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88145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医学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医学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医学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医学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咸阳师范学院,请你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作为一名教师你对这个职业满意吗?为什么? 2、你生活和工作中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3、你在咨询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4、你在咨询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5、你喜欢心理咨询这个工作吗?,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心理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心理学专家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疾病不断增多。未来几年,心理疾病对自身生存和健康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人们的生理疾病。在中国,心理疾病造成的死亡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从青少年到中年乃至老年,心理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及身体的健康。中国红十字会

2、全民健康教育项目办公室,我们的周围,压力无处不在,看不见的危机,步步紧逼!,学历贬值,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全国在校大学生已达903万人;2003年,北京高考录取率已达70,上海更高达81,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靠一纸大学文凭就高枕无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无休无止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无时不在的电子邮件、1天24小时全天候待命 精神萎靡、感觉疲倦、经常失眠、心情郁闷,工作学习恐惧症 正在流行 ,精神压抑,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城市中25的人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障碍。“其中一半人又是占社会少数的白领阶层。”,小资料: 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

3、。又称白领阶层。蓝领的对称。他们一般工作条件比较整洁,穿着整齐,衣领洁白,故称白领。白领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依靠工资为生的劳动者。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事员 、推销员、打字员、速记员、文书、会计、店员及教师、医生、律师、普通职员等。这些人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较好。但尽管如此,由于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仍然处于受雇佣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白领队伍将不断扩大。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白领总数已超过蓝领总数,约占工人阶级总数的6070。,金领 白领 灰领 蓝领(蓝领内又分为:锐蓝、普蓝、深蓝),金领:金领阶层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

4、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社会关系资源,收入年薪在15万到40万之间。这个阶层不一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但拥有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 白领: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时要求穿西服等正式服装的阶层. 灰领: 是对某一类职业人群的称呼,相对于“白领”和“蓝领”而言,“灰领”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简单地说,就是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 蓝领:指从事体力劳动,并被要求穿制服的工人阶层.普蓝和深蓝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深蓝就是指有一定技术的人。 锐蓝就是中间转换的阶层,有可能象白领转变。,健康透支,北京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连续3年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白领约有70处于亚健

5、康状态,而在高血压人群中,约20是35岁以下的白领。,年轻时拿命换钱、 年老时拿钱换命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案例如下:,一些孩子因为一点轻微的过失而受到教师残酷的惩罚:罚“吃苍蝇”,强迫学生互打耳光,往学生脸上刺字,用火钳烫伤学生、 湖南省邵阳市某校“优秀教师”张志红因不满领导对他班主任工作的调动,竟然将校长的两个儿子和一位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惨无人道地杀死,最后自焚身亡;,北京一位语文教师与学生发生纠纷,失去理智,一气之下将学生的右耳咬下;某厂子弟小学的一位临近退休的女教师,因失落难耐,着超短裙。细高跟鞋,剃寸头、化浓妆,举止娇嗔夸张,目的是以此接近学生,结果适得其反陕西25岁的女教师,因不堪

6、工作的压力,选择了自杀。贵阳某中学45岁女教师与2男生上演不伦恋情,引发命案。,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五成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职业倦怠将影响学生身心 据悉,目前中国的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基础教育教职工为613万人,学历合格率达99.1。然而,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最新调查显示,在中小学教师中,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5.8的教师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障碍, 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一部分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较低。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指出,教师学历达标只代表他们“会教”,但必须同时“爱教”,才能真正把学生“教好, 一项全国范围的教师心理调查显

7、示,30至40的教师经常处于情绪波动之中。北京市曾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存在着烦躁、忧郁、易发火等不良情绪,一些教师因此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出现了极端行为。,杭州教科所对30所学校近2000名教师的调查: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毕业班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深圳市德育课题组在对全市近千名教师的调查中发现,55.9的教师有轻度以上的心理障碍,15.8的教师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障碍,班主任的心理问题明显地大于科任教师,21至30岁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大于40

8、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神经症的占10以上,而在其它职业人群中平均仅为2左右。由于心理健康知识在大众中尚未普及,致使患神经症的教师大多不被人理解,有的被领导认为是严重的“思想问题”,甚至被当作是“精神病”来对待,把这些辛勤耕耘的园丁无情地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焦虑成教师心理突出问题,从去年10月起,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北京100所城乡中小学的2000多名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 而2.49的老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在一份关于教师

9、工作状态的问卷中,近半数老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86.7的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和考试。 该课题组对北京100名教师的心理核测发现,焦虑、睡眠障碍已经成为教师心理突出问题。,二、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研究发现,教师如果出现职业倦怠,往往表现出易烦躁、易怒、情绪紧张,将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职业倦怠主要集中表现在三方面: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缺乏工作兴趣和热情,甚至对上班感到畏惧;对学生抱消极态度;无成就感,老教师渴望退休,年轻教师甚至产生放弃从事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三、内外压力让教师喘不过气,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包括社会压力过大和

