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基本要求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052147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基本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基本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基本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基本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基本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基本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基本要求(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护理部 郝仙巧,一、近年来卫生部通报重大院感事件,分枝杆菌感染事件,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个体诊所肌肉注射感染分枝杆菌事件:注射用溶媒(生理盐水)长时间使用;注射部位包快、脓肿。 2009年7月苏州市平江区个体诊所使用曲安奈德进行穴位注射导致10余人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事件,安徽涡阳丙肝病毒感染,沉痛教训-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宿州某医院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生绿脓杆菌感染,其中9名患者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开展无菌手术的基本要求。,手术室墙壁一角漏雨、纱窗破损,手术床下的地漏,

2、手术器械锈迹斑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一、基础措施 (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要求,拖把、抹布已成为重要传播源头,德国医院拖把清洁消毒,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三)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如下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

3、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常见物品的消毒与灭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四)基层医疗机构设消毒供应室的,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规定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并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没有设置消毒供应室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经地级市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可重复使

4、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五)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 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并保持存放柜清洁干燥。 (六)从无菌容器中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镊)。 从无菌容器(包装)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入无菌容器(包装)内,应重新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

5、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并进行质量验收,建立出入库登记账册。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不得使用。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医疗机构主管部门。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何谓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国产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卫生安全评价报告,除了向生产企业索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还要查看产品的检测报告:实验室消毒效果、现场消毒效果、毒理学检测报告、电器安全性能等。,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八)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所用的消毒剂

6、必须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建立进货验收和出入库登记账册。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医院要限制戊二醛消毒液的使用,重新认识乙醇消毒液,碘酊与碘伏,氯己定/洗必泰 醋,季铵盐类,酚类消毒剂,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九)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严格遵循“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十)提高

7、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特别是在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前后严格实施手卫生。有关要求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节选见附件3)。 (十一)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十二)诊疗工作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防护工作。,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1.手卫生; 2.戴手套; 3.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4. 适时穿隔离衣、鞋套 5. 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 6.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7. 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

8、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8. 物体表面、环境的消毒。,1、手卫生问题,手卫生即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手是污染传播的帮凶!,肥皂含菌浓度:3103-4个/g,肥皂含菌浓度:1104-5个/g,肥皂含菌浓度:1106-7个/g,在病区和诊室, 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大部分确实是用白大褂的背部擦干的!,白大褂是首选 甩手运动第二 重复毛巾是摆样子,干手办法,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

9、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第七步不要忘记洗手腕及手臂,手套是无菌的,所以摘除手套后不用洗手! 事实上,如果医护人员能仔细清洗双手,理论上没有绝对必要用手套 因大部分的医护人员洗手都不是执行得很彻底,为预防手部的致病菌散播而带手套。 虽然手套有提供屏障之效,但并不能保证绝对没有穿透性。手套在隔绝细菌与病毒上的功能有限 手套带给护理人员一种安全感的假象: 戴手套时间过长,手套内的双手温湿,更有利于细菌的滋长,且致病菌可能会经由手套缝隙或在脱手套时污染双手,实例 用带手套来取代洗手,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一次性医用口罩 由3层无纺布构成,国家没有规定一次性医用口罩过滤效率的具体要求;医院采购时

10、要索取产品标准,了解产品的相关性能。 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有行业标准,国家作为二类医疗器械管理,采购时要索取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大于5m颗粒,过滤效果90;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 实际使用时一定要分清医用外科口罩的内外面, 不能反戴;一般鼻夹结构是在外面的。 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等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SARS以前没有医用防护口罩;非典WHO临时推荐医务人员使用NIOSH认证的N95口罩。很多人

11、都认为N95口罩就是医用防护口罩,这是错误的。 医用防护口罩有国家标准,我国按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管理,规定口罩的过滤效果要达到N95要求(对非油性0.3m颗粒的过滤效率大于95%),同时还要具备表面抗湿性、合成血阻断性能等医用防护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用于空气隔离的防护,一般要求肺结核门诊和收治病区的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口罩的应用指征,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的口罩,一般原则为: 1. 一般诊疗活动中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2. 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时、在进行体腔穿刺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3. 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 肺结核门诊以及收治病

12、区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形同虚设 不如不戴!,如何区分 口罩的 正反面?,如何区分 医用外科口罩和 一次性医用口罩,如此 佩戴 口罩 帽子 和 实施 防护,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十三)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弃置于符合规定的利器盒内。严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落实防止锐器伤的各项措施。,2018/9/23,53/66,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尖锐物收集箱 应放在使用处,单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2018/9/23,53/66,预防锐器的具体措施,1、绝对不要

13、将针头套回针帽、有意折弯、 损坏、将针头与一次性注射器分开、或者用手摆弄针头和注射器。 2、用过的针头、注射器、刀片和其他锐器必须丢弃在适当的锐器收集盒内。 3、锐器收集盒应放在所有经常使用锐器的地方,以便操作人员在需要时能马上就近丢弃用过的锐器。 4、这些收集盒还应放置在病人的检查室、治疗室、以及经常需要抽血和使用针头的地方。,护目镜、防护面罩,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

14、型防护面罩。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 ,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4、适时穿隔离衣、鞋套隔离衣 isolation gowns,并不是接触所有的病人都需穿隔离衣;只有在衣服有可能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液体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鞋套,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

15、病室时应穿鞋套。 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6-7,6. 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7.

16、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十四)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二、重点部门 (一)手术室 1.独立设置、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生。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一次性外科口罩、鞋。非感染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3.手术器械与物品使用后尽快清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清洗、包装、灭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存放柜内。 4.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干燥、密闭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