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六十年民生变迁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10840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和国六十年民生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共和国六十年民生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共和国六十年民生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共和国六十年民生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共和国六十年民生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和国六十年民生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和国六十年民生变迁(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共和国60年之民生变迁看,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主讲人:熊炎,目 录,一、衣、食、住、行、健康 60年民生变迁 二、大浪淘沙90年 三、什么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四、反腐倡廉大家谈,60年民生变迁之 服 饰 篇,50年代女人从工,服装多为工装;60年代,服装是思想意识的表现;70年代,服装渐渐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80年代中后期,市场机制臻于成熟,服装流行加快;90年代,突出个性的风尚将服饰带入了新时期;至于21世纪的现在,今年的时尚已不是中国人自己的流行,而是世界潮流。,传统温馨的五十年代,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工装与背带裤,狂热运动的六十年代,军装与雷锋帽、解放鞋,从“

2、中性化”到“奇装异服”的七十年代,知青工作装,的确良,花衬衫,纷繁多彩的八十年代:,健美裤,牛仔裤,喇叭裤,红裙子,多元化的九十年代与时尚风潮:,时尚DIY混搭风,灰色的优雅知性,海滩中的休闲优雅,饮 食 篇,“民以食为天”,60年来的饮食变迁,记录着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变,也见证了新中国60年的繁荣富强!60年,我们越吃越好!越吃越健康!,解放初期“天天盼着吃饱饭” 改革开放前“什么都得用票买”,建国发行的粮票,草根树皮“供不应求”,80年代从“全聚德”到快餐厅,90年代从川菜到海参鲍鱼,意大利海鲜浓汤,沙拉苹果鸡丝,住 房 篇,五六十年代住房小、条件差,七十年代筒子楼,八十年代福利分房,九

3、十年代商品房,别墅,经济适用房,现代化小区,高档公寓楼,六十年住房消费五大变化:,公房变私房 分房变购房 生存到享受 不花钱到花大钱 小区生活更方便,四 交 通 篇,建国初期,我国居民几乎没有汽车,短距离出行主要依赖自行车,曾一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长距离出行则只有依赖为数不多的火车、汽车和轮船。目前,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突破2 200万辆。截至2006年底,我国城镇每百户居民拥有3辆汽车。,建国初期交通不便 60年代卡车和拖拉机 70年代“自行车王国” 80年代摩托车、公共汽车 90年代以来火车、私家车,电动自行车既方便又环保 地铁缓解了交通压力方便了出行 豪华大巴舒服又便捷 快艇让您一览海

4、上风光 飞机成为出差和旅游的新工具,五 健 康 篇,告别缺医少药 迎来医疗机构遍地开花 告别设施落后 迎来医疗环境显著改善 告别无依无靠 迎来医疗保障日趋完善,看病依旧难、依旧贵 假医、假药到处横行 医患纠纷愈演愈烈 医生生存状况堪忧,建国初期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70年代 广播体操一统天下 80年代 街舞、健身操被关注 90年代 “呼啦圈热”遍及全国 2000年以后 健身器材受欢迎 今天 流行全民健身,大浪淘沙90年,党史回顾: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50多民党员 1922年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5名党员参加 1924至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 共同北伐 帝

5、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统治受到沉重打击 1937年 率先举起建立统一战线的大旗 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日 1945年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121万党员 分析国内形式 国共谈判 解放战争 1956年 八大召开 1073万党员 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提出主要发展生产力的正确方针 1956至1976 党在曲折中发展 1977年党员人数3500多万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提出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中来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7年 十三大召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步走 1992年 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 十六届四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6、设的决定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 十七届四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什么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成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党。” 随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研讨学习。胡锦涛同志于2003年7月1日撰文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该文发表在2003年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上,原文标题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7、。,反腐倡廉大家谈,人民网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反腐问题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民众最关注的“”话题。将反腐败问题摆在所有问题的首位,无疑凸显出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一桩桩大案要案被查处,一个个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调查显示 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在提升;但在现实生活中,腐败仍然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究竟应当怎么看当前腐败现象?如何认识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为何说反腐败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从一定意义上讲,“雷声大”体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大和声势大。这些年来,党中央每年都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国务院每年召开廉政工作会议,

