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1《向沙漠进军》课件北京课改版_5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163205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1《向沙漠进军》课件北京课改版_5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1《向沙漠进军》课件北京课改版_5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1《向沙漠进军》课件北京课改版_5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1《向沙漠进军》课件北京课改版_5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1《向沙漠进军》课件北京课改版_5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1《向沙漠进军》课件北京课改版_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1《向沙漠进军》课件北京课改版_5(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向沙漠进军,竺可桢,学习目标,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词语,如竺,逞,肆虐, 感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环境的步伐。,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说

2、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2)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3)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4)说明文的要素: A、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

3、一类的说明文。,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形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现象本质2主要次要3概括具体4原因结果5从特点用途,B、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等。 C、说明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

4、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写作背景:1959年67月,竺可桢沿包兰铁路,到内蒙古、宁夏、甘肃三省、区考察。宁夏的风沙危害是它的考察重点之一。沿途所见,沙漠覆盖路面,威胁农田、水渠、公路和城镇。黄河沿岸的大沙丘、沙泻入水,增大了黄河的输沙量。竺可桢指出,起沙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的看法森、破会草地,过渡开垦、放牧。治沙,首先要树立信心,保护现有的草被和林带。他说:“

5、干旱地区的雨量虽然少,但是要造林种草是完全可能的,有的地方还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以利用”。后来于9661年月9日在热民日报上发表了这篇文章。,检查字词:,1、字: 肆虐( )抵y( ) 逞( )强 干涸( )俨( )然 j ( )水,2、词: 肆虐: 充沛: 逞强施威: 俨然:,n,御,chng,h,yn,汲,任意干残暴的事情。肆,任意地干。虐,残暴。,(雨水、精力)充足旺盛。沛,盛大。,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形容很像。,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 4)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第二部分(58)具体说明怎样治理沙漠。,第一层(56)说明抵御风沙和沙丘的具体办法

6、。 第二层(78)说明如何向沙漠进攻。,第三部分(913)展示人类征服、利用沙漠的美好前景,阅读思考,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刚才有同学说了 “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8,看看沙漠对人 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大家划一 下主干会发现是“沙漠是敌人。”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一开头就点题。,1) 问: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举个例子?)说明除了沙漠是我们的自然敌人外,还有其他的

7、自然敌人。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地震,桑美台风。,2) 问:这个自然敌人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加以修饰?“最顽强”为什么说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范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最顽强的敌人”。(“有史以来”)“不断地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将别人并入自己)” 小结:这段总说了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这段中心句就是这一句。,3) 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的敌人,作者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增强说服力?举例子。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沙漠的危害?请一个同学朗读2,3两段,其他同学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所举的事例。 明确:A,曾是西方文明摇篮的地中海沿岸两三

8、千年来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西方文明摇篮荒漠)B,曾是天然草原区的我国陕西榆林地区由于风沙侵入,关外三十公里变成沙漠。(由天然草原区沙漠),小结:为了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作者举了“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榆林地区”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两三年前古代西方的事例,一个是几百年前中国的例子,时间久远,地域跨度大,充分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由来已久,处处存在。从而突出了它“最顽强”的特征,唤起人们征服沙漠的紧迫感。 第一部分其实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如何征服沙漠,先指名学生郎读第4自然段,并且要求回答问题:沙漠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

9、两种进攻的方式?” 教师讲析:沙漠作为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它向人类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它用风沙作为武器,采用了“游击战”(风沙袭击)和“阵地战”(沙丘移动)的方式向人类进攻。,这一段文字是作者长期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考察工作的结果,因而能够准确地把握自然变化的规律,恰切地进行分类解说。,问题一:对照课文,请同学们指出作者选用哪些动词来突出“沙漠特征”的? 讨论明确:“并吞”、“侵占”、“侵入”、“袭击”、“逞强施威”、“进攻”、“肆虐”、“打死”、“拔起”、“摧毁”、“埋葬”等词语。,问题二:作者遣词造句很有功力,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了力求准确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恰到好处。 讨论圈出(用着重号表示

10、):“一次大风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本段对人们认识沙漠的特征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而认识自然是征服、改造自然的必要前提。通过作者的“因势利导”使读者领悟到防止沙漠对人类的危害首先必须是挡风、阻沙,在“守”和“攻”两种方法中,这一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师生共同分析(57段) 提问:人类征服沙漠主要采取哪些办法? 讨论明确:根据沙漠的活动规律,人们用“培值防护林”“培植草皮”以“减小风的力量”和“沙粒的来源”对付“游击战”的办法;用“植树种草”以“

11、固定沙丘”对付“阵地战”的办法。,“培植防护林”和“植树种草”是人们采取的抵御沙漠进攻的办法,这只是被动的“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怎样转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呢?作者的揭示了“风沙”、“植树种草”、“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后,抓住事物的本质指出了征服沙漠的根本问题。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因为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这就能使读者如何改造沙漠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分析(第812段)。在第8段里,作者根据积累的大量资料,详细地说明寻找水源、利用水源是征服沙漠的主要方向;并例举出在我国已具备这方面的条件,说明我国向沙漠进军是完全可能的。,第910段主要讲沙漠是

12、可以征服的。说明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计划地改造沙漠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例如:天山南北的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包兰铁路沙坡头,治沙护路工作提前完成,通车后,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这两段说明了在中国这一古老的土地上向沙漠进军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向沙漠进军的决心和信心。 第1112段,指出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说明向沙漠进军的重大意义。如“中国科学院在新疆托克逊试制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取暖、煮水、做饭。” 概括第二部分的大意:针对沙漠的特征说明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和光明的前景。,游击战,陆

13、地站,师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 本文总结全文,点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鼓舞人们向沙漠进军的信心和斗志。,各种说明方法。 明确: (1)举例子:(例如: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这样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课文中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例子很多。请大家重点掌握。),(2)分类别:(如: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又如: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 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等。提示学生注意:分类时要使用同一标准。并以“人”为例,说明采用的标

14、准不同,分类就不同。),(3)打比方:(如: 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 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4)作比较:(如: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又如: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5)列数字(略),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程度的限制性的词语,更可准确的说明事理,做到表达严谨周密。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这“敌人”的性质就模糊不清;去掉“之一”,在阐述事理上就显得有些绝对。试指出下边各句中哪些限制性的词语是不能去掉的

15、。如果去掉,在表达效果上和原来有什么不同?,1. 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 2.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3.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 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5. 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1.把握事物特征,深入剖析说明对象,写作特点:,2.语言准确、严密、科学,3.文章首位呼应,深化主题,4.恰当的使用修饰语,思考、质疑、讨论,举例说明,请你 找一找,5.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向沙漠进军,危害(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守)-防护林、植树中草,(攻)-武器是水,武器:风沙 方式:游击战、阵地战,图片,板书,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人类最顽固的自然敌人之一沙漠的剖析,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治理沙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对人类改造沙漠取得的初步成绩的介绍,说明了改造沙漠的可能性;同时又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号召,展示了人类改造、战胜沙漠的美好前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