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十七章_眼视光学眼外肌和弱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34665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十七章_眼视光学眼外肌和弱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十六十七章_眼视光学眼外肌和弱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十六十七章_眼视光学眼外肌和弱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十六十七章_眼视光学眼外肌和弱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十六十七章_眼视光学眼外肌和弱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十七章_眼视光学眼外肌和弱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十七章_眼视光学眼外肌和弱视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视光学,眼球光学 Refraction of the eyeball,一、光与眼的屈光(light and eye) 眼球的光学系统成分由外向内为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Refractive system of eye),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refraction)。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来表达。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单位。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其中焦距 f 单位为米,若焦距 f =lm 时,则 D=1 屈光度; f=2m 时, D=0.5 屈光度,

2、1 屈光度或 1D 等于常说的 100 度。,眼球总屈光力(total diopter of the eyeball)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为58.64D,最大调节时为70.57D。眼屈光系统中最主要的屈光成分是角膜和晶状体,角膜的屈光力大约为43D,晶体约为19D。眼轴长度为24mm。,眼的调节与集合 accommodation & convergence,1.调节 为看清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accommodation)。机制:在看远时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悬韧带保持一定的张力,晶状体相对扁平;

3、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眼的屈光力增加。,2.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称为调节幅度。与年龄密切相关。调节力与年龄的关系如下: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3.调节范围(accommodative range) 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称为远点。眼在极度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称为近点。远点和近点之间的距离为调节范围。 4.调节、集合与瞳孔反应(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 and pupil reflex),集合 convergence,双眼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的现象,近反射,视近物时:眼轴内集调节增加瞳

4、孔缩小,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Emmetropia, ametropia, presbyopia,一、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生不久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该过程称为“正视化” 二、正视(emmetropia) 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非正视眼(屈光不正ametropia):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在调节松弛的情况下,平行光线通过屈光介质后聚集成一个焦点并准确地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三、近视(m

5、yopia)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近视分类(classification of myopia) : 按近视度数(degree of myopia ):轻度近视(mild) -3.00 D中度近视 (moderate) -3.00-6.00D高度近视 (high) -6.00D,按屈光成份分:(refractive component) 轴性近视(axial myopia):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体的曲率正常; 屈光性近视(refractive myopia) :眼轴长度正常,由于角膜和晶体的曲率过大,屈光力高于正常范

6、围,根据调节作用参与分: 假性近视:调节痉挛引起,阿托品散瞳后 消失 真性近视:用药后近视度数不降低或降低小于0.5D 混合性近视:用药后近视度数降低大于0.5D,但未恢复正视眼病因:遗传因素、发育因素、外因,临床表现(Clinical findings):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 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合功能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 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 眼底改变: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状变性,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后巩膜葡萄肿。,并发症:玻璃

7、体液化、浑浊、后脱离,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 矫正方法 采用凹透镜矫正, 可采用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部分患者可有选择地进行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四、远视(hyperopia) 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病 因 :,遗传因素:人的眼球在出生时的直径只有1717.5mm,在出生后1-2岁时发育最快,在4岁 左右基本接近正常,可以达到23mm左右,在17岁时可以完全达到正常。这时如未达到正常(24mm)就形成了先天性远视。 注意:儿童在6岁以前都有+3.00DS左右的远视,这时如果超过+3.00DS就要及时治疗,防止弱视的发生。,

8、根据屈光成份分类轴性远视:眼轴长度小于正常范围,角膜和晶体的曲率正常屈光性远视:眼轴长度正常,由于角膜和晶体的曲率过小,屈光力小于正常范围 按远视度数分类:低度远视:小于3.00D中度远视:+3.00D+5.00D高度远视:大于+5.00D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时难以发现。随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被调节所代偿的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来。,分类 :,临床表现:6岁以前,低、中度远视者无任何症状,因为调节幅度大,近距阅读的需求也较少。高度远视者通常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调节性内斜而被发现。调节性内斜表现为近距内斜大于远距内斜,由高调节性集合/调节比例(AC

9、/A)引起。远视的正确矫正可以减少调节,从而减少调节性集合而消除或减少内斜。612岁时,近距阅读需求增多,特别在10岁左右时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症状。2040岁,近距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的视疲劳症状,部分病人老视提前出现。40岁以后,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隐性部分变为显性。,临床表现总结近视力下降或远近视力都下降,视疲劳,可伴有内隐斜或内斜视在解剖上常有小眼球、浅前房、假性视乳头水肿 矫正方法:凸透镜矫正,与远视有关的几个常见问题 1. 屈光性弱视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在6岁前未给予适当矫正的儿童,通过检查及早发现并完全矫正,同时行适当的弱视训练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内斜远

