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3在品牌与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8313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0403在品牌与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60403在品牌与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60403在品牌与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60403在品牌与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60403在品牌与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0403在品牌与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0403在品牌与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在品牌与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华信叶简明主席(2015 年 4 月 10 日)真正优秀企业的战略就是一把手战略,文化也是一把手文化。当战略要找别人设计的时候,那就是不可行的。我对品牌建设十分重视,在战略委专门设立了品牌小组,我当组长。华信的战略今天就不重复讲了,因为在多次会议上都谈了。中国华信在这一两年发展这么快,很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实际是厚积薄发,厚德载物,二十年经营积累下来就相当于解放战争到 1949 年。这种变化不是一年或几年的周期,而是一周就有一个变化。像盖大楼一样,今天来看刚盖了一层,过一个星期又增加了几层,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型机遇期,我们原来

2、可能只是一艘舰艇,现在变成一个航空母舰集群。这么多的公司要如何管理?最近我在做三件事,首先是制定战略,战略布局完成后就是品牌战略的设计,紧接着就是战术的分工部署与执行,最后就是调整完善机制和制度。这种机制与制度都要是可行的,而不是靠别人的理论设计。每个企业的机制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企业的战略不同。如果机制不能为战略服务,那这些机制设计出来就会存在很多的矛盾。品牌其实是战略与战术的结合,首先要理解中国华信的战- 2 -略。就像要盖 100 层的金茂大厦,很多员工还在挖地基,越高的房子是越往下挖的。盖 100 层大楼的时候,底下要挖得很深很大,和盖上去一样难,可能更难,这与盖三五层房子的地基是完全不

3、一样的。品牌设计是不一样的,虽然你今天看到的是在盖第一层,但要在 100 层的建筑上来做品牌设计。要讲清楚为什么能盖 100层,而且基础已经挖好了。这个不讲清楚,别人就不理解,还会质疑你的房子为什么盖得这么快。因此这不是设计 1000 亿格局的品牌了,实际是一个即将有 2 万亿资产的公司在做品牌设计。这就像 1949 年解放战争时一样,有的小分队还在山里打游击,他不懂全局,品牌和制度的设计不讲清楚,别人就看不懂。每个企业都有愿景,中国华信也有伟大的愿景;如果没有愿景,企业就会迷失方向。企业战略与资源,文化与制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企业核心就是这三种关系,它们要相互匹配,有什么样的战略,用什么样

4、的资源来实现,还要有什么样的人来做事。任何经济运营都在于管人,像马克思的资本论,我通篇读下来总结就是讲三件事。首先是讲资本,资本本身就是土地与资源,资本的对立面就是负债,因此资本和负债是对立的。第二个是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每个时代的变革其实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革命。生产力增加了,第三个问题就是剩余价值和分配的对立问题。原始社会没有剩余价值,那就很好办。工业革命以后,剩余价值变多了,分配就成问题了。因为人是自私的,都欲壑难填,都想得到更多。要解决自身和眼前的问题,这个就要从文化- 3 -讲起,因为任何的集体都离不开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有国家、政治、人文、宗教等要素的

5、影响。小环境就是你的父母、交的朋友、生活的家庭、所在的单位,这些小环境的因素都能影响人。来自不同环境的人聚集在一起,都想按照一个标准,这是很困难的。首先谈谈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我们讲中华五千年,上两千五百年就有华夏文明了,欧洲文明是不断地在战争中形成的,欧洲今天所做的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完成了。但是为什么我们反过来还要学习它呢?主要就是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剧增,生产关系理顺了,剩余价值更多了,重要的是经济形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创造了公司体制,把经济和政治分开了,又使公司成为经济与政治的一个重要纽带。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提高了很多,而中国没有从封建时代进化出来,落后了。到清

6、末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西方文明是最好的,能救中国。为什么讲这些?讲这些就是要让你们知道我们要设立什么样的文化才能走向国际,如果自己都不懂得中华文化是什么,更不能结合华信文化,那怎么走出去?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就什么都学西方,开始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搞洋务运动。但是紧接着甲午海战几次战争之后,北洋舰队号称亚洲第一强大的舰队,被日本一下就打掉了。所以发现只是学西方造机器没有用,要把中华文化全盘否定,才能救中国。结果把孔子为代表- 4 -的都请下神坛,一切中华文化的东西都被认为是落后的。清政府就这样倒台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倒台了,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学西方文明。实际这个东西能学得会

