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制《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体会和思考[发言稿]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089186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编制《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体会和思考[发言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关于编制《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体会和思考[发言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关于编制《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体会和思考[发言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关于编制《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体会和思考[发言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关于编制《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体会和思考[发言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编制《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体会和思考[发言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编制《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体会和思考[发言稿]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编制的体会和思考,张秀媛北京交通大学 ,一、城市停车问题和演化过程 二、城市停车规划编制过程 三、城市停车规划的作用 四、编制条文的主要问题 五、规范编写相关研究基础,一、城市停车问题和演化过程,机动车增长快 停车供给和需求缺口大 停车规划用地少 停车法律法规少 停车管理演化,机动车增长快 北京,深圳,机动化客运出行总量 (万人公里/日),增长情况: 私人小汽车年均增长率约21.2%; 经营性泊位年均增长率17.4% ; 但是,近两年经营性泊位增长率仅有2.2%;,停车供给和需求缺口大 以北京为例,368.2万小汽车,246.2万个停车泊位,机动车车位数小汽车数,=0.6

2、7:1,全市泊位缺口195.6万,机动车车位数机动车数,=1.2:1,合理供应目标,停车规划用地少 北京天通苑,天通苑北站P&R停车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共有438个停车位,1100个自行车停车位。,停车法律法规少 依据物权法第七十四条:建筑、小区车位、车库的优先保障对象 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划【颁布时间】1988-10-03【生效时间】 1989-01-01 各地方:城市停车场规划标准,北京市,2002年底机动车保有量 189万辆基本停车位 62万多公共停车位 12万个其中路侧停车位 3万个2002年机动车增长 27.6万辆停车位仅增长 3000余个,停车需求演化分析,200

3、4年初 北京市中心城客车泊位约100.5万个; 货车泊位约3万个 停车设施主要集中在朝、海、丰三个大区 旧城四区车位密度平均约2138个/平方公里,当时的发展目标 公共停车位数量2008年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8%,2010年达到10% 换乘停车设施提供9000个以上换乘停车位 到2010年2/3以上的停车缺额得到有效解决 完成停车换乘系统规划,引导出行方式转变,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 到2010年,规划建设26处换乘停车设施共9100个车位;,停车诱导信息显示牌发布,停车场停车利用率平均增长10%至25%。,停车诱导系统启用后停车场利用率,技术优化治标与治本,置换空间应用实例小区停车,1、设置路边停

4、车2、减速设施与停车设施相结合3、绿化与停车设施相结合,与停车场相结合的中央保留区,与停车场相结合的减速弯道,绿化与停车场相结合,设置路边停车降低道路车速,二、城市停车规划编制过程,编写目的、依据、原则 审核编写原则 编写思路和过程 编写基础和支撑,城市停车规划规范编制目标、依据、原则,这次规范编制目标 是指导各地区科学合理编制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有效配置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停车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 也为有效引导动态交通分布,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一定的的条件。 此次规范编制依据 国家现行的停车场标准; 科研成果、调研统计数据。 这次编制的原则本着六大原则: 合法原则、适用原则、

5、科学原则、 差别化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土地集约化原则。,审核编写原则,第一项原则,国家标准。 本次规划编制是由政府部门批准发布的,是在国家层面上,大家全体来执行 不是某一个单位的成果,不是主编单位一家的成果 标准技术上的内容比较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专家审查组对标准进行审查的同时,主参编单位有关人员积极发表意见,跟专家共同探讨 不是审查与被审查的关系,是我们共同来审查这个报批稿,第二个原则,全面审查和重点审查相结合。 本次编制的停车规划标准的审查是全面审查和重点审查相结合的原则。 要批准发布,是要来实施的,要求对它整体的框架结构是不是合理,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不是合理,标准的逐章、逐节、逐

6、条都要进行全面的审查 编制组在送审会之前提请审查专家重点讨论、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编制过程中有一些不能确定的问题,还有强制性规定,这些内容作为专家审查的重要的重点,突出重点。,第三个原则,标准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作为国家的技术支持方面标准,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对于我们整个行业发展,它有一个引导性的作用 我们国家标准跟国外标准还是不一样的。在标准技术内容规定方面,在很多方面要突出一个引导性的要求 需要对标准有一些前瞻性的规定 标准一定要能够指导实际的工作,这个标准条款规定要有可操作性,要具体可行。,第四个原则,一定要严格执行标准编写规定。 标准的编写规定和标准的技术内容相结合。怎么样让大

7、家理解、执行我们标准的技术内容方面。 突出标准的编写是不是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写规定,在这个标准的编写方面,做到我们的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条理清晰,用词、用句准确。 能够准确的表达我们所要规定的技术内容。,编写思路和过程,第一方面 编制的思路 以各城市现行停车场标准及规定为基础,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的方法,并结合未来社会经济级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编写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的规范。 首先看一下现状调研阶段,第一个步骤,基本资料收集。 这一个环节,我们主要收集了国内各个城市的现行的停车场标准、规范以及科研成果,主要分析供需矛盾。 第二个环节,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一个是全国典型城市停车标准及规定的调查,另

8、外一个调查是相关停车指标的一个调查。 第三个环节就是数据分析,基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全国中等以上城市停车配件指标的具体情况以及全国典型城市、相关停车特征指标的结果。,第二个方面,规范编制阶段 这个阶段按照我们的归口单位的要求,统一部署进行的,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是初稿编制阶段, 第二个是征求意见稿阶段, 第三个是上报稿阶段, 第四个是送审稿阶段。 知名专家反馈回来相关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形成之后,我们第二次征求了全国典型城市、相关部门级知名专家的意见,同时在网站上进行了公示。送审稿形成以后,等待评审。,第三方面本次编制规范过程中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调研工作。 第一个是停车标准规定及配件

