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6537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4.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源性疾病监测,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喻成华二o一七年五月,一、概念( 一)食源性疾病: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源性疾病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公布的数据,仅2010年:全世界死于食源性和水源性腹泻约220万人,190万儿童。 食源性疾病监测:美国、丹麦、澳大利亚、欧盟,日本。 我国:2001年建立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 201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二)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

2、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我国政府一直把食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多年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对食品实行严格的安全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思明显提高。,病源物-致病因子(实验室检验);传播媒介-食物(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临床诊断)。,(三)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要素:,二、食源性疾病的病因分类,(一)食物中毒:凡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指被致病菌及其毒素、化学毒物污染或含有毒素的动植物食物)后所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3、统称为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凡食入非可食状态(未成熟水果等)食物、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因摄入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等食源性疾病、或摄食者本身有胃肠道疾病、过敏体质者食入某食物后发生的疾病,均不属于此范畴。不论是一次性还是长期连续摄入“有毒食物”,凡是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也不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以及食物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部分由十堰市疾控中心卫生监测科的王顺恺同志还要为我们培训班做专题讲授,我在这里就不过多的赘述.),(二)疑似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指,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异常病例,以及由

4、两例或两例以上异常病例构成的异常健康事件: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根据省卫生厅要求,我市从2013年元月份起,全市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实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常规监测,逢“疑”必报。医疗机构发现符合上述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由接诊医生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

5、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经由医院主管部门立即上报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例的复印件。,(三)食物过敏,食物过敏:也称为食物的超敏反应,是指所摄入体内的食物中的某组成成分,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过敏原是指存在于食品中可以引发人体食品过敏的成分。已知结构的过敏原都是蛋白质或糖蛋白。食物不耐受:是不涉及免疫系统对食物的不良反应,如摄食某食物后出现胀气、打嗝、腹泻或不愉快的反应等。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容易混淆,诊断 时应注意区分。: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发病机制不同,A、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至少有30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一次或多次食物过敏事件,食

6、物过敏患病率在成人中约为1 %3%,在儿童中为4%6%。1婴幼儿及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成人。2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比如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牛奶不再过敏;但对花生、坚果、鱼虾则多数为终身过敏。3人群中实际发病率较低。,B、常见的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及食物过敏的症状1、引起食物过敏的食物约有160多种,但常见的致敏食品主要有8类:牛乳及乳制品(干酪、酪蛋白、乳糖等);蛋及蛋制品;花生及其制品:种子储藏蛋白, 包括多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组分;大豆和其他豆类以及各种豆制品;小麦、大麦、燕麦等谷物及其制品;鱼类及其制品;甲壳类及其制品;坚果类(核桃、芝麻等)及其制品。,2、食物过敏症状:一般在食用引起过敏

7、食物后几分钟至一小时内出现,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周。过敏反应的特定症状和严重程度受摄入的过敏原量以及过敏者敏感性的影响。食物过敏者可出现皮肤症状,如发痒、发红、肿胀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口腔发痒和肿胀等;呼吸道症状,如鼻和喉发痒和肿胀、哮喘等;眼睛发痒和肿胀;以及心血管系统症状,如胸部疼痛、心律不齐、血压降低、昏厥、丧失知觉甚至死亡。,C、防治措施和处理原则1.避免食物致敏原 预防食物过敏者发生食物过敏的唯一办法是避免食用含有过敏原的食物。 对含有麸质蛋白的谷物过敏的患者,要终身禁食全谷类食物,应食用去除谷类蛋白的谷类。烹调或加热使大多数食物抗原失去致敏性。2. 致敏食物标签

8、食物致敏原的标识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法规的强制性要求。3. 一旦发生食物过敏,需对症处理,可适当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卫生部于2012年4月实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其中对标注致敏物质作出了规定:如果用麸质的谷物、甲壳类动物、鱼类、蛋类、花生类、大豆类、乳制品、坚果类等做配料,或者是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物,宜在配料表中使用容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美国于2006年1月1日实施的食品过敏原标签和消费者保护法案中规定:对于含有牛奶、蛋类、鱼类、贝壳、坚果、花生、小麦、大豆等八类食品过敏原的食品,食品生产商或包装商必须在食品包装标签上明示。,4、母乳喂养是预防食物过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婴儿肠

9、道不成熟期可减少接触异体蛋白的机会。母乳可长期、积极影响婴儿的免疫系统。母乳中的特异抗体可诱导粘膜耐受而不发生过敏。,(四)其它:如感染性腹泻(法定报告传染病)、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慢性中毒等。,三、食源性疾病的病因分类,(一)、生物性1、细菌及其毒素 2、病毒和立克次体: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1968年得名,无菌性胃肠炎。 CDC估计每年全美有920 万例食物相关疾病由诺瓦克样病毒引起,2010年广东报道水污染引起)以及 脊髓灰质炎病毒等3、寄生虫和原虫: 绦虫、旋毛虫、弓形虫、孢子虫等寄生虫以及阿米巴原虫,4有毒动物:有毒鱼类(如河豚鱼)、有毒贝类(麻痹性贝类)和其他

