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06922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古迹(其三)杜甫(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怀古迹其三,杜甫,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有四大美人西施,貂蝉,玉环,昭君 前三人倾了天下,始得鲜血染就史册上的艳名。是红颜似水惹人怜惜,亦是佳人绝代却薄命,玉肌枉然生了白骨。 唯昭君,抛却了一生,上不负苍天神明,下不负百姓黎民。 大漠孤烟一侧,黄沙漫天飞扬,素手拨弦几下,一曲琵琶幽丝缠绕了古今,如花容颜沉淀了历史风尘。 留了青冢向黄昏,博了青名照汉书。,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在怨什么呢?,昭君之怨,昭君的“怨恨”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杜甫要表达什么?,“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题解,首联 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即王嫱、王昭君,

3、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尚:还千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那里还保留着昭君出生成长的村庄。,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个“赴”字,就表达出群山奔赴的气势,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壮丽。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本来是用来烘托生长英雄的地方,诗人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一旦,一经。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独:只。她一

4、离开汉宫。满眼便是望不尽的北方沙漠。最终只留下一座青冢面对着大漠的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写昭君本人,形成生地和死地的对照。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清人朱瀚杜诗解意)“黄昏”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时间,似乎更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漠漠无边的黄昏天幕。,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

5、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据传塞外草白,唯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称“青冢”。“紫台”与“青冢”的色彩对照,“朔漠”与“黄昏”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轻轻两句,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和沉重之感。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颈联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异域的悲苦命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省”:读作shng,教材作“曾经”解。关于“省”,注释纷纭,莫衷一是,有作“减”“少”解,也有作“略”“不”解。无论哪种解法,这句诗

6、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空”:徒然。“春风面”:通感手法,将视觉移于感觉,写昭君颜容之美丽。“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自从踏入宫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孤独。毛延寿的一颗丧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书,她的美便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月夜”二字则传神地渲染出魂归时凄凉清冷的环境气氛。“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

7、一写冷月孤魂。同一个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讽意与同情隐于色彩不同的六字之中。两句因果相生,明暗相伴,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诗人写昭君,也是写自己。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点明全诗主旨。,“怨恨”,就是怨自己远嫁,恨汉元帝无知遇之恩。“千载”,则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写作背景:杜甫一生,

8、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昭君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反复朗读,熟悉课文。,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