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08909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九章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九章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九章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九章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交通肇事逃逸案 的侦破,第一节 概述,一、交通肇事逃逸及其危害1、概念: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肇事后,驾驶员为了逃避罪责而逃离现场的案件。2、现状: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逃逸案也时有发生。特别是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后,驾车逃跑现象尤为突出。大城市的郊区、干线公路和城乡道路上经常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而城市中心则较少。,3、交通肇事逃逸事故危害:,1)扩大了事故后果延误了伤者的抢救时间,极易导致伤者死亡或致残,扩大了事故后果。 2)案件性质发生了变化可能由过失犯罪演变成间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伤害罪等。 3)增加了侦破难度侦破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2、,二、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特点,地点:多发生在城乡公路和大中城市郊区, 城市中心区很少发生。 时间:大多发生在夜里。特别是晚10点至早 5点。 受害人:多数是行人和骑自行车人。 车型:多数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很少肇事逃逸。 证据:车辆碰撞痕迹较少,甚至没有。有明显痕迹的车主较少逃逸。 原因:多属于违章驾驶,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公车私用等。,二、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特点,内在条件:肇事车辆没有其他乘员或乘员较 少且关系很近。 外部条件:大都是车流少的道路或时间。 后果:一般都是后果严重,造成死亡或重伤的案件。 逃逸者表现:一般都伪造第二轻微现场,掩盖证据。,案例2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今年3月15日上午,

3、张某骑摩托车带着李某顺着南北路由南向北行驶,途中被害人王某站在路东侧停放的汽车(其自己的车)左旁喝水,张某骑摩托车从王某左侧经过时候,由于对面来车,张为避开来车,将王某撞伤,李某也被摔伤(后鉴定为重伤)。王某汽车内的同伴见此情景后拨打了120。2分钟后张某的朋友赵某骑摩托车路过此处,见发生事故,便问是否有人打过 120,王的朋友说已经打过。后王的朋友便到附近叫人抢救王某。张某和赵某见此情景,就带着李某去医院看病,将王某扔在此处,后王因颅脑损伤死亡。公安机关以肇事逃逸致现场毁坏认定张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问张某的行为是否为逃逸,为什么?,案例2分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4、,造成重大事故以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对被害人实施积极救助,反而逃跑 ,弃被害人于不顾的行为。刑法之所以将交通肇事后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从重打击,是因为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本应尽一切努力救助被害人,保护现场,向公安交警部门报案,接受处理,而且行为人也能够履行这种义务,但逃逸者却违背了该义务,使司法部门不能及时处理事故,事故责任无人承担,也往往使受害人延误治疗时机。因此,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案例2事故认定要点,(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

5、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第二节 交通肇事逃逸案侦查的任务和原则,概念交通肇事逃逸:交通事故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故意驾车或弃车潜逃。 侦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侦查的含义:执行部门:公安机关或检察院工作内容: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措施;活动性质:是一种诉讼活动。,一、交通肇事逃逸案侦查的任务,基本任务:通过侦查可以获取诉

6、讼证据,查明案件事实,防止肇事者逃避侦查。打击和制止交通肇事犯罪活动,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获取诉讼证据主要包括发现证据、固定和提取证据、检验证据。 固定和提取证据的方法有绘制现场图、照相、制作笔录、提取物证等。 查明案件事实:查处案发时间地点后果,确定肇事者,肇事者有无责任能力等。 防止肇事者逃避侦查:防止伪造证据、防止串供、逃跑、嫁祸于人等。,二、交通肇事逃逸案侦查的原则侦查人员在整个侦查活动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公安、检察院、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每个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当事人有权获得辩护。 要依

7、靠群众,实事求是,把握破案时机,依法办案。,第三节 侦破交通事故逃逸案的一般步骤,1、立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检举或自首材料后,经过审查决定作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进行侦查的活动叫立案。经勘查属于交通事故的,填写交通事故立案登记表。 2、制定侦查计划:内容包括案件的初步判断,开展侦查活动的方向,需查明的主要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侦查力量的细致分工,完成任务的期限和要求等。,3、发现嫌疑车辆:嫌疑车辆指被怀疑是肇事车的车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不完整的车号证据,需要检查的相关车号的车; 2)与当事人或有关人员提供的车型特征相仿的车; 3)经勘查现场确定的车种、颜

