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98899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基础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基础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基础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基础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藏象学说,第二章 藏象学说,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目的要求】,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及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 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掌握六腑的主要功能和生理特性。 掌握脑和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它是中医

2、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藏象学说是,研究,的学说,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那什么是藏象呢?,【主要内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三、藏象学说的特点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一、藏象的基本概念,素问六节 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藏象”二字,首见于,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象之涵义有二,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 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 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

3、人善怒,南方色赤,入通于心,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脏,明白什么是藏象了吗?,“藏”与脏器的区别,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 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 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 分析而获得。,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 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 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藏,脏器,心,内脏、 感觉器官,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三)古代哲学思想

4、的渗透(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古代解剖知识,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取象类比,整体观察,察外知内,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概括、抽象、推理,归纳,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客观+主观,三、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四、藏象学说的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 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思 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 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四、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

5、“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脏腑形体关窍联结成有机整体。,(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藏象学说的第二个特点:将人体和天地置于同一体系中考察研究,强调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藏象学说五脏 肝、心、脾、肺、肾 五脏和五时相通应 养五行 木、火、土、金、水 肝通春气 春温之气 五时 春、夏、长夏、秋、冬 心通夏气 夏热之气 五方 东、南、中、西、北 脾通土气 长夏之气 五气 风、暑、湿、燥、寒 肺通秋气 秋凉之气 五化 生、长、化、收、藏 肾通冬气 冬藏之气 五色 五味 五音,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五脏 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 相互关系的系统理

6、论,是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 化的解释性模型。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虽部分可从观察其 形态结构来获得,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阴阳 的运动变化来认识的。,(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1.五脏之精,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之精,五脏之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 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极细微 物质。一身之气分布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 故脏气,既可以说是由五脏之精所化生的,比精更 细微的运动不息的物质,也可以说是由一身之气按其不同的成分构成分布到五脏而形成不同 结构和功能的气。,2.五脏之气,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

7、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挥应有的功能。,3.五脏之阴阳,(二)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1.五脏藏精 2.精化为气 3.气分阴阳即五脏之精化 生五脏之气,五脏 之气分为五脏之阴 和五脏之阳。,五脏藏精,气,精化 为气,气分阴阳,第二节 五脏,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 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主要内容】: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心的特

8、性 联属功能,概 述,心的解剖位置(血肉之心),心的形态结构,心脏尖圆,形似未开的倒垂莲蕊,色红,中有孔窍,外有心包围护,稍大于本人的拳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灵枢口问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脉度 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主血脉 主神志 (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功能,联属功能,心的特性,心在五行属火 在色为赤 在味为苦 为阳中之阳脏 应于夏气而主长养,主血脉藏神,(

9、一)心 的 主 要 生 理 功 能,心主血脉,主-主持、管理、主宰,脉血脉,为气血运行 的通道,又称“血之府”,心主血脉,心气能够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中运行 流注全身,进而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脉的含义,两大方面,主血(行血、生血 ),主脉(血府、脉象),血心脏及全 身的血液,(1)主血 心主血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作用, 主要是依赖于心气的推动。心气充沛 心的搏动泵血 心气的推动调控,素问五脏生成篇 :“诸血者,皆属于心”。心气在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活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血液循环的动力、根本。心生血 -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2)主脉,心主脉

10、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通畅心气充沛 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心主血脉也必须赖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盈 和脉道的通利心气充沛(阴阳协调)血液充盈 是保持血液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脉道通利 ( 其中心气起主导 作用),.心主血脉是否正常,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观察,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神志活动,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脉象 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面色 面色红润光泽。舌 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胸部感觉 胸部舒适,感觉正常。血盈脉充 养神, 则神志清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喜乐有常,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面色

11、舌色 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淡白无华(气血不足),面色淡白无华,面唇青紫,面唇舌晦暗(灰黑),气血不足,脉道不充,且鼓动无力,则脉细弱无力,或节律不匀 ;偏心阳虚则脉迟无力;偏心阴虚则脉细数无力;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则脉涩滞或结代等。,脉象 现代研究认为:脉搏的形成与心肌的收缩能力、心输出量、输出速度、动脉弹性、外周阻力等因素有关。,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胸部感觉 心悸,胸闷,甚则憋闷刺痛。,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心藏神的概念,(一)神的含义,(二)心主藏神的含义,神的含义,(1)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2)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

12、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藏神的含义,含义: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2.心主神志,(1)接受外来信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外界事物作出判断。(2)心对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主宰作用“五脏六腑之大主”(3)心还主宰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精神、意识和思维素问宣明五气篇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情志所伤 心神 相应的脏腑,心藏神正常的生理表现,主宰精神活动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主宰生理活动主明则下安,全身各脏腑功能统一协调,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正常,心藏神异常的病理表现,心神不足精神萎

13、顿,神思衰弱,反应迟钝。神明被扰神昏,谵语,狂躁,举止失常。,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全身各脏腑功能失去协调,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1、,2、,心神不足,心的气血不足,则必然影响到心神,表现为失眠、多梦、健忘、神思衰弱。,神明被扰,痰火扰动心神,神志昏乱,则表现为狂躁不安、哭笑无常、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关系濡养主宰 心血的充盈度的影响。 受心神的主宰。,血液,神志,关于“脑主藏神”与“心主藏神” 1.文献记载:,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 汪昂: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内经:头为精明之府,2. “脑主藏神”与“心主藏神”的关系: 将神志活动归属于心,反应出中医脏象学的特点即以五脏为中

14、心的整体观。,(二)与体、华、窍、志、液关系,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心在体合脉,含义:心与脉相互配合,以完成血液的正常运行。生理意义心主血脉心气为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病理意义 脉跳失常,脉为血府运输血液,约束和促进血液循环。,血行异常,心其华在面,含义:心的功能状态,常可从面部的色泽变化反映出来。,从面象观察心主血脉的原理,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有光泽, 若功能失常,就会出现面色无华、晦暗青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素问五藏生成“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生理意义:头面部血脉丰富,面部组织薄嫩,易于观察

15、,故面色可反映心脏功能之盛衰。,心血瘀阻面色青紫。,病理意义,心血亏少面色苍白无华。,心气不足面色白光白、晦滞。,面色红润,此图为健康人图,面色红润滋润有光泽。提示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心功能良好。,心气虚则面色白光白 晦滞,心血虚则面色苍白,心脉瘀阻 面色晦暗,心在窍为舌,含义:舌为心之外候,心有变化,舌能很快地发生反应。,窍,即孔窍。在窍,即是开窍(下同)。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窍,经脉相互联系 心经的别络、经筋上系于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心主血脉,舌体血管丰富,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 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也。”,舌与言语、声音有关,察舌可以测知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生理意义 舌质红润,运动自如,味觉正常,语言流利。血脉失常舌质颜色异常,如淡白、红赤、青紫、瘀斑等。 病理意义神志异常舌强,舌卷,语謇或失音。,心气虚则舌淡白,心阴虚则舌红绛,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心在志为喜,心功能失常,喜乐无常。,含义: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的喜有关。,喜,属于对外界刺激的良性反应,正常的喜 志有益于心主血脉的功能,有益于身心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