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血液生理学blood physiology(178p)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90119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1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血液生理学blood physiology(178p)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医学课件血液生理学blood physiology(178p)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医学课件血液生理学blood physiology(178p)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医学课件血液生理学blood physiology(178p)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医学课件血液生理学blood physiology(178p)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血液生理学blood physiology(178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血液生理学blood physiology(178p)(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生理学 Blood Physiology,主讲人:医学院 马 青 教授,血液生理 Blood Physiology,一、血液的组成、特性和功能 二、血细胞 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四、血型与输血 五、复习思考题,一、血液的组成、特性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 1、组成 2、血浆与血清3、红细胞比容 4、血浆蛋白 理化特性 1比重: 红细胞(1.0901.092)全血(1.051.06)血浆(1.0251.03)2粘滞性 血细胞和血浆蛋白3渗透性:4酸碱度:pH7.35-7.45 血液的功能 1、运输作用2、缓冲作用3、免疫和防御作用4、凝血和止血作用 5、稳定内环境6、调节体温7、维持兴奋性

2、,采血涂片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光学显微镜下血液表现,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 细 胞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40-50) 淋巴细胞血小板 单核细胞 血液水(91-92)电解质血 浆 晶体物质 葡萄糖等(50-60) 维生素溶 质(8-10) 白蛋白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球蛋白,采血 离心 血浆-血细胞 分离,离心后血液细胞,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值: 4050, 3748,红细胞容( hematocrit value, Hct ),Hct 测量, s Hct = -100%L s, : 长度(血细胞)L : 长度(全血)s : 面积,37 44,Hematocri

3、t in Males & Females,高海拔肺病,3、血浆与血清的区别,4. 血浆蛋白 1)血浆蛋白分类,2)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营养作用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缓冲作用 形成渗透压 免疫作用 抗凝和血凝,血浆蛋白电泳图, 理化特性,1比重: 红细胞 全血 血浆(1.0901.092) (1.051.06) (1.0251.03) 2粘滞性 血细胞和血浆蛋白 3渗透压1)渗透现象 2)渗透压:溶液具有吸引和保留水的能力或压力 3)渗透压溶液颗粒数 4)单位: 1mmol/L1mOsm/kgH2O19.3 mmHg2.58 kPa5)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 4酸碱度(pH)pH7.3

4、5时酸中毒 正常时 pH7.357.45pH7.45时碱中毒,血浆渗透压与水肿, 渗透现象 渗透压:溶液吸引和保留水的能力或压力 渗透压ic RT溶液颗粒数 单位:1mmol/L1mOsm/kgH2O19.3 mmHg2.58 kPa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5)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二、血细胞, 概述 1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造血器官:卵黄囊(胚胎早期)肝、脾(胚胎第二月)骨髓(胚胎第五月) 3造血过程:干细胞多系祖细胞单系祖细胞前体细胞成熟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1血液分类,2造血器官,血细胞生成模式图,3造血过程, 红细胞,1形态:双凹圆碟形,直径7-

5、8m 2结构:红细胞膜是典型的液态镶嵌模型 3平均数量: :51012/L(500万个/l); :4.21012/L(420万个/l);新生儿:61012/L(600万个/l) 4功能 5特性 6RBC生成与调节 7促红细胞生成素 8贫血 9. 红细胞破坏,1形态 (光学显微镜照片),1形态 (电子显微镜照片),红细胞直径,2结构,4红细胞功能,1)血红蛋白(Hemoglobin)运输O2和CO2 Hb含量:1216g%;1115g%血红蛋白 珠蛋白(1212)血红素 2)缓冲作用; 3)免疫作用,Hemoglobin珠蛋白(1212)血红素,球蛋白的演变与表达,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祖先蛋白,

6、氧合血红蛋白HbO2-去氧血红蛋白Hb,5红细胞的特性,1)悬浮稳定性 2)渗透脆性 3)可塑性 定义:RBC的可变形性 影响因素: 表面积体积与可塑性呈正变关系; 红细胞内粘度与可塑性呈反变关系; 红细胞膜弹性与可塑性呈正变关系。,1)悬浮稳定性, 定义: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的特性 产生机制:红细胞膜唾液蛋白与血浆白蛋白都带负电荷,产生了同性相斥作用 衡量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定义:1小时红细胞下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正常值(魏氏法):0 15 mm/h;:0 20 mm/h。 关系:血沉与悬浮稳定性呈反变关系。 影响因素:带正电荷的纤维蛋白、球蛋白、胆固醇 红细胞叠连 血沉月经