8、色、型号的车; 4)相邻地区公安机关在紧急堵截的时候,由事故发生地驶来的车。,4、调查取证,确定肇事车和人:对于多个嫌疑人,必须逐个审查,在获得足够确凿证据,证实肇事者时才能认定其责任并依法追究责任。对于证实没有作案的要解除嫌疑。调查取证要做到客观,做到符合实际。 5、破案: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时就可以破案了。破案后要及时填写破案报告表,对重大案件要写破案总结。,第四节 交通肇事逃逸的调查,交通肇事逃逸的现场勘查1、确定现场性质:记清报案人姓名单位,报案依据,现场勘查后确定案件性质,是否属于交通事故。2、肇事时间判断: 从尸体的变化判断; 从伤者的伤口变化判断; 从被刮树枝的损伤处或被压过

9、的草的颜色判断; 从伤者离开现场的时间和范围判断; 从沟槽痕迹判断。,3、车辆行驶方向的判断 根据路面印迹判断:扇面展开面是车辆行驶的后方; 根据树枝等的段端来判断:段端常指向行驶后方; 车上滴下来的油液来判断:油液的尖端指向行驶方向; 根据泥土印等来判断; 畜力车还可以根据蹄子印来判断。,4、寻找车轮或其他遗留印迹、散落物 在大范围内搜寻印迹等; 根据刮痕等印迹寻找证据,推断车型、颜色等; 根据散落物、车箱木屑、玻璃碎片等推断肇事车型。 5、访问调查 调查公路沿线居民等,以便提供线索。,第五节 交通肇事逃逸现场图的绘制,可以利用交通事故现场图对事故进行再现、分析、寻找证据。,第六节 侦破交通

10、肇事逃逸的措施,一、询问证人询问证人应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办案人员负责进行,并且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采取正确的策略方法,使所取得的证言有法律效果。 1、询问前的准备: 确定被询问证人的范围; 了解证人的身份、职业及与肇事者的关系,研究证人可能提供的情况和证明的问题,以便正确地确定询问问题和方式。 拟定询问提纲 研究确定询问证人的先后顺序,确定询问时间地点。,2、询问证人的策略方法 一般要征得证人同意,咋单位或住所进行。必要时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证言。 询问 要个别进行,不能及格证人集中询问。 办案人员要态度和蔼耐心,解除证人的顾虑。 要从实际出发,切忌先入为主。 要针对不同的证人采取不

11、同的方法。,一、询问证人,3、制作询问笔录对每个证人必须单独制作询问笔录,不得把几个人的证言写在一份笔录里。更不准只制作某一个证人的询问笔录,而让其他证人在这个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4、对证人证言进行分析判断对待证人的证言要慎重,既要重视又不能轻信。要认真核对,才能作为诉讼证据加以利用。,一、询问证人,二、追缉截堵,在交通肇事发生不久,肇事车辆逃离现场不远时,或了解了肇事车辆逃跑方向范围时通常采取追缉截堵。 追缉是指判明逃逸车辆的方向后,及时组织警力,顺着逃跑方向寻找。堵截是指发现肇事者两已经逃跑,而通知有关单位出动警力或发动群众在其可能途径的地点进行抓堵。,三、通缉和通报,1、通缉 通缉令必须

12、由县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发出,其他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发布通缉令。各级公安部门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可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范围要报上级公安机关发布。全国范围内通缉应由公安部发布通缉令。,三、通缉和通报,2、通报 是公安机关内部协作侦破案件的方法。 一般是发到有关地区的公安机关内部,不对外张贴。 适用范围更广,除了用作查缉在逃交通肇事犯,还可以用于查明无名尸体、物体等。,四、辨认,常常由被害人、事主或知情群众指认逃逸车和人,识别现场遗留物等。 辨认可以采取公开和秘密两种形式。 注意的问题:(1)辨认前要详细询问辨认人,问清他所了解的被辨认人和车辆特征。(2)要进行混杂辨认,决不能将被辨认人或车单独提出

