1/16,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自由组合定律,4 侧交,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1 1 1 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自由组合定律,生物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以均等的机会随机组合到不同的配子中。,5 自由自合定律内容,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

4、、.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1 完全连锁,摩尔根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伴随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完全连锁,如果连锁的基因没有发生交换,作为一个整体想后代传递,这种连锁叫完全连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2 不完全连锁,如果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大部分联合传递,少部分发生了基因重组,这种现象称不完全连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二节 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 disease)简称单基因病(single-gene disorder),是指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

5、遗传病,其传递方式遵从孟德尔定律。,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 系谱及系谱分析,系谱(pedigree)是指从先证者(proband)或索引病例(index case)开始,追溯调查其家族各个成员的亲缘关系和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或某种性状分布)情况等资料,用特定的系谱符号按一定方式绘制而成的图解,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 系谱及系谱分析,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 定义: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是显性基因2 病例:短指,多指等3 遗传分析:致病基因,正常基因a正常人:aa 患者:(少见) a4 患病家庭:a aa a a(少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

6、育出版分社,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病家庭,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 家族特点(1)患者的双亲中往往有一个是患者,且大多为杂合体; (2)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2的个体患病,且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3)患者的每个子女都有1/2的发病风险,故系谱中可看到本病的连续遗传现象; (4)双亲无病时,子女般不患病,只有在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双亲无病时子女患病的病例。,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 完全显性 完全显性是指杂合子患者表现出与显性纯合子患者完全相同的表型。 病例 家族性结肠息肉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

7、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本病患者早期大多数可无症状,最早的症状为腹泻,也可有腹绞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常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好发年龄为2040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例多发性结肠息肉家族系谱,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7 不完全显性 在AD遗传中,杂合体的隐性基因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使杂合体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体与隐性纯合体的表型之间,称为不完全显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 共显性 共

8、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彼此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状态下,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人类ABO血型中AB血型的遗传就属于共显性遗传。ABO血型决定于一组复等位基因。所谓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特定位点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基因。IA 、IB对i为显性, IA 、IB为共显性 ABO血型IA IA和IAi 决定A抗原 A型血 IB IB和IBi 决定B抗原 B型血ii 决定H物质 O型血IA IB 决定A、B抗原 AB型血,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 不规则显性 不规则显性是指有些常染色体

9、显性遗传病,有时由于某种原因杂合体并不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在系谱中会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带有显性基因的某些个体,本身虽然不表现出显性性状,但他们却可以生出具有该性状的后代。不规则显性也称外显不全,多指(见右图)是不规则显性的典型实例。,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上图是一个多指的系谱,2一定是杂合体患者, 其父母表型均正常,那么2的致病基因到底来自父亲还是来自母亲? 从系谱特点可知,2的致病基因是来自父亲(3),这可从2的二伯父为多指患者得到旁证。3带有的致病基因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得到表达,所以未发病。但该基因有1/2的可能性向下一代传递,下一代在适宜的条件下又可表现出多指

10、症状。,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0 延迟显性 延迟显性是指某些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在生命的早期不表现出相应症状,当发育到一定年龄时,致病基因的作用才表现出来。,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就是一种延迟显性遗传的疾病,致病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杂合体在青春期无任何临床表现,常于40岁以后发病,多数以舞蹈动作为首发症状。开始不自主运动较轻,以后症状不断进展。杂合子患者的后代都有1/2的发病风险,对于未患病的个体,并不能确定其没有致病基因,可能还没到发病年龄。如系谱中1、2、 4、5,一例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家族系谱,科学出

11、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定义: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是隐性基因2 病例:白化,先天聋哑等3 遗传分析:致病基因 a ,正常基因正常人: a(携带者)患者: aa4 患病家庭: a a,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家庭,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 家族特点 由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它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等; 系谱中患者的分布往往是散发的,通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有时在整个系谱中甚至只有先证者一个患者; 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此时出生患儿的可能性约占1/4,患儿的正常

12、同胞中有2/3的可能性为携带者; 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要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得多。这是由于他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往往具有某种共同的基因。,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例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家族系谱,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 病例: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于患者体内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使患者体内酪氨酸酶缺乏而导致黑色素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白化症状。患者虹膜、皮肤、毛发缺乏黑色素,羞明。现以a表示该病的致病基因,与其等位的正常基因为A,当一对夫妇均为携带者时,他们的后代将有1/4的几率是白化病患儿,3

13、/4的几率为表型正常的个体,在表型正常的个体中,2/3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 近亲婚配的危害医学遗传学上通常将3-4代内有共同祖先的一些个体称为近亲。近亲婚配的危害主要是子女中患病风险比非近亲婚配高,这是由于近亲婚配后代基因纯合的几率比随机婚配高。 父母和子女之间以及同胞之间,任何一个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2,称为一级亲属;一个人和他的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4,称为二级亲属;表兄妹或堂兄妹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8,称为三级亲属;依次类推。 如果某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为1

14、/50,随机婚配出生患儿的风险为1/501/501/41/10000,表亲婚配出生患儿的风险为1/501/81/41/1600,二者相差6.25倍。如果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为1/500,二者相差60多倍,因此近亲婚配会增加群体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而且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愈少见,近亲婚配的危害愈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8 选择偏倚与校正,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四 X-连锁显性遗传,1 定义: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显性基因2 病例:抗维生素性佝偻病3 遗传分析:致病基因D正常基因d男性正常 男性患者d D女性患者 女性正常DD(少见) Dd dd,科学出版

15、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四 X-连锁显性遗传,4 患病家庭,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四 X-连锁显性遗传,5 家族特点 人群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一倍,前者病情常较轻; 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名是该病患者; 男性患者的女儿母亲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 女性患者(杂合子)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是该病的患者; 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这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四 X-连锁显性遗传,6 病例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X连锁显性遗传病,它与一般佝偻病不同,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能力和小肠对钙、磷的吸收能力均不健全,造成尿磷增加,血磷降低,使患者的骨质钙化不全而引起佝偻病。患儿可有O形腿、X形腿、鸡胸等骨骼发育畸形和生长缓慢等症状。治疗这种佝偻病时,采用普通剂量的维生素D和晒太阳均难有疗效,必须使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和磷酸盐才能收到治疗效果,所以人们通常称之为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四 X-连锁显性遗传,一例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的家族系谱,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五 X-连锁隐性遗传,1 定义: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隐性基因2 病例:红绿色盲,血友病3 遗传分析:致病基因d正常基因D男性正常 男性患者D d女性正常 携带者 女性患者DD Dd 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