10、视者未进行屈光矫正,在远距工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工作时使用更多的调节,产生内隐斜或内斜。如果内斜持续存在,就会出现斜视性弱视。 3. 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因此远视者散瞳前要特别注意检查前房角。另外,远视眼的眼底常可见小视乳头,色红,边缘略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五、散光( astigmatism )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病因:,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面发生了改变,或屈光系统的屈光指数发生改变都会导致散光(例如:圆锥角膜、角膜外伤、准分子激光术后等)。,类型:1.规则散光(角

11、膜弯曲度异常所致)最大和最小屈光力子午线相互垂直者。又分:(1)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 9030 位置的散光;(2)逆规散光: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 18030位置的散光;(3)斜向散光:其余方向的散光。,规则散光示意图,2. 不规则散光(角膜或晶状体病变所致)最大和最小子午线屈光力不相互垂直。按两条主子午线聚焦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 1. 单纯近视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2. 单纯远视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3. 复合近视散光:两条主子午线均聚焦在视网膜前,但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4. 复合远视散光:两条主子午线均聚焦

12、在视网膜后,但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5. 混合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后。,临床表现视力:模糊,视疲劳,视物歪头视盘呈斜形边界不清 矫正方法轻度散光如无症状可不需矫正出现视物疲劳、视力下降时,规则散光可通过圆柱镜加以矫正。不规则散光通过角膜接触镜等方法矫正。,六、屈光参差 定义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称为屈光参差,一般为双眼度数相差超过2.5D 临床表现因融像困难出现症状,如交替视力、视疲劳等屈光参差大者,可出现屈光参差性弱视。 矫正小于3D者眼镜矫正。大于3D者接触镜、手术。,七、老视( presbyopia ) 定义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

13、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下降。大约在4550岁出现近距离阅读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临床表现近距离工作困难,需将目标物放得远一些才看得清楚,这种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为了看清目标需要增加调节力,常产生因睫状肌过度收缩和相应得集合过度所致得眼疲劳症状。 治疗用凸透镜矫正。一般正视眼在45岁左右约需+1.00D附加凸透镜片,50岁左右约需2.00D,60岁以上约需+3.00D。手术治疗及激光治疗,老视与远视的区别,常见屈光不正比较,屈光检查方法 Examination of refraction,一、客观验光法(Objective method) 1. 检影

14、(Retinoscopy) :通过检影镜将光线投射入眼,观察瞳孔区的影动,获得眼屈光状态的信息。 2. 验光仪(Automated refractor) :应用电脑验光仪验光。 二、主觉验光法(Subjective method) 在客观验光的基础上,对客观验光结果进行精细调整,以更符合被测者的要求。有直接试镜片法、云雾法等,规范的主觉验光应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 三、睫状肌麻痹验光 眼的调节状况直接影响屈光的检测,因此为了准确获得静止状态下的屈光不正度数,有时需做睫状肌麻痹验光。常用睫状肌麻痹验光的药物:0.51%阿托品。,眼外肌病和弱视 external muscle and amblyop

15、ia,第一节 眼外肌与双眼视,眼外肌的功能(function of EMs) :,协同肌和拮抗肌: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还有其它眼外肌来协助完成,起协助作用的眼外肌,称协同肌。如垂直注视时,上直肌和下斜肌是使眼球向上运动的协同肌。眼外肌的运动尚需相互制约,以免超出所需要的运动范围,相互制约的眼外肌称为拮抗肌。如同一眼内转或外转时,内直肌和外直肌相互制约,即为拮抗肌。 配偶肌:双眼向同一方向共同运动时,使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称为配偶肌,如左内直肌与右外直肌。,二. 双眼视觉(Biocular vision) 1. 双眼单视: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

16、用成为单一清晰像。 2. 感觉融像和立体视觉: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称为感觉融像。在融像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能将另一眼视网膜对应点附近的刺激融合。融合忽略了两个图象的微细差异,但由于此差异的存在,被大脑融合而产生了立体视觉或双眼深度觉。,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1. 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受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单一像,从而出现双重像,称为复视。 2. 抑制:发生斜视后,在双眼视的情况下,同一物体不能同时落在两眼的中心凹上,因而出现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自动关闭一眼的视觉信息的传入,该现象称抑制。,3. 异常视网膜对应(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RC) 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消除复视现象。 4. 偏心注视(eccentric fixation):单眼注视时使用中心凹外一点注视目标。 5. 弱视(amblyopia):,第二节 斜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