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北京21中初二下期中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82731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     北京21中初二下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     北京21中初二下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     北京21中初二下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     北京21中初二下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     北京21中初二下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 北京21中初二下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 北京21中初二下期中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初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2017.04一、基础运用(12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睥睨(p)长吁短叹(y)褪尽粗制烂造B.执拗(ni)深恶痛疾(w)落第正襟危坐C.酷肖(xio)藏污纳垢(gu)蜿蜒暗然失色D.黝黑(yu)浑浑噩噩( )标致翻来复去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面对广袤无垠的大海,人们浮躁的心开始平复下来,海的辽阔,海的蔚蓝,涤荡了一切人世喧嚣。B.这位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如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自己担忧。C.钱梦龙是全国特级语文教师,著有多部作品,他鹤立鸡群

2、的“三主四式”教学法,奠定了他语文界的地位。D.此人品貌非凡,宝冠盖头,锦袍披身,双手负于腰后,发丝迎风飘舞,器宇轩昂,仿佛带有天下之威严。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的一项是(2 分)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B.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C.“妈,你不去,我会害怕的。 ”女儿说:“你在台下看着我,我就有底气了。 ”D.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或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

3、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的雪明洁晶莹以及生命力顽强的特点。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也展现了托尔斯泰能把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C.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以强烈的情感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2强调了革命的暴风雨已近在眼前。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分析:“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了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女人。5.下列文学常识中作品、出处、作家、朝代或国别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4、(2 分)A.雷电颂离骚屈原楚国B 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茨威格奥地利C.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明朝D.赤壁樊川诗集杜牧唐朝6.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下列选项中的诗词与传统节日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方羡飞花随风去,天涯尽处惹兰芳。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A.中秋清明端午七夕B.中秋端午清明七夕C.

5、七夕清明端午中秋D.七夕端午清明中秋二、填空(共 8 分)(一)默写(5 分)7.(_) ,到乡翻似烂柯人。 (1 分)8.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不以千里称也。 (1 分)9.(_) ,欲上青天揽明月。 (1 分)10. 水调歌头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美好祝愿的语句是(_) 。 (1 分)11. 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淡泊名利,爱慕自然的句子是(_) 。 (1 分)(二)名著阅读(3 分)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12、_) (1 分)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他们经历了许多险情,比如搁浅、冰山封路、 (13、_)

6、 (1 分)等。小说中人物性格也很鲜明,请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并简要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例如:尼德兰:粗旷,血气方刚,不愿受到羁绊。 (14、_) (1 分)3三、文言文阅读(10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7、所闻。【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昏怠:昏沉困倦。辄:就。重:兼有两种(事物) 。15.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4 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辄以水沃面()录毕,走送之()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16.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_17. 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

8、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 分)_四、 (一)课内阅读:藤野先生 (5 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60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年二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4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9、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8.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3 分)_19.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什么呢?联系全文,说说“我的意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分)_(二)课外阅读:五月的槐花(8 分)(1)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故乡的槐花又开了。放下电话,轻轻推开窗户,一股晚风夹杂着城市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2)好不容易捱到天亮,随便装点了行囊,我便踏上了回乡的路途。(3

10、)刚走到村口,远远的我便看到了坐在门前老槐树下的母亲。(4) “妈”(5)我的喉咙里涩涩的,A.母亲抬起头,摘下眼镜,眼睛里满是惊喜,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我觉得母亲好像又苍老了许多。我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了出来。母亲好像觉察到了什么,便岔开话题:“云儿,快歇着去,妈去给你打水,洗把脸再说。 ”母亲顺手拿起毛巾和脸盆。我分明看到:母亲在转身的那一瞬间,迅速地拭去了腮边两行浊泪(6)捧起冰凉的井水洗完脸后,顿觉轻松了许多。摆脱了平日里繁多的应酬,此时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就势躺在大沙发上,竟酣然入睡了。(7)一觉醒来,母亲不知干什么去了,我信步走出了卧室。B.屋外,一树

11、树槐花开得正艳,满树晶莹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鹅黄的花蕊不时散发着醉人的清香。(8)母亲颤巍巍地站在凳子上,踮着双脚,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从树枝上打下串串的槐花。如血的残阳,母亲的身影显得格外瘦弱。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湿润(9)晚上,母亲在闷热的厨房里,又是和面,又是洗槐花。忙活了大半天,才兴冲冲地端给我一碗馋人的槐花饭。我接过这似有千钧的“佳肴” ,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母亲静静地坐在我的对面,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10)临睡前,母亲从衣柜里拿出崭新的床单、被褥,铺好床后,再三嘱咐我盖5好被子,乡下夜里寒气重。那晚,母亲将我的脚丫紧紧的搂在她温暖的怀抱。温馨的梦里,我拉着母亲的

12、手,坐在开满槐花的山坡,听她讲王子与母亲的故事(11)第二天,母亲起得很早,走了四五里山路从镇上买来一瓶槐花蜜,硬是塞进了早已被她塞得满满的行囊。接着便又张罗着为我做早点。望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刹那间我竟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位残忍的王子。(12)临走时,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将我送到村口,又是一番千叮咛,万嘱咐。(13)坐在返城的客车上,窗外,一树树冰清玉洁的槐花一闪而过,我蓦然觉得,母亲的爱诚如这朴实而又圣洁的槐花,虽然平凡却又凝重而深沉,足以让我一辈子去细细品味。五月的风拂过脸庞,一缕醉人的幽香潜入心底,淡淡的花香中,我已泪流满面20. (8)(12)段通过具体描述表现母亲对“我”的爱,请用简

13、要的语言概括(8)(12)段的内容。 (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 (4 分)第(8)段:_第(9)段:_第(10)段:_第(11)段:_第(12)段:送别时,母亲叮嘱“我” 。21. 文章第(8)段“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湿润” ,请简析“我眼睛湿润”的原因。 (2 分)_22. 请从文中划线的 A、B 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2 分)A.母亲抬起头,摘下眼镜,眼睛里满是惊喜,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B.屋外,一树树槐花开得正艳,满树晶莹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鹅黄的花蕊不时散发着醉人的清香。我选()句赏析:_(三)课外阅读:绿江南(7 分)绿江南阿坤从北方落下最后一片雪花后,在坚冰迸裂时发出的第一声脆响中,江南早春的气息,开始从瓜洲渡起程。然后,绿意就在古梅的斜枝上微颤着,在迎春花的枝条上含苞着。待到湿湿的、微微的南风吹过,那些蜷缩着、沉睡着的绿色生命,就从褐色的泥土中苏醒过来,那些被风雪凋零过的树木,走出了寒冷的边境之后,便展开了万6千绿旗,在风中飘摇。就这样,江南被三月风的纤纤素手,轻轻抚过之后,绿就蓬蓬勃勃地疯长起来,蔓延开来,铺展开来,以至把整个江南染得碧绿碧绿。江南人最知道“随风潜入夜”和“润物细无声”的含意,因为绿风是迈着轻轻的脚步走进江南的,春风在点染江南的时候,是悄然默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