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类氯霉素与合成抗菌药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0979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环素类氯霉素与合成抗菌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四环素类氯霉素与合成抗菌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四环素类氯霉素与合成抗菌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四环素类氯霉素与合成抗菌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四环素类氯霉素与合成抗菌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环素类氯霉素与合成抗菌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环素类氯霉素与合成抗菌药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林可霉素类、多黏菌素类和万古霉素类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各是什么?,Review,第37章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第38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Artificial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drugs),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辛志伟,To be master:四环素类、氯霉素和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To be familial with:磺胺类药物与TMP合用的原理。 To be

2、known: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的体内过程特点;其他合成抗菌药的作用特点与临床应用。,Purpose and Requirement,第37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第1节 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 【分类】 天然品:四环素、土霉素、地美环素(去甲金霉素)、金霉素等。 半合成品: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Tetracyclines 2,【理化性质】 为酸碱两性化合物,可与酸或碱形成盐。临床常用其盐酸盐(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脂溶性:半合成品天然品。 【体内过程】 【抗菌作用】 1、抗菌谱(广): (1)大多数细菌:对G+菌作用G-菌;对G+菌青霉素;对G-杆菌氨基甙类、氯霉素;对部

3、分厌氧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无效。,Tab.,Tetracyclines 3,(2)放线菌:青霉素。 (3)“四体” :对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砂眼衣原体除外)作用较强;对螺旋体青霉素。 (4)阿米巴小滋养体:间接抑制。 2、抗菌作用机制: (1)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作用于30S亚基,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及aa-tRNA进入A位,阻止肽链延伸。 (2)增加细菌胞膜通透性。,Tetracyclines 4,3、抗菌作用特点:快速抑菌剂(低抑高杀)。 4、耐药性:缓慢产生。天然品间完全交叉耐药,但耐天然品者对半合成品仍敏感。 耐药机制: (1)增强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表

4、达 (2)细菌对本类药物的摄入减少或增加泵出。 (3)产生灭活酶 【临床应用】,Tetracyclines 5,1、细菌感染:敏感菌(包括耐药金葡菌、丙酸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如痤疮等;对霍乱、布氏杆菌病、鼠疫、炭疽、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作首选药(一般选多西环素)。 2、放线菌病:可作次选药。 3、支原体肺炎:首选四环素。 4、立克次氏体感染:斑疹伤寒、鼠伤寒、Q热、恙虫病等,首选多西环素。 5、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首选多西环素。,Tetracyclines 6,6、螺旋体感染:可作次选药。 7、轻度阿米巴痢疾:选用土霉素(疗效优于其它四环素类药)。 【不良反应】 1、局部刺

5、激:口服有消化道反应,宜饭后服;不宜肌注(可致局部坏死);静注或静滴可致静脉炎,不可外漏。 2、二重感染:大量久用时出现,尤多见于老年、体弱、儿童或久用糖皮质激素者。多西环素较少见(在肠道中多以无活性的结合物或络合物形式存在)。,Tetracyclines 7,3、影响骨牙生长:多西环素较少见,8岁以内儿童忌用。 4、其它:大量久用可致严重肝损害或加重原有肾损害;维生素B、K缺乏;过敏及光敏反应;婴儿颅内压升高、先天性白内障、畸胎等;前庭反应(头昏、眩晕、恶心、呕吐等),以米诺环素多见。 【常用药物】,Tab.,【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肌注吸收慢。 分布:广,其在脑脊液中浓度高(

6、可达血药浓度的45%99%)。 消除:主经肝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尿中原形约5%15%(已达有效浓度),t1/21.53.5 h,有效浓度可维持68h。,第2节 氯霉素类 ( Chloramphenicols ),Chloramphenicols 2,【抗菌作用】 1、抗菌谱(广): (1)多数细菌:其中对G+杆菌、球菌青霉素、四环素类;对G-杆菌中的伤寒、副伤寒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痢疾杆菌作用很强,其它则氨基甙类,四环素类;多数厌氧菌。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无效。 (2)“四体”:对砂眼衣原体作用较强;对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四环素类。,Chloramp

7、henicols 3,2、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作用于50S亚基,抑制肽酰转移酶,阻止肽链延伸)。其作用位点与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接近,合用可产生拮抗作用。 3、抗菌作用特点:快速抑菌剂。 4、耐药性: 产生缓慢且不稳定(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多见;伤寒、副伤寒杆菌,金葡菌少见。 耐药机制: (1)产生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s 4,(2)降低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药物浓度降低。 【临床应用】 一般不作首选药 1、耐药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包括化脓性脑膜炎。 2、伤寒及副伤寒:多首选氟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也可选用本品

8、 3、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一般用于8岁以下儿童、孕妇或对四环素类过敏者。 4、其它:眼科感染;或与它药合用于厌氧菌引起的感染。,Chloramphenicols 5,【不良反应】 1、抑制骨髓: (1)可逆性血细胞减少:与其抑制造血细胞线粒体蛋白合成有关;与剂量、疗程有关,及时停药可恢复。 (2)不可逆再生障碍性贫血:属变态反应,死亡率高。 防止措施: 严格适应症,避免滥用;剂量1g/d,疗程2月(一般7天);勤查血象:34天一次。,Chloramphenicols 6,2、灰婴综合症:表现为呼吸、循环衰竭,新生儿、出生2周内的早产儿不宜使用,必要时剂量25mg/Kg.d。