10、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内外两方面因素。首先,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而现实生活中,教师面临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问题,加上教师工作有时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可,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倦怠心理。,其次,个别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缺乏对教师发展动力的关注,只重视教师的知识提升,不关注教师的心态。此外,现在教师的考核制度不尽完善,学校之间的福利差别,学科之间差异造成教师培训、深造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差别明显,均会挫伤教师积极性和成就感。 专家指出,应该给教师消除不必要的外在压力,如果教师不堪重负、不高兴

11、的话,那就很难让学生快乐学习。,近日,北京某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小刘(应采访对象要求隐去姓名)向本报记者倾诉了她内心的困惑:“我现在有三怕,一怕晚上十点钟以后接到学校的电话,我怕电话那头飘过来的是让我心惊肉跳的消息;二怕在报纸上看到有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出事的新闻,每次我都很长时间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三怕被学生的问题难住,不能很及时地帮助他们,这时候我会有特别强的挫败感。每次遇到比较棘手的个案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很焦虑,胃部非常不舒服。”小刘自从接手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之后,她觉得身上的压力大了很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博士薛凯文和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聂晶认为要从以下六个方面

12、来解决心理教师的心理困扰。第一,分清责任。现在很多缺乏足够专业训练的咨询老师过度承担了不属于他们的责任。作为一个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必须清楚不管你多么细致、多么周到,都是有可能出状况的,甚至就是你正在做咨询的那个学生出问题。这其实就跟其他医生一样,你永远都会有考虑不到的地方,也会有考虑到了而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不是那个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神,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第二,了解自己的底线。很多心理咨询老师缺乏足够的自我体验,不能够在应该停下来的时候主动停下来。如果你在某段时间里情绪出现问题、生活状态不佳、身心俱疲,这个时候如果还坚持咨询的话,一方面很可能伤害到来访对象,另一方面也会对自己造成

13、伤害。因此,必须很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现状。第三,向督导和同事寻求帮助。如果是因为工作压力使自身产生了疲惫,这时候应该用自己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调节;而如果是因为遇到专业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一定应该向督导、同事寻求帮助。,第四,心理波动时寻求治疗。如果是因为来访者的个案引起了你的共鸣,引起了你的心理波动,这个时候咨询师应该向另外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心理治疗,因为解决别人的问题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永远是不一样的。 第五,建立风险分担。目前国外更多通过保险来进行风险分担,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担这个行业的风险。这是我国急需借鉴的,这样可以比较好地降低从业者的心理压力。第六,完

14、善督导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完整的督导系统,这造成心理咨询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只能独立承担,无法寻求帮助,这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在未来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心理督导支持网络,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手段能够进行远程督导,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对策:人文关怀,1、注重人文关怀,营造支持性的校园文化。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和支持性的环境,直接影响到“改革震荡”中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学校动不动就以“下岗”来“教育”教师,是不可取的,它除了加重教师的心理危机感和对改革的逆反情绪以外,不能带来任何好处。在改革转型的特殊时期,人性化的管理和充满人文关怀

15、的、支持性的校园文化会有重要的“疗伤”作用。 2、创造成长机会,拓展成长空间,提高真正的安全感。要使教师的危机感和压力保持一个合理的度,提高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和应变能力。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一个人能够不断地自我成长,不断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不断开拓自己的领域。学校应该给教师创造成长机会,拓展成长空间,比如在管理制度上保证每一个教师每年应该享受的“进修假”,比如给教师更多的自由空间,比如给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出访的机会,等等。,3、加强教师心理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免疫力。学校应该联合社会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培训和心理辅导,建立教师的心理疏导机制,增强教师内在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免疫力,帮

16、助教师改善解决问题的“情绪定向”。2002年,北京市教委首次把“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全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要求至少学习30课时。这一项措施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心理素质。,据调查:八成教师找家人倾诉,4、建立教师心理素质测评机制,提高教师职业资格的门槛。在教育人才招聘过程中,建立教师心理素质测评机制,把心理健康作为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提高教师职业资格的门槛,能使教育人才的选用更科学,更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5、教师的心理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只不过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个矛盾愈发凸显。心理成长是贯穿一生的过程,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改革是压力,也是动力;是危机,也是机遇。应该看到,一次改革就是一次心理成长的过程,一次自我完善的过程。毕竟,改革的潮流不可阻挡。,六、保持良好的心态,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激烈 竞争,很多学生会产生 焦虑不安,忧虑重重。,1、频繁的考核、竞赛,高强度 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 安排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精神 紧张,心情压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