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77046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因效应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首因效应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首因效应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首因效应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首因效应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因效应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因效应课件_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因效应,心咨1231 周思,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两组被实验者为什么会做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引入,引入基本概念理论依据洛钦斯实验案例局限性干预与控制小结,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

2、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摘自 浅析“首因效应” -马燕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 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摘自浅谈首因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现实应用王基祥,基本概念,Next,在社会认知中,个体获得对方第一印象的认知线索往往成为以后认知与评价的重要根据。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是社会认知中的认知偏差中的一类。,理论依据,Next,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A. S. Lochins) 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

3、应的存在。他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生活片断。这两段故事描述的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洛钦斯实验,Next,两段故事分别列于下方: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Next,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

4、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Next,洛钦斯把这两段故事进行了排列组合: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热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后面;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

5、钦斯将组合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Next,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Next,三国庞统与孙权,成功求职,三国时期,有一大才子,叫庞统。当时的名士司马徽,即人称“有知人鉴”的水镜先生,第一次见到庞统就“甚异之”,“称统为南州之士冠冕”;并且水镜先生还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他说的“伏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则是庞统。就连诸葛亮也对庞统评价很高,说他“非百里之才,胸中

6、之学,胜亮十倍”。诸葛亮可能是自谦一点,但对庞统的评价之高,绝不在水镜先生之下。,Next,三国演义第57回有如下情节:鲁肃向孙权举荐凤雏先生庞统,并盛赞其才。孙权也是“闻其名久矣”。但见面之后,孙权“观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招聘者”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之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Next,后鲁肃又作书推荐庞统给刘备,“统见玄德(刘备字),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以至这个久闻统名又有思贤若渴美誉的刘备, 只让庞统做了个来阳县令。这就是“首因效应”在三国时期上演的一场历史剧。,Next,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

7、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 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成功求职,Next,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其主要表现有两个

8、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人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却很容易被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局限性,Next,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信息而对交往对象作出判断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Next,首因效应的影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的。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干预及控制,Next,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

9、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作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孔子的“吾始于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吾今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也就是这种变化最经典的说明。,Next,虽然首因效应会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加和对彼此内在品质了解的增多而相应减弱,但是首因效应提醒我们:如果要让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好印象,那就一定要注意在初次交往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仪表和谈吐等等。总之,我们在社交活动中要利用首因效应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更深层次的交往中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Next,社会心理学家艾根在 1977 年研究的SOLER模式,在与人相遇之初运用,可以明显增加他人对我们的接纳性,使我们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Next,总结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实验证明,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