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夺分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语文版)2015年度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4古诗阅读(共53张ppt)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61372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夺分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语文版)2015年度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4古诗阅读(共5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考夺分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语文版)2015年度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4古诗阅读(共5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考夺分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语文版)2015年度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4古诗阅读(共5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考夺分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语文版)2015年度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4古诗阅读(共5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考夺分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语文版)2015年度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4古诗阅读(共5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夺分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语文版)2015年度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4古诗阅读(共5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夺分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语文版)2015年度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4古诗阅读(共53张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古诗阅读,四 古诗阅读,玉林市、防城港市近五年中考题及答案,中 考 模 式 ,2014年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四 古诗阅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从蜀地乘船沿长江东下,不远万里来到楚地荆门旅游。 B.船移景换:崇山渐去,荒野出现,江水也由湍急而变平缓。 C.奇景连连:倒映在江中的月影像是飞来天镜,天上的云气变幻如同海市蜃楼。 D.旅途所见物景令人难忘,而诗人最爱的还是从故乡就一直跟随自己一路远行的长江水。,A,解析 不是来到楚地荆门旅游。李白这次

2、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四 古诗阅读,2013年 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四 古诗阅读,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晴朗的夏夜,月光皎洁,栖息在枝头的鹊儿,以为曙光照临了,惊飞而起,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 B.清风徐来,稻花飘香;群蝉齐鸣,青蛙合唱,仿佛都在说:今年农事要丰收啦,今年农事要丰收啦。 C.翘首遥望天际,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天幕上,忽然洒下几点雨来

3、,词人不得不匆匆赶路。到溪桥一转弯,相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旁的树林边。 D.以上是词人行走在江南农村看到的一幅清新优美的盛夏月夜图景。全词表现了作者故地重游的怡然、喜悦之情。,A/B,解析 A项,错在“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B项,无“群蝉齐鸣”。,四 古诗阅读,2012年 渔家傲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四 古诗阅读,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

4、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四 古诗阅读,2011年 长相思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四 古诗阅读,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解析是因为思乡才心烦意乱。,四 古诗阅读,2010年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四 古诗阅读,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老朋友邀“我”去农家做客。

6、“鸡黍”“田家”透出老朋友家浓浓的田园气息。 B.颔联“合”“斜”两字运用精妙,描绘出一幅绿树环绕、青山斜隐的美丽迷人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C.最后两句写诗人与老朋友相约重阳再聚,表现出老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读后余味无穷。 D.全诗叙述了诗人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流露出诗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D,解析 没有“流露出诗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意。,四 古诗阅读,1.咬定教材中的篇目不放松,每篇古诗词力求烂熟于心。课文中所选的古诗词篇幅都不长,且句式整齐,意境优美,朗朗上口,做到烂熟于心,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2.理解诗词中句子的含义,抓住诗词的重点

7、。整体把握和抓住重点相结合,在背诵的基础上,要透彻理解每句诗(词)的含义是什么,每首诗(词)的意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析找出哪一句或哪一联是这首诗(词)的点睛之笔,每一首诗(词)都有脍炙人口的名句,抓住这些“诗(词)眼”便是抓住了重点。,备 考 策 略 ,四 古诗阅读,3.多做练,在使用中理解,在实践中强记,在联系中理解诗(词)句的含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古诗(词)古韵中放飞自己的思想,和古人交流对话,高屋建瓴地从深层次认识、把握古诗词的神韵。,四 古诗阅读,(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

8、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 考 预 测 ,四 古诗阅读,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之任”的意思是“赴任”,“之”即是“往”之意。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诗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与杜少府的远离家乡的宦游之苦。 D.全诗充满了慷慨爽朗的情调,大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气概。,C,四 古诗阅读,(二)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四 古诗阅读,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

9、登飞来峰的感想。 B.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后两句表面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明诗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B,四 古诗阅读,(三)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四 古诗阅读,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诗人

10、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句,写出泰山之美是集人类的智慧来美化而成的,并非自然造就的。“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有义。 C.“决眦入归鸟”句,意思是目送归鸟入巢,眼眶几乎都要睁裂了,表现出诗人的忘情。 D.“会当凌绝顶”句,“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B,四 古诗阅读,(四)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四 古诗阅读,4.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诗人和友人分别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

11、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诗人自己则北向长安。 B.一、二两句即景抒情,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 C.末句中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比寂寞,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D.全诗仅用了杨柳、杨花、风笛三种景物,就把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D,四 古诗阅读,(五)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四 古诗阅读,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想念亲人的愁苦,充溢离情。 B.首联

12、展现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图景,一个“深”字叫人满目凄然。 C.颈联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眷之怀,也包含了对北地(官军)消息的关心。 D.尾联“搔”是愁苦难解时的动作,发短则是年老的标志,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内心表现。,D,四 古诗阅读,(六)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四 古诗阅读,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颔联以一望无际的平野

13、、滔滔奔涌的长江,烘托出诗人拥有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 D.这首诗想象瑰丽,意境幽远。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A,四 古诗阅读,(七)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四 古诗阅读,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清清,却充满历史的血泪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B.向西北方遥望故都汴京,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表达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哀伤之情。 C.青山虽然遮挡住了东去的赣江水,但是军民

14、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是不可阻挡的。 D.诗人傍晚站在江边,被国破家亡的忧愁困扰着,听到鹧鸪鸟的叫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C,四 古诗阅读,(八)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四 古诗阅读,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叙述诗人自己中年以后即厌恶尘俗,信奉佛教,后来即安家于终南山边。 B.颔联“独往”写出了诗人的勃勃兴致和自得其乐;“自知”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C.颈联通过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揭示了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 D

15、.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悠闲于山水、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突出表现了隐退者孤僻的性格。,四 古诗阅读,(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四 古诗阅读,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着的诗人,在蓟北外忽然听到官军收复剑门的消息,高兴得老泪纵横,洒满了衣衫。 B.回头看看,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已不知去向,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自己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

16、狂。 C.诗人忍不住一释积郁,豪放地饮酒歌唱,计划着在春天里与妻子儿女为伴还乡的日子。 D.仿佛觉得,诗人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A,四 古诗阅读,(十)相见欢李 煜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四 古诗阅读,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对“离愁”进行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等,感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的孤影,可想见词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凄凉,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氛围。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上加愁。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