7、、妊娠、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恶性肿瘤 血沉,1)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悬浮机制,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叠连,2)渗透脆性, 定义: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脆性实验:, 等渗溶液是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1.9尿素。 等张溶液是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盐溶液。如:0.9NaCl(生理盐水)。 渗透脆性与抵抗力呈反变关系。, 脆性实验,高渗溶液,低渗溶液,溶血率与氯化钠浓度的关系,RBC的可变形性,红细胞生成过程,红细胞生成过程,2.血红蛋白累积,1.核糖体合成,3.细胞核排出,原始血细胞,网状细胞,成熟RBC,原始红细胞,6RBC生成与调节,红系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 红

8、系前体细胞 成熟RBC(BFU-ECFU-E) (幼RBC网织RBC), ,爆式促进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BPA) (EPO),肾血流、肾耗氧量EPO生成细胞(肾管周细胞、肝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氧亲和力 成熟红细胞数量,氧感受器,大气氧分压 心脏泵功能 血容量,红细胞生成调节,EPO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成熟,增殖,EPO,1,2,3,EPO作用部位,EPO作用机制,7促红细胞生成素,1)定义:由肾脏和肝脏生成,作用于红系祖细胞和前体细胞,促进红细胞成熟的糖蛋白 2)化学本质:糖蛋白,3)生成器官:肾皮质管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肝 4)基因定位:7号染色体 5)临床意义:红系祖细胞促

9、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缺陷时,易患再生障碍性贫血。,8贫血,贫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贫血的细胞学分类,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9.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寿命120天,破坏RBC器官是肝、脾脾功能亢进,易发脾性贫血,红细胞合成-破坏循环, 白细胞,1分类、计数 1)白细胞(WBC)WBC总数10000个/l 白细胞增多总数400010000个/l WBC总数4000个/l 白细胞减少2) 分类数量 2功 能 3生成调节 1)生成过程:髓系干细胞 粒系定向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白细胞 2)刺激因子:GM-CSG,G-CSG,M-CSG,Multi-CSG(即IL-3) 3)抑制因子:乳铁蛋白,转化生长因子

10、-(TGF-),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 leukocytes,白细胞形态,白细胞分类与计数,2白细胞功能,1)中性粒细胞参与急性炎症反应变成脓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限制速发过敏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3)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肝素、组织胺参与过敏性反应。 4)单核细胞:吞噬作用 5)淋巴细胞: 6)趋化作用 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中性粒细胞,吞 噬 作 用,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趋化作用,白血病,1、定义: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病因和发病机制,

11、 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human T lymphocytotrophic virus-I)引起 电离辐射:核辐射、同位素急淋、急粒、慢粒白血病 化学:苯、乙双吗啉、氯霉素、保泰松 遗传:家族性白血病约占0.7 其他:,Bone marrow aspiration,急性白血病, 分类 临床表现:1、贫血2、发热3、出血4、组织器官浸润: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骨骼和关节疼痛 累及眼部:粒细胞白血病, 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原始或幼稚细胞占30-90高白细胞白血病2、骨髓象:有核细胞,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占非红细胞303、细胞化学,常见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cute lym

12、phoid leukemia(ALL),急性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脾,肝,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慢性髓性中幼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CML),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血小板,1形态:梭形或椭圆形,直径24m 2数量1030万个/l 【 (100-300)109L 】当5万个/l时, 易出现紫癜当100万个/l时, 易出现血栓 3生理特性 4生理功能 5生成调节,脱颗粒髓系干细胞 巨

13、核系祖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BFU-MKCFU-MK), 促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光学显微镜(右) 血小板电子显微镜(下),血小板断面图,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着):胶原血小板糖蛋白(GP)vW因子 2)聚集:血小板相互粘连称为聚集 生理性致聚剂:ADP、肾上腺素、5-TH、组胺、胶原、凝血酶、前列腺素 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等 凝聚时相:第1时相(可逆聚集):损伤组织ADP(外源性ADP)第2时相(不可逆聚集):血小板ADP(内源性ADP) 聚集曲线 聚集机制: 3)释放反应:血小板释放ADP、5-HT、TXA2血小板血栓(白血栓) 4)收缩:血小板收缩蛋白使血栓坚固 5)吸附:表面吸附凝血因子,1)血小板粘附(着) Platelet adhesion,胶原(Fibrinogen)血小板糖蛋白(GP)vW因子(vWF),血小板黏附,黏附,血小板聚集 platelet aggregation,血小板聚集曲线,血小板的聚集机制,细胞膜磷脂,花生四烯酸,PGG2 PGH2,TXA2,PGI2,cAMP Ca+2,cAMP Ca+2,血 小 板 聚 集,磷脂酶,环加氧酶,+,P59_图3-5,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