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并殖吸虫病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7732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节 并殖吸虫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5节 并殖吸虫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5节 并殖吸虫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5节 并殖吸虫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节 并殖吸虫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节 并殖吸虫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节 并殖吸虫病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并殖吸虫病(乙,P91、384),扁形动物门Plateyhelminthes吸虫纲 Trematoda复殖目Digenea:寄生于家畜或人,主要科有:并殖科 Paragonimidae并殖属(Paragonimus)卫氏并殖吸虫P.westermani 中型虫体,类卵圆形,肥厚。具体棘。成虫寄生于肺部,又称“肺吸虫病”。,病原:并殖科、并殖属的卫氏并殖吸虫 终末宿主:犬、猫、人等;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寄生部位:肺脏; 中间宿主:第1是淡水螺,第2是溪蟹和蝲蛄; 分布:东亚和东南亚,在我国分布广泛。,1、病原形态,成虫:寄生于肺组织形成的虫囊内; 外形:肥厚,腹面扁平,背面隆起

2、,红褐色,很象半粒赤豆。 体表有小棘,口腹吸盘大小相当; 盲肠:弯曲,达体后端; 睾丸:分枝,并列于虫体后1/3; 卵巢:位于腹吸盘的后右侧,分5-6叶,形如指状。虫卵:椭圆形,稍不对称,内含10个卵黄球,色金黄,大小为801184860um。,2、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甲壳类动物(如石蟹、湖蟹等),川卷螺 溪蟹 刺蛄,生活史,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 在螺体内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阶段; 尾蚴侵入第2中间宿主,发育为囊蚴; 囊蚴被终末宿主采食,经肠壁、腹腔、膈肌、胸腔进入肺脏,需523天,经23月成熟,可存活56年。 成虫主要寄生于肺组织所形成的虫囊内

3、。虫囊与气管相通,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为食。,3、流行特点,并殖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中间宿主的分布有直接关系。中间宿主分布广泛,该病的分布也十分广泛 。 终末宿主范围广泛,犬、猫、人和许多野生动物都可感染;第一、二中间宿主均分布于山间小溪中,而又有许多野生动物可作为终末宿主,因此,本病具有自然疫源性。 囊蚴对外界有很强抵抗力,经盐、酒腌浸大部不死。囊蚴被浸在酱油、1020的盐水或醋中,部分囊蚴可存活24h以上,但加热到70,3minl00死亡。,4、症状和病理变化,移行期造成机械性损伤以及导致的腹膜炎、胸膜炎等继发感染; 虫体代谢产物可导致免疫病理学反应; 肺部寄生时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部肉芽

4、肿。 童虫在移行过程中,还常侵入肌肉、脑及脊髓等处。 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气喘、胸痛、血痰等)。寄生于神经系统还可导致神经症状(抽风、截瘫等人较多见)。,虫体包囊呈暗红色或灰白色,有小指头大,突出于肺表面。,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结合饲喂史(是否喂过溪蟹或蝲蛄)可做出初诊; 确诊:在病犬、猫的痰液或粪便中检出虫卵即可确诊。进行尸体剖检,在肺脏发现虫体也可确诊。 辅助诊断:X光检查血清学方法诊断,5、诊断,6.治疗 并殖吸虫病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1硫双二氯酚:剂量为100mg/kg体重,连用7天。 2硝氯酚:每天1mg/kg体重,连服3天或2mg/kg体重,分 两次,隔日服药。 3丙硫咪唑:剂量为50100mg/kg体重,连服23周。 4吡喹酮:剂量为50mg/kg体重,一次内服,效果良好。 7.预防 在流行区,防止犬、猫及人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蝲蛄是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的关键性措施。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注意灭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