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7010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从此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由此显现。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探究,在梳理五四运动背景、过程的基础上,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通过解读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及影响,体会其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公民的责任意识。,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背景) 1.“

2、二十一条”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2)时间: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 密约。 (3)目的: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4)结果:1915年5月,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急需得到日本帮助而称帝的全部接受。,日本,袁世凯,2.巴黎和会 (1)召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 (2)中国的意图:作为战胜国之一,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3)结果 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 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

3、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山东,内惩,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过程) 1.概况,阶段,时间,中心,主力,形式,第一 阶段,第二 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1919年6月初开始,北京,上海,学生,工人,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 .”“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 高潮),国贼,2.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1)释放了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 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意义) 1.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 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 的转折点。 2.民主与科学

4、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 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 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凡尔赛和约,反帝,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思想解放,爱国救亡,【误区警示】 对五四运动结果的认识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其彻底性是指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教材点拨】 日本独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列强忙于战争,日本通过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5、,形成了独的局面。这一方面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是引发五四运动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引起欧美列强的不满,成为华盛顿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 【特别提示】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归纳总结】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根本原因);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原因)。,探究主题1

6、五四运动的特点 材料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 五四运动的口号“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五四运动的对联,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明确重点,【问题】 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特点。,【解读】 口号主要体现出反帝爱国;对联体现五四运动的彻底性;漫画中“劳动、商、学”等信息体现五四运动的广泛性。 【结论】 爱国性、彻底性、广泛性。,探究主题2 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受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吞咽外国传来的各种新东西,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学派被介绍进来,十分吸引人,因为那时已经知道,俄国革命

7、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胜 利的。 茅盾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党史资料选编,【问题】 据材料,思考五四运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哪些新变化?,【解读】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学派被介绍进来”“十分吸引人”说明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材料二“倾向社会主义”说明五四运动后革命的方向逐渐改变;“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体现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结论】 新变化:新思潮马克思主义,新力量工人阶级,新方向倾向社会主义。,【深化拓展】 旧民主主义

8、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1919年,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太平天国运动,解析:C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19年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有关,C项正

9、确。鸦片战争结束于1842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故A、B、D三项均错误。,2.1919年6月1日,北洋军阀政府作出了“纠众滋事,扰及公安”的评论。该评论针对的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不断发展的学生运动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解析:B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19年6月1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学生的爱国行为不断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由此才出现了材料中政府的评论,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中时间不符, 错误。,3.(2017河南开封期中)1919年7月3日,申报报道说:“中

10、美通信社接巴黎无线电云,欧洲和约各国于昨日签字,惟中国拒绝签字。”这一报道说明( ) A.北洋政府具有爱国精神 B.北洋军阀对外妥协卖国 C.中国拒绝参加巴黎和会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解析: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主要反映的是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之一。,4.“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教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 A.民主 B.科学 C.爱国 D.自由,解析:C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其关键信息在于“毋忘此国耻”,体现了“爱国”精

11、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5.(2017山东济南期中)“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中国收回了德国在山东的主权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解析:B 从题干材料“夺取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可知描述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

12、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 运动。”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 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解析:第(1)问“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体现了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思想方面的影响。第(2)问考查五四运动的背景及成果,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第(3)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材料二中“万国和会”指哪次会议?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3)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作为救亡图存的探索,留给后人怎样的精神财富?,答案: (1)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思想,激励人们探求救国道路,促进五四运动发生。 (2)巴黎和会。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拒签和约;释放被捕学生。 (3)爱国救亡,民主自由,文化启蒙,英勇斗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