13、进行辨认。(3)辨认前不能让辨认人看到嫌疑人或车,防止先入为主。(4)多个辨认人要分别辨认。(5)侦查员不能用自己的态度言行影响辨认人指认。,五、鉴定,为了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的问题,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聘请鉴定人时要考虑其专业性,还要考虑和本案有无利害关系。 要明确提出鉴定的问题,根据需要向鉴定人介绍有关案情,鉴定人有权查阅逃逸案的材料。 鉴定结束后要制定鉴定书,鉴定书要对送检单位提出的问题作出科学明确的回答。 核对鉴定结果,若有错误或与案情不符,经批准可以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第七节 勘查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痕迹物证,一、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痕迹物证处理的基本规则 对于案件中发现的物

14、品、文书等,要仔细辨认,判明是否和案件有关,一时无法判断的先按物证处理。 对于可能有物证意义的物品要边观察边记录,对原始状态特征按规定拍照。 遇到混有杂志的检材要提取空白对照样品。 对于提取的材料要选择合适的容器,妥善保管,贴标签、编号、加封。,二、侦查与确定肇事嫌疑人的痕迹 物证及种类,1、根据现场车轮痕迹侦查肇事逃逸车辆 确定前后轮可以推定车辆的行驶方向。 利用车临行时气流形成的尘土沙粒痕迹进行推断; 利用被压得树枝、草棍等判断; 利用粘附有泥土和雪的车轮驶上坚硬路面形成的锯齿印进行判断; 利用车上滴落的油滴、水滴进行判断; 利用超市车辆在干燥路面上形成的痕迹判断; 利用制动带痕迹判断;

15、利用车辆驶过较厚的平面物体形成的中断轮印进行判断; 利用车辆爬坡时形成的曲线形轮印迹进行判断。,2、根据刮擦痕迹侦查肇事逃逸车辆,汽车与行人撞击时,撞击或接触的物体是坚硬的,就是在撞击或接触处产生刮痕印迹。刮痕是判断肇事状态、肇事车冲撞方向的证据。 对肇事逃逸案的受害人的衣服、随身物品、被撞车辆及现场的桥栏杆、墙、电杆、隔离桩等都要进行勘察,发现痕迹应提取并妥善保管。,3、根据现场遗留的油漆侦查肇事逃逸车辆,肇事车辆的油漆片时判明肇事车种类、厂牌、车型的重要依据。也是证实犯罪事实的证据。 用显微镜检查可知油漆是否是原厂的,还是后喷的,是修补的还是喷印标记用的。,4、根据玻璃侦查肇事逃逸车辆,对

16、现场遗留的玻璃碎片进行研究,可判断车灯车窗类型、出生产厂家等,在根据配用该型号车窗车灯的车型进一步侦查。 5、根据肇事汽车遗留的机件侦查肇事逃逸车辆 某些零件所配汽车类型是有限的,据此查出车辆型号。 6、根据现场遗留的部分装载物侦查 对现场的遗留物分析,研究,从中获得车辆的信息。 7、根据泥土检材和比对样品的检查进行侦查 根据泥土来源侦查嫌疑车。,第八节 交通肇事逃逸的预防与对策,一、交通肇事逃逸案的预防 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不仅要有安全行车和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还要向驾驶员普及保护现场、抢救伤者、财产的常识。 严格把好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关:考试合格取得实习驾驶证,经过一年实习期后才可转为正式驾驶员。 向社会进行法制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宣传安全常识,提高意识,曝光逃逸者处罚案件等。 向广大群众进行预防肇事逃逸和肇事现场保护的常识教育:几下肇事车特征、保护现场遗留痕迹、及时报案等。,二、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对策 建立健全交通法规:道路交通法规是国家维护交通秩序、保障目前的交通法规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处理交通违章、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建立专门侦破机构:提高侦查效率。 建立技术鉴定机构:建立以法医、物化检验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鉴定机构,从而使证据更充分科学合理。 建立完整的机动车资料库:建立车辆的车种、颜色、配件型号等资料库,为查找肇事车提供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