7、吗?学不会。全盘否定之后,出现了很多新的矛盾。我们的为官之道、为商之道、为人之道,所有一切的都还是儒释道。因此了解儒释道里面几次大的文化变迁,就知道中国的文化如何形成了中国人的性格。最早的文化是神学,最初是在部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周代是一统。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人们不理解。借用神化故事就是姜子牙他能封神,当时是巫师文化,每个部落、部族实际就是一个邦国,都崇拜一个神。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就是把分散无序的部落统一到一个国家,把神讲清楚了,分成三六九等,所有人都依附周天子,那个时候就天下一统,形成了有序的邦国制度,建立了世袭的爵位。这种世袭制又产生了新的社会后果,就是禁锢了社会阶层的上

8、下流动,贵族永远世袭,贪婪而把人性的欲望推到极致,老百姓更多变成奴隶,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最后民不聊生,所以就乱了。而且贵族之间也互相争斗,谁都想得到更多。都感觉这个东西是不行的,到春秋战国各种思想产生出来,百家争鸣。最后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这个进步就是秦统一六国。秦始皇能灭六国,大家讲了很多理由,实际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进步。因为秦国运用法家文化,行使集权制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使一切的力量都向它倾斜。根本原因是文化的进步。- 5 -秦始皇形成了大一统,实现了集权的帝制,后来两千多年一直沿用了他的体制,所谓百代都行秦王政。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他把儒学拿来治理国家,形成了儒家文化,以儒家文化治理

9、朝政,其他文化为辅。儒学很关键的还是分成精英阶层和老百姓,精英阶层吸纳了很多儒生,我们叫学而优则仕,仕其实就是儒生。也就是能出相入仕,学习好的都当官,当官就为皇家服务,所以儒家与官家体系,也就是皇家的贵族形成了很默契的合作。但是孔子以降的设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把道德的标准设置得高于一切。我们讲士、农、工、商,士是老百姓最高的级别,要进入士首先是君子,他把君子和小人区分开,君子的标准太高,小人又不能登堂入室。就变成了小人没有出头之日,君子很难达到那个标准。变成很多士自己想当君子,又达不到这个标准怎么办?变成了很多伪君子。这两千多年来的精英阶层很多是伪君子。实际他也不是坏人,是我们言传身教延续下来

10、的,是文化中的糟粕让他变成这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到南北朝战乱不断,儒教体系崩溃,那个时期引进了佛教,我们开始是没有佛教的,最早是以道教神学为主,后来是儒教,到了这个时期才有佛学进来,特别是到盛唐时期。佛教很重要的就是第一次把生与死的问题讲得很清楚,那之前没有一个人能讲清楚。因为孔子不讲生死,他说“未知生,焉知死” ,生的问题都讲不清楚,怎么讲死的问题。但是佛能讲清楚,你来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吃苦,你不断地磨炼自己,使自己提- 6 -升。他讲了三道轮回,六道往返。三道第一是畜生道,第二是人道,第三是鬼道。畜牲道有生,但没有命,就是他没有思想,他只有动物本能。好比乌龟,你一碰它,头就缩进去了,它会保

11、护自己。这叫有生,但是没有命。至于人道,人是有思想的,他第一次把人解释为是两体组成的,有思想体,也就是精神体和肉身。肉身就是动物身,动物的身体都称为肉身。肉身的本性就是自私的、残暴的、非常胆小怯懦的、贪婪的,肉身实质上就是欲望。但是另外一个思想体,佛教叫做法,它分成体相用,就变成是法身。法身是你看不见的,这个意念是很大的。你不断地修炼,就是能去你的肉体,最后你能成佛。在这三道里不断地轮回,在六道里不断往返,最后人人都能成佛。这个文化进入中国以后改变了很多,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人口比高峰时候减少很多,都很痛苦,当时有很多很悲惨的诗句。佛教引进来之后,把这个打破了,社会又开始复苏,盛唐的时候就是以