10、有毒动物。 5、有毒植物: 毒蕈、苦杏仁及木薯、粗制棉籽油等。6、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展青霉素、雪腐镰刀菌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酮、棕曲霉毒素等。,4有毒动物,5、有毒植物,6、真菌毒素,(二)、化学性因素:主要包括农药、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重金属(铅、铜、汞、锌)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二恶英、生物毒素、氯化联苯等)。( 三)、物理性因素:放射性物质、核素。,A、附录: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名录,一、细菌性感染疾病 1 霍乱 2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 3 伤寒和副伤寒 4 布鲁氏菌病 5 非伤寒沙门氏菌病 6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病 包括产毒素性大肠埃希(ETEC

11、)、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 等致泻大肠埃希菌 7 志贺氏菌病 8 肉毒梭菌病,9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10 副溶血性弧菌病11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病12 蜡样芽胞杆菌病13 空肠弯曲菌病14 单增李斯特菌病15 阪崎肠杆菌病16 其它,二、病毒性感染疾病17 病毒性肝炎肝炎18 诺如病毒病19 其它,三、寄生虫性感染疾病20 包虫病21 管圆线虫病22 旋毛虫病23 其它,四、有毒动植物所致疾病24 毒蘑菇中毒25 菜豆中毒26 桐油中毒27 龙葵素中毒28 河豚毒素中毒29 麻痹性贝类

12、毒素中毒30 其它,五、化学性中毒31 有机磷农药中毒32 氨基甲酸酯农药中毒33 甲醇中毒34 亚硝酸盐中毒35 克伦特罗中毒36 毒鼠强中毒37 钡盐中毒38 其它,六、其他类别39 其它感染性腹泻(法定报告传染病)40 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症41 异常病例,B、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2009,农业部公告第1149号 ) 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共26种: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

13、热、大肠杆菌病(O157 : 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四、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管理,(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食品安全法律规定: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目的:了解我国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掌握主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国家及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跟踪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和食源性疾病暴发隐患,以利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2、食品安全标准 (国家、

14、地方、行业等标准)。,(二)省、市卫计委相关文件,1、 省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鄂卫生计生通201713号)关于印发2017年湖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 (鄂卫生计生通201649号)关于印发湖北省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鄂卫生计生通201565号湖北省卫生计生办公室关于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通知; 2、市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 十卫生计生发201719号关于印发2017年十堰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 十卫生计生办发201741号关于新增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通知; 十卫生计生办发201513号转发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工作规范和卫生计生

15、监督执法机构食品安全工作规范的通知;,十堰市(9) 十堰市人民医院 丹江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郧西县人民医院 竹溪县人民医院 房县人民医院 郧阳区人民医院 张湾区红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茅箭区人民医院,十堰市2017年新增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名单,(三)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原状,(四)2015年我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情况: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2015年的工作安排,我市今年有1家全省重点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太和医院)医院;9家(市县区哨点监测医院全覆盖)一般性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全年共完成食源性疾病主动检测上报腹泻病例894例,实验室检测264例(其中:太和医院为全省

16、重点监测哨点医院:全年监测任务数:200例,已经完成病例上报211例;实验室标本检测任务数:200例,已经完成病例标本检测206例;检出上送阳性标本任务数:12例,实际完成上送14例阳性病例标本。对于9家(市县区哨点监测医院全覆盖)一般性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今年因省级培训和文件下达都比较晚(4月份下文,5月份培训)没有做出硬性要求,只要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工作,上报病例即可;故而这9家(市县区哨点监测医院全覆盖)一般性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为:市人民医院上报病例166例;郧阳区上报病例29例;郧西县上报病例47例;竹山县上报103例;竹溪县上报病例100例;房县上报病例1

17、06例;丹江口市上报病例60例;张湾红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病例12例;茅箭区人民医院上报病例60例)。,2、阳性病例(病例-对照)及流行病学调查调工作开展情况:对分离并上送阳性菌株14株。阳性菌株样本均已及时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鉴定;市疾控中心按照2015年湖北省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工作技术方案要求,对分离上送的14例阳性菌株的病例(其中有9例是我市户口,有4例是婴幼儿),对5例1岁以上的阳性病例(病例-对照)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3、2015年全年,我市共发生食物中毒3起;竹山县在2015.6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暴露人数91人,无死亡病例; 张湾区在2015.7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暴露人数3人,无死亡病例。 2015.11.白浪开发区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暴露人数40人,无死亡病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