9、 3、其它:胃肠反应;二重感染(较少);过敏;神经系反应(视神经炎、周围神经炎、中毒性精神病等);可致G-6-PD缺乏者出现溶血性贫血。 【常用药物】 氯霉素:常用。 甲砜霉素:体内不代谢,主以原型经肾排泄。不良反应似氯霉素,但未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灰婴综合征。,第38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Artificial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drugs ),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甲氧苄胺嘧啶、硝基呋喃类第1节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一、发展简况 二、各代药特点 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Tab.,Tab.,人工合成抗菌药 2,【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但富

10、含Fe3+、Ca2+、Mg2+ 的食物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40%);Vd值大(100L);某些组织(肺、肾、前列腺、尿 、胆汁、粪便、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浓度高于血浆,但脑脊液、前列腺液、骨中浓度低于血浆。 消除:部分肝代谢、部分原形经肾排出。,人工合成抗菌药 3,【抗菌作用】 1、抗菌谱(广):G+、G-、铜绿假单孢菌、结核菌、军团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 2、抗菌力:强(为杀菌剂), MIC:MBC1:24倍 3、抗菌作用机理:抑制DNA回旋酶(G-菌)和拓扑异构酶(G+菌)抑制DNA的复制、 转录、损伤修复。,人工合成抗菌药 4,人体的拓扑异构酶在功能上与细

11、菌DNA回旋酶相似,但喹诺酮类对之影响很小,故毒性较低。 4、耐药性:可耐药,同类间有一定交叉耐药。常见的耐药菌包括金葡菌、肠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理:1)改变靶位(DNA回旋酶)结构:gyrA基因突变;2)降低菌体内药物浓度:膜孔蛋白OmpF基因失活降低外膜对药物的通透性; nor A蛋白基因过度表达药物泵出增加。,人工合成抗菌药 5,【临床应用】 可广泛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如泌尿生殖系、消化系、呼吸系、骨和关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外科感染及五官科感染。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3%-17%):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等,与剂量有关。 2、神经系统症

12、状:头痛、眩晕、幼觉、谵妄、惊厥等,与茶碱类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易发生。,人工合成抗菌药 6,3、过敏反应:药疹、瘙痒、红斑、光敏性皮炎 等,用药期间应避阳光直射。 4、对幼年动物软骨和关节的损伤:关节痛、关 节肿胀等,孕妇及青春期(18岁)前儿童忌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含钙、镁、铝等金属离子的抗酸药可降低本 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依诺沙星、环丙少星能抑制茶碱代谢,升高 其血药浓度并延长其半衰期。,人工合成抗菌药 7,【常用药物】第2节 磺胺类(Sulfonamides, SNs)是最早用于临床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结构】 对氨基苯磺酰胺 【分类】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快而完

13、全,注射其钠盐吸收更快。,Tab.,Fig.,Tab.,人工合成抗菌药 8,分布:广,均可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中SD最低(仅25%),故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适用于流脑。 消除:主经肝乙酰化代谢。磺胺类药及其乙酰化物在尿中溶解度不同,其中SD、SMZ溶解度较低,易在酸性尿中析出结晶而损害肾脏。碱化尿液可增加其溶解度。各药经肾排泄时,因脂溶性不同,重吸收率也不同,故半衰期也不同。 【抗菌作用】 1、抗菌谱(广):,(1)多数细菌(G+、G-):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鼠疫杆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等对之敏感。此外,SMZ对伤寒杆菌;SML、SD-Ag对绿

14、脓杆菌也有效。 (2)其它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放线菌、疟原虫等。 2、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喋酸合成酶抑制叶酸代谢,人工合成抗菌药 9,Fig.,人工合成抗菌药 10,3、作用特点: (1)慢效抑菌:不能对抗已合成的四氢叶酸;PABA对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SNs 500015000倍。 (2)脓液、坏死组织(含大量PABA)和普鲁卡因(可分解为PABA)可降低其疗效。 4、耐药性:易产生,同类药间完全交叉。 耐药机制:改变代谢途径(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产生更多二氢叶酸合成酶;产生更多PABA)。,人工合成抗菌药 11,【临床应用】 各种敏感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首剂加倍、维持一定时间、与TMP合

15、用)。 1、全身感染选全身用药类:流脑首选SD;尿路感染宜用短、中效类;其它多用SMZco。 2、肠道感染一般用肠道用药类:重者(有毒血症者)加用全身用药类。 3、局部感染:眼部宜用SA;创面宜用SD-Ag、SML。 【不良反应】 1、肾损害:SDSMZ其它。,防治:多饮水;加服等量碳酸氢钠;定期查尿常规;老年、肝肾功不良、脱水休克者慎用。 2、过敏:可致皮疹、药热,偶见多形性红斑、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剥脱性皮炎。同类药间有交叉过敏。 防治:询问过敏史;除局部用药类外避免局部用药;一旦过敏,停药、抗过敏。 3、血液造血系统损害:可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对G-6-PD缺乏者可

16、致溶血。,人工合成抗菌药 12,人工合成抗菌药 13,防治:勤查血象;注意观察(咽痛、发热、苍白、出血);一旦出现,立即停药。 4、其它:诱发或加重黄疸(临产妇、新生儿、早产儿禁用);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症状。 【常用药物】第3节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 【主要特点】 1、抗菌谱似磺胺类,而抗菌力较强。,Tab.,2、作用机理为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3、单用易耐药,但与磺胺类、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合用,有增效作用(双重阻断叶酸合成,即增效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4、不良反应较少:久用可致叶酸缺乏;有动物致畸作用。 【含TMP的复方制剂】,人工合成抗菌药 14,Tab.,Fig.,【主要特点】 1、抗菌谱广:除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外,多数细菌对之敏感。 2、抗菌机理不详。 3、细菌对之不易耐药,且与其它药无交叉耐药。 4、不良反应较多: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过敏、致G-6-PD缺乏者出现急性溶血。 【常用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