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107978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一、气管切开后护理的重要性,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命安危 护理不当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原发病加重 降低脱机的成功率 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导管阻塞 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 气道内痰痂形成 气道异物可影响肺通气或换气功能 导致缺氧窒息,感染,进入气道的气体未能充分湿化 周围皮肤细菌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污染 造成切口感染 鼻饲胃液反流误吸 平卧位是最危险因素 口咽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感染源,感染,雾化器及其管道 呼吸机环路 贮液瓶等清洁消毒不彻底 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病室内空气 环境 污染 医护人员的手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气道狭窄 气

2、道损伤长期反复感染多次气管切开或更换套管 造 成机械性损伤长期机械通气,脱管 颈部肿胀急速消退 手术结束时系带过松 套管下纱布过厚 病人意识不清躁动拔管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加强气道湿化1、湿化剂的选择 药物加生理盐水 (传统)无菌蒸馏水和0.45%生理盐水1.25%碳酸氢钠溶液气道冲洗,2、湿化方法人工鼻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和持续滴注湿化 3、吸入气体加温使用加温湿化器 32364、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加强吸痰护理 1、吸痰时机翻身拍背时 肺部有啰音并行体位引流后气道压增高时及气囊放气时对咳嗽反射好的病人 适当刺激病人让其自行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

3、口喷出 再吸净切开口内残留痰液 可避免深部抽吸,2、吸痰时供氧 吸痰前后各给于3min纯氧 设置按钮 一次性吸痰三通管 3、吸引负压的控制 10.6415.96kpa 婴儿7.9810.64 避免深部大负压吸引,4、吸痰方法选择软质、圆头、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硅胶管吸痰前用生理盐水试吸并冲洗吸痰管 中断负压,自气管切开处的内套管中插入 深度1012 cm 然后边退边吸 旋转退出 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动作轻柔 不可反复上下提插严格无菌操作 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4、吸痰方法,预防感染,1、气管切开的护理须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使之保持干燥一次性无纺布气管沙布垫氧

4、疗法2、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及误吸,预防感染,2、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及误吸 口腔护理日三次 口腔清洗液选择: PH值高时:2%3%硼酸液 PH值低时:2%碳酸氢钠液 PH值中性时:1%3%双氧水 生理盐水 鼻饲病人病情允许头部抬高30451h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病室环境要求: 单人间 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 室温2022 湿度60%70% 空气消毒 MJK型空气洁净器 保护性隔离 严格控制探视 吸痰采用封闭式气管内吸引可明显降低环境污染,预防感染,4、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洗手 : 操作前后 公用器械的消毒及灭菌:雾化器及管道、吸引器导管及储液瓶应每日清洁消毒湿化瓶及湿化器内应放蒸馏水

5、 日更换一次 补充液体时应倒掉剩余液体清洁后重新放入无菌蒸馏水 呼吸机环路每7天更换一次可降低VAP的发生,气管套管的护理,1、内套管消毒 常用煮沸法 每4小时煮沸消毒一次 超强消毒剂浸泡消毒法 2、更换套管 一般术后710d形成窦道,此后每24周更换、消毒一次气管套管,气管套管的护理,3、气囊的护理理想的气体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2.45kPa)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灌注压 气囊测压表,气管套管的护理,3、气囊的护理气囊放气:平卧位 先吸净气管内痰液 再吸口鼻分泌物 不需要定期放气 但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仍然十分必要,脱管的预防及处理,术后早期应加强观察 缚带一定要结死扣松紧适度 随颈部变化及时调整 使用呼吸机病人在翻身、拍背、吸痰时至少由两人合作以保持其头颈部与气管道管活动的一致性 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可给予适当的约束或使用镇静剂,脱管的预防及处理,一旦发生脱管,应沉着冷静,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