8、制定了一个个专门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但用“雨点小”来形容反腐败成效却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我们党不但高度重视反腐败,而且是雷厉风行、坚决打击,不但是“雷声大”,而且“雨点也大”。,一是“真打”,对腐败分子动真格。反腐败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04件,结案13280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8708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66人,还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5548件,涉案金额39.1亿元。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立案351

9、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21人。,,二是“狠打”,严查深挖抓“老虎”。不论职务多高,只要搞腐败,就一查到底,绝不姑息。2009年查处了王益、皮黔生、黄松有、陈绍基、王华元等一批大案要案,正在立案侦查的还有许宗衡、李堂堂、黄瑶、宋勇、康日新、张春江等。“经济有特区,反腐无特区”,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被抓时一位网友的留言,正说明了这一事实。 三是“善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工作创新,推动反腐败工作从着力治标、侧重遏制,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转变,努力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

10、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合力,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为何说“腐败越反越多”是个认识误区?,如果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观察,我国的反腐败形势正在呈现逐步深入、健康发展的态势。这一点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从量化分析来看,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每年受党纪处分人数约占党员总数的比例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03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数量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下降。 从民意调查数据来看,国家统计局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2003-2009年,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69.2%,群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

11、上升到82.6%。这说明反腐败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从国际社会评价来看,这几年不少国际人士对我国反腐败成效给予了积极评价。一位国际反腐专家曾说,中国反腐败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地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腐败现象易发生的原因:,利益诱惑。转型过程中,在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用各种手段来腐蚀干部。同时,社会和其他个人财富增长,对于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于是想用权捞钱。这种内外因素构成的利益诱惑,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 体制漏洞。转型过程中,旧体制已经打破,新

12、体制尚未健全,留下许多漏洞,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留下了很多空间。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双轨制并存的地方,腐败现象就相对严重。当前,因为争取投资、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等而发生的贿赂,正是体制不完善的结果。,监督不力。转型过程中,权力监控制约机制旧的可能失效了,但新的还未及时建立健全起来。权力监控的缺位和弱化,为权力的滥用、腐败的滋生留下空隙。 道德因素。转型过程中,在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一并进来,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的家长制、裙带风、帮派风,或乘虚而入,或死灰复燃。一些干部不顾廉耻,不讲人格,随心所欲,从而跌入腐败的深渊。,因而,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现

13、状,要坚持用全面、客观的眼光来分析,既要看到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又要对当前严峻的反腐败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如何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0年全国“”闭幕后不久,中央很多部门相继在各自网站公布了今年部门预算。中央部门“晒”预算之举,引起了公众的热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能否有效预防腐败,关键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般认为,腐败是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通俗地讲就是“以权谋私”。因而,有人把腐败形容为权力的“影子”,认为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的可能性。政治学研

14、究告诉我们,只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滥用和有效遏制腐败。而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前提是公开透明。要确保权力的合理运行,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就要让权力“晒”在阳光之下。正如人们常说的“腐败是腐蚀剂,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当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权力配置科学、界限明确、行使依法、运行公开,把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逐步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核心是推进权力运行公开。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对于预防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和限制,为权力运行设置“边界”,确保

15、权力既高效运转又正确行使。按照“公开是制度,保密是例外”的要求,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领导干部手中权力大、遇到的诱惑多,如果腐败,造成的危害也更严重。应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认真落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如实报告住房、投资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

16、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的监督。,关键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主要依靠力量。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案件中,70%来自群众举报,许多大案要案的侦破也离不开群众参与。应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水平,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得到行使。继续拓展群众监督的渠道,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重视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提高举报网站受理案件的办理质量。,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好制度不执行,等于没有制度。没有执行力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只有下决心、下力气狠抓执行力,才能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效用,才能打开反腐败工作新局面。,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制度落实的各项措施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时限和阶段性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执行和维护制度,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