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8021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时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考报告】,1.历史沿革,考点一 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1)周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此地修筑了一座土城。 (2)北魏:平遥作为 所在地,一直延续至今。 (3)明朝初年:大规模的扩建,将土墙改为 ,形成现在的规模。,县治,砖墙,2.建筑布局,(1)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传统礼制安排的,方正端庄,。,中轴对称,(2)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 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3.文化内涵,(1)中轴对称的城市建筑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儒道佛 “ ”的文化内涵。 (2)砖墙瓦顶的四合院,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反

2、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三教合一,要点 平遥古城建筑的内涵,史料一 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城内建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 史料二 平遥古城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理解思考 (1)史料一中平遥古城在规划布局上的特点是什么? (2)史料二体现了平遥古城建筑的什么思想?,提示 (1)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2)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关于平遥古城的格局,叙述错误的是(

3、) A.全城以跨街式楼宇“市楼”为中心 B.有8条大街,16条小街和72条小巷 C.寺观衙署、民居店铺等各式建筑有序地分布其间 D.坛庙是古平遥人维系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解析 平遥共有4条大街,8条小街,而不是B项所说的8条大街,16条小街。故选B。,答案 B,考点二 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1古民居特点(1)大多建于清代,以砖墙瓦顶的_为主。(2)轴线分明,左右对称,_。(3)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4)“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5)“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兼具了_和安全舒适的特点。,四合院,尊卑有序,华丽大气,2古建筑的研究价值平遥古城的整座城墙,

4、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大量的明清时期商号店铺、四合院民居和宏伟的寺观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要点 平遥古城中古民居的特点及研究价值 史料 (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思考 (1)根据史料,概括四合院的建筑特征。 (2)史料中,四合院“居住的分配”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简要阐

5、述这种政治制度在古代的作用。,提示 (1)外观规矩,中线对称。 (2)宗法制。宗法制度注重体现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维护专制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 一文中的相关图示改编,据材料,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构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 答案 (1)作用:自然景观要素:古城存在的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要素:古城存在的社会基础。 (2)建筑特色:四合院;砖砌窑洞式的院宅(或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垂花门楼、雕饰窗棂等装饰(或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等装饰)。,考点三 “日升昌”

6、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c),1创立背景(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平遥_繁盛。(2)山西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地域性商帮(晋商), _是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多从事长途贩运。(3)晋商足迹遍及全国,甚至远及海外,逐渐形成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4)明清是平遥商业最繁盛的时期,当时的平遥是_ 。 2文化内涵: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_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颇有“汇通天下”的气派。现今,日升昌票号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商业,平遥,晋商,前店后宅,要点 “日升昌”票号的创办及其文化内涵 史料一 第一,从明代兴起的晋帮商人,在清代其资本积累已相当雄厚。第二

7、,山西商人大多从事长途贩运,资金投入大而周转慢,资金不足时就需借贷。第三,晋商的分商号遍布全国各地,各分号的盈利均需解回山西总号;而且总号与分号之间常有资金需要调拨。 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史料二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很多王公贵族随慈禧西逃。由于时间仓促,他们只携带了山西票号的存折。一到山西,就纷纷跑到票号兑换银两。而山西票号在这次战乱中损失惨重,设在北京分号的银子被劫掠一空,甚至连账簿也被付之一炬。但是只要这些储户拿出存银的折子,不管数目多大,以日升昌为首的所有山西票号都会立刻兑现。,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山西票号产生的历史条件。 (2)史料二反映出山西票号怎样的经营理念?

8、,提示 (1)条件:在清代积累起雄厚的资本;多从事长途贩运;晋商的分商号遍布全国各地;晋商的商业经营对现银兑汇机构的迫切需求而使票号得以产生。 (2)遵守商业道德,诚信为本。,明清时期,平遥古城有“填不平、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又有“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之说。这说明当时的平遥城( ) A自然经济发达 B商品经济发达 C科学技术发达 D文学艺术发达 答案 B,【学思之窗】,教材问题解答,想一想,票号的创立和发展,对商业的繁荣起着什么作用? (教材第80页),提示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 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 加快了资金周转,减少

9、了商业风险,促进近代商业贸易繁荣和 近代工业兴起;同时,它还为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 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81页) 一、本课测评,1.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 平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其建筑布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这里曾经诞生过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它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它的布局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更是享誉中外。,

10、2.平遥古城和古民居的设计布局体现了什么文化内涵?,提示 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古民居中四合院的设计布局在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 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日升昌的哪些经营作风值得我们今天在市场经济中吸取?,提示 (1)雷履泰根据提兑中积累的经验和社会的需要,说服财东李大全出资将“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升昌”票号,开创了我国民族银行业的新纪元。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需要吸取的。 (2)在对待一个沿街乞讨的

11、老寡妇来兑取1 200两白银的问题上,日升昌票号很好地体现其坚持诚信不欺的经营作风,而诚信经营正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所必须的一种经营理念。(回答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2.阅读与思考想一想,李家捐输讨封的目的及原因何在?这对李家票号的发展有何影响?,提示 日升昌的财东李家将大量的钱财用于捐输讨封,其目的是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谋求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誉,这些都是腐朽的封建社会思想的产物。这一做法由于其消耗了大量的钱财,严重地影响了票号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日升昌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错失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样,当近代西方先进的金融业进入我国的时候,像日升昌这样中国传统的金融业因资金等问题也就难以立足,最终招致灭亡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