12、佛教为主。后来经历了明、清,这两个朝代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戕害是非常大的。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把所有人都当畜牲一样圈养,人不能随意迁移,要离开都要路条,都要审批,当畜牲来养。中国人都很怕官,就和那个时期是很有关系的。当官都是他说了算,不行随时可以杀掉,最典型的是朱棣杀方孝孺,灭十族。那个时期造成了中国人人格的丧失。中国老百姓胆子特别小,人格有缺陷与明朝有很大关系。与清朝也很有关系,清朝统治了二百多年,不像元朝时间很短,只搞了九十多年。它原来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7 -进来之后,把整个汉人都当成奴才。所以这两个朝代使中国的老百姓在春秋战国、大汉时期、盛唐时期、宋朝时期的那种骄傲、自信,那种强大的精神

13、体丧失了很多,虽然还是有,在骨子里,但变成有两面性,这是很关键的。这个文化一直延续下来,到了企业也一样。企业大了以后,无论什么战略,什么制度,其实都离不开人,有人就有这个文化存在。因为我们都是在这个环境出生的,都离不开这个文化,所以就有很多的矛盾,都有这种两面性,加上清末之后引进了西方的文明,有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较量,形成了二元文化,一直存在于我们为官、为商和为人的过程中。所以要用什么样的文化才能治理好这个企业,就很关键了。中国华信提出由力而起、由善而达,本来是由善而终,终是对的,但是很多人不理解。刚才提到巫师文化, 易经实质就是巫师文化的代表。 易经被列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被看成是中华文

14、化的起源。我们有很多的俗语和词句都来源于易经。它把宇宙讲清楚了,任何东西都是阴阳。宇宙大爆炸之后,所有的万世万物都是在阴阳中互动,动与不动,变与不变,都在不断地产生。本体是不变的,就叫道,道是本体。所有在变的东西都是相与数,也就是理、相、数。实际不管是佛学、道学还是其他宗教,讲的事都是一致的。 易经讲理、相、数,首先要把理讲清楚,这个理就是自然规律,就是本体的理。所有东西都是相在发生变化,这个相随着数发生变化,这与佛教讲的体相用是一样的,变化的都是在阴阳之中,在变与不变之中。- 8 -所以我们提出由力而起,宇宙所有事物的本体都是由力起,这种力首先是宇宙大爆炸。由爆炸力产生了吸引力,由吸引力产生

15、了战斗力,到企业叫执行力。宇宙之事由力起,最后要善终。终在传统文化中是属阴的,由力起,起是阳的,因此是阴阳互动的。但是我们改成“达” , “起”与“达”两个都是阳,按理说是不好的。从易经来讲,本来要阴阳互动。但是终容易被人误解,终本来讲是周而复始,就像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升起来,每天都是24 小时,我们每周过的都是星期一到星期天,所以世间万物都是阴阳互动。人活在世界上几千年都在不断重复。这场戏实际就是两个人在演,男人和女人,就是阴阳互动,不断地演出那么多问题。所以我们讲由力起,由善终,这个“终”代表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我跟一位国学大师见面,他问我由力而起、由善而终是你请人写的,还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16、?我说是我自己想的。他说,很难得有人敢用两个“由” ,而且一起、一终, “终”这个字是没人敢用的,这个字一看就感觉不好,你敢用说明你的境界已经非常高了,有很大的胸怀和格局。他对由力而起、由善而终是很认可的。中国华信的文化是“由力起,由善终” ,演变到我们的集体制民营又是什么呢?很多人对集体制民营企业不理解,因此我们要讲清楚。集体制首先是社会化的管理,像欧美有很多大的财团、大学、社会组织,最后都是留给社会的,不是家族化的。所以我们称为社会化管理。改革开放时间很短,也没人这么做过,所- 9 -以我们提出来,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这个集体制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是国有的,那机制就没这么灵活;如果是我个人的,那整个华信都是为我打工,也会出现很多分配矛盾。所以我们的母公司叫集体制的,是社会化的。但为什么又叫民营的?我们母公司不分,但二级公司是合伙的。我在香港有一个搞文化的朋友问我,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我说你是搞文化的,这个问题我要和你认真研究一下。我说人生本身就没有目标,目标本身就是人生,所有为人生设立目标的人都走不长。因为从中华文化来讲,万事万物都在变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