9、指标的调研;第二个就是停车特征指标的调研。,首先看第一个调研目的和结果,是要搜集全国不同规模城市现行的停车场标准、规定,以用来分析不同城市配件指标的差异性和原因。基于此,在2005年12月,在住建部协助下进行了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不同类型城市关于现行停车场规定编制背景及相关的成果。一个是函调,一个是网调。 调查城市分布,基本上涵盖了我们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概念的城市。 调查的结果,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城市目前仍在使用公安部、建设部98年遍布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和停车场管理暂行规定,时间的差异性和我们针对水平发展的超前性,现有的标准和规定无法满足目前的停车需求。,第二,我们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一

10、些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已经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标准,而且在地方性标准中充分体现了差别化供给的原则。 第三,我们根据对建筑物配件停车指标的调查发现建筑物分类的差异性非常大,但是大类还是基本相同的。 第四,具体指标值,各个城市之间差异性很大。基本上不具有趋同性。 这是我们调查的大中城市停车配件指标建筑物分类的一个统计。总的来说,全国各个城市从大类来分,基本上为11类,分别为住宅、办公类、商业场所等等。,第二项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停车指标进行了调查。 目的是为了获得全国中等以上城市公认的停车指标,从而为规范提供数据支撑,保证城市停车规范规划更具有科学和更具有操作性。 为此在2008年5月在住建部协助下完

11、成了这项工作。 第一个指标,通过此类调查得到中等以上机动车总量与机动车停位的关系。 第二个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公共停车位占机动车停车总量的比例关系。 第三是路内停车位数量占总停车位总量的一个比例。 此外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得到停车特征指标的评价指标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次调查,主要采用了函调的方式,调查的对象是全国停车方面的专家,发放问卷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我国内陆,机动车发展水平比较快,停车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城市进行了发放。 这几个指标都得到了反馈。第一,我们得到了各个城市机动车总量与停车位总的比例,在1:1.1到1:1.3。 路边停车位占机动车停车位总量控制范围。 这两项调查,一方面为停车场规划提供条

12、件和奠定基础。另外一方面,也为我们在布局规划章节的编写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第四方面,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一个问题是规范的定位,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规范是给谁用,而且它是作为一个技术标准还是作为一个编制办法。 第二个问题,如何体现这个规划的定位。 第三个问题,规范的名称与内容如何进行统一。 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应用对象到底是谁?因为这个规范是截止到目前,关于停车方面全国性的一个规范,也就是一个国标。在此之前没有可依据的东西。,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跟专家多次沟通,然后在归口单位的指导下,鉴于目前的需求,以及这次编规划的目的,确定本次规范应该是技术规范,服务对象是为编制单位服务,同时应该

13、为审批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第二个问题,本规范如何体现技术标准的问题。也就是说既然定位为技术规范,应该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用数据来体现技术要求。但是根据调研情况,我们也发现各个城市的差异性很大,而且资源供给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关系很难确定,导致指标难以趋同。 在调查停车配件指标过程中具体指标值很难具有趋同性。如果要是在本规范中体现这个数值,只能以范围的方式出现,但是范围,这个规范服务对象不仅仅包括中等城市以上的所有城市,而且还包括小城市,那么跨度非常大。,为了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怎么样去体现呢?我们认为把建筑物配件指标的分类应该放到规范中,将配置指标的单位进行整合,然后统一化。这样在本规范中,就没

14、有停车配件指标的具体数值出现了。 第三个问题,规范名称与目标是如何统一的。经过跟专家实际的沟通和讨论,考虑到这次编规范的实际需求,将规划名称进行了调整,内容也随之按照内容进行了微调。 从征求意见稿之后,就改变为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最后一部分,本规范实施后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规范实施后,基本上能够全面指导和规范群众相关城市不同阶段的停车规划编制,同时明确停车规划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为缓解日益突出的停车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第一,可以指导停车规划编制,从而全面提高城市停车规划编制的水平。 第二,可以缓解城市停车供需矛盾,促进停车产业发展。 第三,也为实现调节动

15、态交通提供了条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三、城市停车规划的作用,建设部是规划标准编制的主体。城乡规划标准不是技术标准,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 对规划编制技术部门的要求。按照法,我们法理上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是第24条,讲了编制单位,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遵循国家的标准,第二个是第26条,要是违反国家标准进行编制的话,要责令改正, 国家之所以要对标准进行管理,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第一个就是规划的规范和设计的规范的关系,城市停车规范、规划规范和城市停车设施设计规范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现在的停车设施,停车规范和我们将来计划

16、要改变的其他的交通的专项规划规范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第三个,规范是怎么样处理好满足大家的停车需求和利用停车场的规划布局来引导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 以人为本,引导需求的关系。,四、编制条文的主要问题,停车场利用率,这个指的是某一时段内建议改成:某一时间段。它反映了停车场在某一时间的拥挤程度建议去掉:因为停车利用率就是这个比值,如果要的话,反映的不是停车拥挤程度,而是利用的程度,利用是多大比例。 4.2.2条中基础建议改成依据,把这个量作为我们的依据去确定。4.2.3换乘停车场,宜使用建议改成需或者是应,这个宜的范围太大了。 4.3里面,城市停车位总量规定,这个是规定好的,还是规划好的?如果是规划,我觉得在某一条文里面比较合适,在这个大标题下,就是一个规定了。,4.3.1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的比例不得小于1:1.1或者1:1.3, 配件停车场车位供给量应不少于城市什么总量的80%,这个应该拆成两条,第一句路内停车场,也不叫控制,直接明确说应少于总量的20%,控制在什么什么以内。然后句号 关于非机动车的问题。 4.3.2非机动车车位供给应,建议改成“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