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

上传人:luoxia****01805 文档编号:55146435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角》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43 3 角角4 43.13.1 角角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及表示方法,并在图形中认识角、熟悉角的表示方法; 2理解度分秒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了下面实物,你发现这些实物给我们共同的形象是什么?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类型一】 角的定义 例 1 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在角一边延长线上取一点D; 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析: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错误;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

2、, 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错误;角的边是射线,不能延长,错误;角可以看作由一 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所以只有正确故选 A.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是对角的定义的考查,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有公共端 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需要熟练掌握【类型二】 角的表示方法 例 2 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A BC D 解析: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所以 A、C、D 错误,故选 B.2方法总结: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边是两条射线,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解题 时要善于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

3、干扰,选出能准确描述“角”的说法用三个大写字母 表示角,表示角顶点的字母在中间【类型三】 判断角的数量 例 3 如图所示,在AOB的内部有 3 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 )A10 B15 C5 D20 解析:可以根据图形依次数出组成角的个数;或者根据公式求图中角的个数是:5(51)10.故选 A.12方法总结:若从一点发出n条射线,则构成n(n1)个角12探究点二:角的度量 例 4 (1)用度、分、秒表示 48.26; (2)用度表示 372436. 解析:(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根据 1 度60 分,即 160,1 分60 秒,即 160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 60 即可; (

4、2)根据度分秒之间 60 进制的关系计算解:(1)48.26480.266048150.660481536; (2)根据 160,160得 36600.6,24.6600.41,所以 372436用度来表示为 37.41. 方法总结: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大 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三、板书设计 1角的概念 (1)有公共端点; (2)两条射线 2角的表示方法 (1)三个大写字母,端点字母在中间; (2)一个大写字母; (3)数字或希腊字母 3度、分、秒的换算 160,160.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点出课题,

5、引导学生明确角的初步概念课中给 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总结 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 学生自己去观察有针对性的设计例题、习题,从而完成教学目标34 43.2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重点) 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会用量角器画 角的平分线;(难点) 3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画角平分线、用折纸法确定角平分线的过程,积累活 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重点)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6、有一天聪聪和明明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 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聪聪:“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明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角的比较 例 1 如图,射线OC,OD分别在AOB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AOBAOC.D 错误,故选 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比较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方法探究点二:角度的有关计算 【类型一】 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 例 2 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 (1)求EOD的度数; (2)若BOC90,求

7、AOE的度数解析:(1)根据OD平分BOC,OE平分AOC可知4DOEDOCEOC (BOCAOC) AOB,由此即可得出结论;1212 (2)先根据BOC90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1)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EODDOCEOC (BOCAOC) AOB 12060;1 21 21 2(2)AOB120,BOC90,AOC1209030,OE平分AOC,AOE AOC 3015.1 21 2 方法总结:能够根据图形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是解题的 关键【类型二】 利用三角板叠合进行角度的计算 例 3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

8、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 AOCDOB( )A120 B180 C150 D135 解析:由图可得AOCDOBAOBCOD9090180.故选 B.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通 过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类型三】 折叠问题中角的计算 例 4 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D点落在D处若 EFC119,则BFC为( )A58 B45 C60 D42 解析:将矩形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D点落在D处,EFC119,EFCEFC119,EFB180EFC61,BFCEFCEFB11961 58,故选 A.

9、方法总结:掌握折叠的性质,要善于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折叠前后两图形是完全重合 的,其角不变探究点三:角度的换算 例 5 计算: (1)1532942264032; (2)11036903728; (3)6224174;(4)10243213. 解析:(1)相同单位相加,超过 60 向上一位进 1 即可;(2)先借 1化为分和秒,然后同一5单位分别相减即可得解;(3)每一个单位分别乘以 4,分、秒超出 60 的部分向上一个单位进 1 即可;(4)从度开始计算,余数乘以 60 继续除以 3 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1)153294226403217969741801014; (2)110369037

10、281099560903728195832; (3)62241742489668249378; (4)1024321310242813341427. 方法总结:角度的运算规律为:(1)加减法时将同一单位进行加减,加法够 60 进 1,减 法不够减要借 1 当 60;(2)乘法时将数与度、分、秒分别相乘,然后从小到大逢 60 进 1;(3)除 法时用度先除,把余数化为分,再加上原来的分,用这个数除以除数,把余数化成秒,再加上 原来的秒,再用这个数除以除数,如果除不尽,就按题意要求,进行四舍五入三、板书设计 1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2)叠合法 2角的计算 (1)角平分线;(2)角的折叠 3

11、.角度的换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较、角的和差关系,角的平分线可利用类比线段 的学习方法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较的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对于本节教学要把握以下 几点: 1首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使学生能对角的知识 有一个更深的记忆 2在角的形象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3重叠法是一个难点,但此法比较适用于实际中的比较对于角度的计算要设计各个 类型的教学43.3 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重点) 2能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计算和简单的推理(重点)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

12、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 1173 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 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6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余角和补角及其性质 【类型一】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例 1 如果与互为余角,则( ) A180 B180 C90 D90 解析:如果与互为余角,则90.故选 D. 方法总结:正确记忆互为余角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二】 利用余角和补角计算求值 例 2 已知A与B互余,且A的度数比B度数的 3 倍还多 30,求B的度 数 解析:根据A与B互余,得出AB90,再由A的度数比B度数的 3 倍还 多 30,从而得到

13、A3B30,再把两个算式联立即可求出2 的值解:A与B互余,AB90,又A的度数比B度数的 3 倍还多 30,A3B30,3B30B90,解得B15.故B的度数为15. 方法总结:此题把角的关系结合方程问题一起解决,即把相等关系的问题转化为方程 问题,利用方程组来解决【类型三】 余角、补角和角平分线的综合计算 例 3 如图,已知AOB在AOC内部,BOC90,OM、ON分别是AOB,AOC的 平分线,AOB与COM互补,求BON的度数解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可得AOBCOM18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AOBBOM9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M AOB,根据解方程,可得AOB的12度数,根据角

14、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由AOB与COM互补,得AOBCOM180. 由角的和差,得AOBBOMCOB180,AOBBOM90.由OM是AOB的平分线,得BOM AOB,1 2即AOB AOB90.解得AOB60.1 2由角的和差,得AOCBOCAOB9060150.由ON平分AOC得AON AOC15075.由角的和差,得1 27BONAONAOB756015.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及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利用了补角的性质,角的和 差,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计算,解决问题一定要结合图形认真分析,做到数形结合探究点二:方位角 【类型一】 利用方位角确定方向 例 4 M地是海上观测站,从M地发现两艘船A、B的方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船A在M的南偏东 30方向 B船A在M的南偏西 30方向 C船B在M的北偏东 40方向 D船B在M的北偏东 50方向解析:船A在M的南偏西 903060方向,故 A、B 选项错误;船B在M的北偏东905040方向,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